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

  疫情以来,大健康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会。而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至新的战略高度,两地的各项合作也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迅速推进。近期双城经济圈中的大健康产业也是动作频繁,6月19日,成渝双城医药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探讨会在重庆召开。成渝两地医药监管机构、医药企业代表共同解析成渝两地在生物医药、医药研发、医药制造业、等领域的特色、优势、不足,透视成渝两地医药大健康产业领域的发展机遇。6月17日,由成都市华西大健康产业功能区管委会等单位主办的“健康武侯产业华西武侯区生物医药产业云上招商推介会”在四川大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举行,6月28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锦江院区建设工程正式开工,华西大健康产业功能区正加快释放产业合作新机遇。

  政策层面,成渝两地在此之前,已相继出台成都市《促进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重庆市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主要涉及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及成果转化、促进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促进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分工合作、支持医疗健康服务科技创新、引进健康服务业高端人才、提升医疗健康服务国际竞争力、支持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强化落实金融税收优惠等方面。

  从产业规模和营业收入来看,重庆市2019年全市健康产业营业收入约6000亿元、增加值达1580亿元(初步统计估算),已成为全市重要支柱产业。而早在2018年,成都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超过了3000亿元,目前产业总规模约43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利润近三年年均增长20%以上。

  分析成渝两地健康产业发展现状,成渝两地在医疗卫生服务业、医药产业、医疗器械产业、健身康体产业、养生养老产业、健康管理服务等方面具有诸多合作机遇,部分领域在西部甚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我们认为成渝合作发展大健康产业大有作为,完全可能成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之一,可以从以下三方面重点推进:

  成都、重庆均有着西部先进的医疗服务资源。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第二医院、华西口腔医院、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重庆医科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等为代表的公立医院,长期位于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100强,其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不仅在医院综合排名上牢牢占据全国第二的位置,更在麻醉科等10多个专科领域居于全国前三,而重庆的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在烧伤科、儿科等领域也位居前三,这三家医院也是西南区域排行榜当仁不让的前三甲。基于以上良好的资源禀赋,成都、重庆均针对性进行产业布局,成都构建了华西大健康产业功能区,将重点依托华西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聚焦健康管理、医疗美容等重点领域,积极发展精准医疗、智慧医疗、国际医疗等高端业态,整合资源打造出一批优质企业和龙头项目。重庆也将打造国家医学名城作为其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依托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创建全国一流医科大学,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升研发成果转化能力。在充分利用本地优质医疗资源的同时,川渝两地更应该加强合作,充分整合资源,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各自所有的专科优势,强强联合形成合力。要推进各类疾病专科等大数据协同应用,推动智慧医疗发展。积极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建立川渝远程医疗协作网,为双方患者提供网上咨询、网上预约、远程会诊、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等服务内容,畅通双方转诊绿色通道。强化川渝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协同,推进科技管理工作交流互鉴,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和研究单位跨省共享创新平台和资源库,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试验和区域伦理审查,在重大疾病防治、前沿技术或核心技术方面协同开展研究。扩大区域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定点医药机构覆盖面,推动两地建卡贫困户患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积极构建成渝医疗保障联盟,实现两地医保事业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以引领带动双城经济圈的高度,来优化调整医疗服务业发展布局,达到1+12的效果。

  经过多年发展,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优势,是国家级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产业基地、国家首批药品出口基地、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及医疗器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孵化基地、中西部最大的生物医药集散贸易中心。重庆则致力于打造国家重要医药基地,依托两江新区水土产业园、重庆高新区医药产业孵化基地、巴南区国际生物城,加快建设西部重要生物药产业基地,发展化学药产业、中药产业,利用重庆制造业优势,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等。在成渝发展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的过程中,成都、重庆具有自身比较优势,应从上游原材料供应、技术协同攻关,到中游临床前实验、中试孵化、加速转化,再到下游的生产和销售,实施产业差异化发展策略,实现两地合作共赢局面。通过开展成渝医药沙龙活动,进行跨区域企企合作、校企合作,打造成渝医药产业联盟和成渝医药产业智库,充分开展高校、医院、试验基地和机构、人才、基金等领域的资源共享,加强交流、集群合作,优势互补,联合开展和申报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高端智库和协同解决方案。以重庆两江新区水土产业园、重庆高新区医药产业孵化基地、巴南区国际生物城和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医学城、天府中药城等作为产业关键要素和核心功能的主要承载区域,要应积极合力构建医药全产业链生态圈,开创一条既有差异、又有集群的发展道路。针对成都向东,重庆向西的发展趋势,立足各自区域优势、结合两地医药产业实际,进行合理布局。同时,根据双城经济圈区域特点和比较优势,加大国际技术合作与生物医药进出口贸易,通过医药产业带动更多的创新创业产业,形成集群效应。

  重庆、成都均提出打造国际知名康养胜地的既定目标,成都将依托“三城三都”建设,大力发展养生保健、森林康养、温泉疗养、自然观光等旅游康养产业,加快发展体育竞赛、健身休闲、户外运动等运动休闲康养产业。重庆则依托大山、大川、大库区及优质的生态和气候资源,发展养生旅游、健康养老、健身康体等重点产业。巴蜀山水相依、血脉相连、人文相通,千年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巴蜀文化圈。在康养产业发展中,更应该站在成渝区域特点的角度,把握成渝居民追求“安逸”、“舒适”的日常生活目标,突出生态康养理念,注重阳光康养、森林康养、民族文化特色康养、中医药康养等概念,做好三个统筹。一是统筹康养产业和文旅产业协同发展。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特色小镇(街区),建设魅力村庄(社区)和宜游宜养的森林景区,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以文旅品质的升级提升康养产业的发展质效。二是统筹康养产业和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结合川渝中药材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发展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和中医药特色健康养老服务示范基地,鼓励社会资本建设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等医养服务机构,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服务有效结合。三是统筹康养产业和社区治理。成渝地区人口老龄化率极高,成渝两地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成渝两地更要在康养产业发展中牢牢抓住社区这一基本单元,在社区治理工作中将康养产业发展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全面推进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在充分考虑老年人更倾向于贴近自然、淳朴的环境去享受生活这一需求,注重适老化设计和配套设施,努力营造邻里交流空间、社区锻炼空间、园艺操作空间、家属探访空间,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有效带动健康产业在社区的不断发展。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