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不再 成都最老最大保龄球馆面临关停

  保龄球,如今在成都已成了少有人问津的边缘游戏。目前成都的大型保龄球体育设施已越来越少。联诚保龄球馆1995年开业,是成都第一家保龄球馆,上世纪90年代颇有名气。但目前,因省体育馆工程改造,联诚保龄球馆面临停业甚至搬离的命运。

  保龄球,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时髦运动,在成都如今已成了少有人问津的边缘游戏。更令人唏嘘的是,随着成都第一家保龄球馆联诚和当年成都最大的保龄球馆城北体育馆保龄球馆相继面临停业甚至搬离的命运,成都的大型保龄球体育设施已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年轻人更热衷的台球、射箭甚至马术运动。

  昨日下午,一颗12磅重的黑色保龄球,在位于省体育馆的联诚保龄球馆第8球道快速滚过,一次击中10个球瓶后进入倒球道。这颗球的主人郭栋,下意识握紧了右手。“全中,不错。”他并不知道,这是他在这个球馆的倒数第几次击球。

  联诚保龄球馆1995年开业,是成都第一家保龄球馆,上世纪90年代颇有名气。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从四川省体育馆管理方了解到,因省体育馆工程改造,在此营业的联诚保龄球馆面临停业甚至搬离的命运。

  这并非孤例。和联诚保龄球馆并肩成为成都资格最老的城北保龄球馆,从两三年前开始进入半歇业状态,将于今年6月和投资方租赁期满,今后是否继续营业尚无定论。这意味着,成都的大型保龄球体育设施将越来越少,甚至绝迹。

  从火爆一时,到如今鲜有人问津,当年的球友去了哪里,以前的球馆如今在干什么?承载着一代人记忆的场馆一个又一个地消失,原因是什么?

  昨日上午,记者从联诚保龄球馆获悉,因为省体育馆工程改造,位于省体育馆负一楼的联诚保龄球馆面临停业甚至关闭的命运。

  “1995年这家保龄球馆开馆时,很风光。”一名保龄球资深人士说,联诚保龄球馆是记忆中成都最早的一家,也是现存球友最多、专业性最强的专营保龄球馆。有国际标准球道20条,固定球友千余人。

  “当时我们堪称全国一流、西部最好的保龄球馆。”谈及过往,联诚保龄球馆副总经理陈文兵很自豪,“作为成都保龄球协会指定训练基地,联诚聚集了成都众多高手,年年组队参加全国锦标赛,队员张晔还曾4次获得全国联赛冠军。”

  1998年,成都保龄球行业达到巅峰,随后下滑明显。“当年在成都市打一局保龄球约25元,而今平均每一局仅为10元,早上优惠时仅为3元一局。物价涨了,我们的收益反倒降了。”陈文兵说,租金是最大的压力,但并不想提价,“年轻球友需要低价维系培养,提价对保龄球发展不利。”

  目前省体工程改造已上网公示,预计6月开工。“省体育馆曾多次通知联诚球馆,因改造,球馆需停业,暂时不会续签租约。”省体育馆工作人员说。

  经营重压下,联诚保龄球馆收益微小,但基本上能应付过去。但球馆面临关闭的消息,让陈文兵感觉无助,“成都保龄球运动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如果失去这项运动,我想也是一个令人惋惜的损失。”

  在多名协会成员的撮合下,联诚球馆已开始物色新地盘。“我认为保龄球的前景还是有的,只是要转变经营模式,走高端化、多元化的路子。”陈文兵说。

  昨日上午,记者在成都市城北体育馆保龄球馆看到,场馆内没有人,整个电子系统都没开启,球道后方的座位和显示器显得十分陈旧,似乎很久没人使用了。“目前可能只有2到3个球道可以正常使用。”城北体育馆体育产业发展部部长张放说,城北保龄球馆由一家台资企业投资改建,1996年正式营业。球馆占地3000多平方米,共有28条球道,“是当时成都市最大的保龄球馆。”

  张放回忆,球馆刚开业时“一道难求”,“黄金时段必须预约,排队打球,还有人为抢球道发生冲突。”张放说,当年打一局收费40元-50元,“最火爆的时候日营业额5万元。”

  短暂繁荣后,保龄球热在1998年前后迅速降温,球馆生意慢慢下滑直至入不敷出,打球的费用也从四五十元一局降到了现在约10元一局。

  “本来投资方和体育馆签订了20年的改建租赁合同,大概在10年前,他们做不下去,就把场地交还给我们了。”张放说,最近两三年每年可能只有几十个球友来打球,球馆也处于半歇业状态,“今年6月合同正式到期后,这个保龄球馆可能就不再保留了。日后咋改建,目前无具体规划。”

  球馆如今的冷清,张放说原因有很多。“第一是设备零件老化损坏,但生产厂商早就不在或转型了,坏了也没法修。”另一方面,张放坦言,保龄球相关设施日常维护成本很高,目前完全是入不敷出。“现在包括机修工、服务员和门卫等人力成本一年在20万元左右,维护球道的油一年要3000元左右,理论情况下,球馆还要开空调保持恒温,但现在根本开不起。”

  张放说,如今只要开启保龄球馆的运转系统,就意味着亏本,所以从大概两年前开始,球馆一直半歇业,“有人来我们就开,没人来就关着。”

  昨日下午,记者探访了成都数家球友记忆中比较有名的保龄球馆后发现,几乎所有场馆都已倒闭或变为其他营业场所。

  位于福兴街、以往颇有名气的奥林保龄球馆,如今已成为某酒店的一部分。旁边健身房的工作人员回忆,奥林保龄球馆大约是3年前停止营业的,“好像是开不下去,垮了。”

  该保龄球馆停业前一个月,还在进行促销活动,打一局低至2.5元。“我当时一口气买了200元的券,结果还没来得及用,就关门了。”市民李先生说。

  记者随后来到位于新城市广场的一家保龄球馆,这里的球馆除了保龄球馆,还有其他运动的场馆和水吧等配套设施。“现在单纯的保龄球馆基本上看不到了。”球馆一位工作人员说。

  地处金牛体育中心内的巨民保龄球馆,几根球道被弃用,同时兼营起了木艺根雕。资深球友说,巨民球馆里,球道几乎成了木艺根雕的展示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城北保龄球馆处于亏本运营状态,很多日常开支甚至需要其他场馆的支持,“比如之前由保龄球馆改造的羽毛球和乒乓球馆,目前运营就很好。”张放介绍。

  和城北保龄球馆的冷清比起来,200米外的城北体育馆篮球馆则是另一番场景。“室内篮球馆白天时段划为4块羽毛球馆,晚上分为两个半场,供篮球爱好者包场使用。”场馆负责人介绍,每晚来包场打球的人很多,场馆甚至要分时段包场,“8点半之前打羽毛球,8点半之后打篮球。”

  该负责人称,保龄球不再流行后,传统的运动项目依旧最受欢迎,加上学习跆拳道的小孩越来越多,“这些项目加起来,可以让场馆保持不错的利润。”

  “目前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和游泳等传统运动项目比较火爆。”谈起保龄球运动引进成都后经历的大起大落,成都市体育局宣传处处长邓鸿斌认为这与很多因素相关,同时和市民的运动习惯有很大关系,“个人感觉大多数人在运动时更喜欢选择对抗性较强的运动。保龄球运动相对来说更休闲,且场地和设备的投入要求也比较高,原来追求高端打保龄球的人,可能现在就会选择高尔夫。”

  另一方面,邓鸿斌表示,目前越来越多类似轮滑、街舞、跑酷和射箭等新兴运动被市民尤其年轻人所接受,“不论哪种体育运动的推广,都要和市民的运动习惯相结合。”

  四川省保龄球协会副秘书长、联诚保龄球馆负责人黄健称:“联诚之所以硕果仅存,是因为沾了省保龄球运动基地的光。目前来联诚打球的都是老客户,而整个成都经常打保龄球的人也就区区几百人。”

  每天下午3点,和保龄球打交道17年的张晔会出现在联诚保龄球馆,有时上场打两局,但大部分时间会坐在旁边看其他人打球。年近40岁的他当过场馆维护、做过国手和教练,也卖保龄球。

  “进场打保龄球,当年就是身份的象征。那个年代50元打一局,一般人消费不起。”1997年,张晔开始打保龄球,慢慢变成高手。

  2000年,张晔开始卖保龄球,起初还有同行竞争,随着保龄球热潮不断消退,他逐渐“垄断”了全城保龄球馆的保龄球生意。对此,张晔心情极为复杂:“高兴的是没人和我抢生意了,忧虑的是,市场缩小了,甚至以后都可能消失了。”

  保龄球于上世纪后期在中国兴盛,概因其弥补了当时高端娱乐消费需求的空缺,并逐渐发展成当时一些社会成功人士的休闲选择。随着运动方式、娱乐消费选择的多元化,这部分专属消费群体分流到其他项目,是导致保龄球少人问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的保龄球转型之难在于,由于之前的受众基础不大,加上对运动场地和器材的较高要求,决定了它很难像羽毛球、篮球等传统项目一样,真正走进“平常百姓家”。

  不过,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保龄球并非只能坐等落寞乃至彻底消亡。一方面,场馆经营策略需要调整,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开展一些比赛和宣传,提升保龄球的传播度。

  具有优雅绅士运动别称的保龄球从辉煌到落寞,实际上是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其中所承载的,恰恰是一部分人的时代记忆。在怀旧的情绪中,我们当然希望保龄球运动能够继续为当下快速与忙碌的城市生活,留存一份优雅与闲适。数据

  保龄球1995年进入成都,在其最辉煌的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成都保龄球馆多达30多家,有球道500多条。随着2012年初名仕、奥林、光泰3家较大的球馆被拆除后,成都仅剩下联诚等几家保龄球馆在正常营业。讲述

  80后商人胡先生,曾把保龄球作为商谈生意的“秘密武器”之一。从2011年起,他在深圳、上海、广西做白酒生意,“出去谈生意或应酬,除了喝早茶、去KTV等地方,游泳、打保龄球和高尔夫是选择频率较高的项目。”

  靠打保龄球,胡先生敲定了好几笔生意。去年回到成都发展后,他有时仍要去应酬,“但没有客户提出打保龄球。回来一年半,我都快忘了有这么一个运动了。”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风光不再 成都最老最大保龄球馆面临关停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