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去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长眠萨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将医学人文的精神内核留给了世人。时至今日,诸多医务工作者依旧还在践行这句格言。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保健院”)作为一家集妇幼保健、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甲等公立专科妇幼保健院,自1995年建院之初,就肩负着全区妇女、儿童的保健管理及技术指导工作。
医院总建筑面积近3.3万平方米,编制病床300张,现有职工1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84人。年门诊和急诊总量116万人次,手术量约1.1万台,出院1.78万人次。医院通过不断改革与完善医疗服务,“以患者为核心”的医疗理念贯穿全院各大科室与病房。其中,以乳腺中新生儿科心与等为首的特色专科科室就此引航医院发展之路。
“治疗乳腺癌的精髓不在于切除,而在于保乳。” 面对记者提问,副院长李毅作为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乳腺中心创始人回答的很干脆。乳腺中心成立于2001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中心首席专家林本耀教授的指导下,李毅结合区域特点,成立集临床,影像,科研,为一体的乳腺中心。
凭借着锲而不舍的“医者”精神,乳腺中心在李毅带领下,在北京市基层率先开展首例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首例乳腺癌切除术后假体置入成型术;首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填补了多项区域医疗空白。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高发的癌症,每年新发病例27.9万,且以每年2%的速度迅速增长。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努力,我国83.2%乳腺癌患者在诊断出疾病以后可以生存五年以上。乳腺癌治疗领域取得如此成绩,欣喜之余,北京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李毅也道出了面临的困境,乳腺癌的总体生存率虽然高,是因为早期的病人治愈率很高,但对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生存率并不高。
据医学权威数据显示,确诊的每10个乳腺癌患者就有1个为晚期转移性乳腺癌,而且在接受过手术及规范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也有30%-40%会发展为晚期乳腺癌。
“乳腺肿瘤的治疗和很多因素都有关系,但不是说切除了就是最好的方式。很多人认为得了乳腺癌,只要切除的范围越大就越好,这是目前老百姓的认知误区。”李毅介绍,随着患者疾病谱发生变化,乳腺癌的发病率开始逐年上升,但是传统的治疗乳腺癌的方式还是以切除为主,这样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
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期仅有2-3年,5年生存率全球只有22%左右。李毅解释道,转移性乳腺癌是乳腺癌的最晚阶段,在这一阶段,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乳房以外的其他部位,最常见的是肺部、脑部和骨骼。
也就是说,在乳腺癌总体生存率提高的今天,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治疗还亟待升级,把关注目光聚焦到晚期转移性乳腺癌,力争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是目前乳腺癌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
“新辅助治疗能提高保乳率。” 李毅表示,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乳腺中心的医护人员几乎都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进修学习过,病理科也是因此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而新辅助治疗便是乳腺中心医务人员通过学习之后发展起来的特色亮点。
谈及新辅助治疗,李院长滔滔不绝。他介绍,新辅助治疗是指在明确需要手术治疗之前,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的全身治疗。所有针对非转移性浸润性乳腺癌的全身治疗,都旨在降低远处复发的风险。新辅助治疗在降低肿瘤复发率的基础上,还能够缩小手术范围,减少术后并发症。
在当前临床实践中,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体现了个体化定制的诊疗模式,以治疗目标为导向,将不可手术降期为可手术;将不可保乳降期为可保乳;获得药物敏感性资料以指导后续治疗。新辅助治疗达到病理完全缓解的患者预后更佳,生存获益更大。然而,新辅助治疗并非适合所有患者,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应遵循乳腺肿瘤专科医生的指导,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据了解,成立十余年来,乳腺中心累计收治乳腺癌患者1200余例,累计完成乳腺癌手术700余例、保乳手术210余例、前哨淋巴结活检术530例,分子靶向治疗91例。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统计数据显示,乳腺中心年收治乳腺癌例数在二级医院排名第1位,病人的5年生存率达到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同期水平,区域乳腺癌诊治水平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中心年收治乳腺癌病例数在全市(包括三级医院)排名第11位,二级医院排名第1位;在乳腺癌保乳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及分子靶向治疗新技术开展比率均位于妇幼系统全国首位。
“专科筛查和非专科筛查的检出率是有很大区别的。”李毅院长表示,作为一个二级医院,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不仅仅要进行接诊临床的工作,还承担保健的工作,例如区域百姓的癌症筛查工作。而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乳腺中心正致力于通过强化两癌筛查能力让其优质的医疗资源能继续下沉下去,普惠民众。
此外,医院一直注重专科建设与发展,产科是顺义区高危孕产妇转会诊中心,年分娩量逾8000例,占全区70%以上。医院以专科为龙头,带动综合发展,设有综合内科、综合外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皮肤科、中医科、精神心理科、遗传与生殖中心、过敏反应科,以及超声科、放射科、病理科、检验科等30个临床与医技科室。
医院自2015年被托管以来,在医疗、预防保健、科教等方面取得快速发展,并获得外界广泛认可。从建院之初,保健院就一直秉承“防未病、保健康”的理念,为顺义区内外妇女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另外,在院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和英明决策下,2015年获批北京市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防治中心;2017年获得北京市妇幼(妇儿)类专科医疗机构综合评价第一;2017年医院获评“全国PAC区域示范医院”;2018年获批成为国家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2018年获评为北京市医院信息化惠民服务“十佳医院”;2018年计划生育专科获批市级妇幼保健专科示范单位等诸多殊荣。
同时,医院的科教工作也得到明显提升,在SCI论文发表、市级科研项目获批等多方面取得突破,以“顺义妇幼健康之约”的出生队列研究为着力点,全面提升医院科研实力和妇幼公共卫生健康水平。医院注重继续教育培训,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多次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
“休息要好好休息,上班就要好好上班。” 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尉进茜这样说道。尉进茜是一个将生活和工作分的很开的医务工作者。在她看来,在新生儿科工作做的是一份良心活,所以一定要带着关爱,以虔诚之姿去对待每一个位患儿。
2017年成为顺义区的危重新生儿转运中心,到目前已经转运接诊顺义区中医院以及京顺医院新生儿160余例,明显减少了顺义区新生儿的转出率。作为此科室的主任,尉进茜提及新生儿科的发展甚是安慰。
随着科室设备的升级,科室团队技术能力的提高,对于危重患儿的救治工作,已经实现了巨大的突破。尉进茜自豪道。“在我刚来的时候,接收到的34周的孩子都要转到上级医院治疗,现在我们连27周800g的患儿也有能力收治了。”
顺义区妇幼保健院的新生儿科与产科一直进行着紧密合作,协同发展。“黄金一分钟”的观念牵引、联动双科室的医务人员,抢救人员和方案能第一时间到位,这对患儿起到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呵护。
由于北京儿童医院的托管,加强了新生儿科团队的建设、科研能力逐步提高。北京儿童医院的新生儿专家每周定期查房、讲课、指导临床、科研工作;危重、疑难患儿的诊治开辟了远程会诊,及转诊绿色通道,为顺义区疑难新生儿病例提供了救治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医疗科学研究,新生儿科近5年共发表论文20余篇,立足二级医院的前排。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承载着起点的呵护,温柔前行。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 :基层医院如何炼成国家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