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本土保健品品牌总体形象较低端消费者信任度较低

  保健食品行业是我国食品行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行业。12月17日,由北京杰东教育科技中心主办,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特色疗法与新技术分会、《岐黄国医》杂志社、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新零售行业分会、北京杰东中医药研究院、河南杰东药业有限公司和陕西大志药业有限公司支持的“保健食品政策解读公益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于生龙、中国中医科学院在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特色疗法与新技术分会会长徐世杰、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特色疗法与新技术分会秘书长蒋永、原山西省食品监督检验所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郭振鹤、北京杰东教育科技中心总经理王杰、河南杰东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利剑、陕西大志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丁蒲生等行业领导、专家、业界代表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

  “健康中国”发展战略规划为保健品市场发展提供了政策空间,国内人均收入的提升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老龄化、国外品牌的冲击等,共同推动着国内保健品市场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当前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问题突出,社会反映强烈,老百姓深恶痛绝。近期,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官网上公布了关于10起保健食品虚假宣传广告的通告,政府部门对食品、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广告、宣传、第三方销售平台等环节的经营主体的监管从未放松。那么,行业经营主体应该如何作为?此次公益座谈会旨在贯彻学习十九大“健康中国”战略,深入解读2016年国家食药监总局颁布的《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等保健食品相关政策,把脉产业趋势,助力行业规范发展。

  “保健食品监管制度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分别是审批管理阶段(1996-2005年)、注册管理阶段(2005-2016年)以及注册备案双轨管理阶段(2016年7月至今)。2016年7月实施《保健品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保健品行业由此进入注册备案双轨管理阶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于生龙在致辞中为与会嘉宾梳理解读了中国保健食品行业的监管制度的变迁。“而就进口食品而言,本次注册制备案制并行的管理制度大大简化了属于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品类的审批流程,但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众多不属于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的进口保健食品仍然需要按照注册制的审批流程进行,审核的时间周期仍然比较长,但从中长期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管理机制改变仍然提升了保健食品的市场进入效率。保健品市场迎来了政策红利导向的一片市场蓝海。”

  杰东教育科技中心负责人王杰在主题演讲中指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制剂产能居世界第一,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另一方面却是我国的人均保健品消费支出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未来我国保健品将拥有很大市场潜力。但是国内本土保健品品牌的总体形象较低端,导致消费者信任度较低。中国消费者协会调研发现,目前仅有约9%的消费者认为中国本土保健产品优于国外产品。“这是目前国内保健品行业的现状,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我们愿意做服务保健品行业的志愿者,助力增强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在会议座谈环节,与会百家保健品企业代表积极发言探讨,一致表示要正视当前的挑战和问题并达成共识,“在保健食品过程中原则上不得采用会议讲座、免费体验等会销模式;不得夸大虚假宣传,严格按产品标签说明书进行宣传;要严格落实索证索票制度和台账管理制度,做到可追溯,不得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严格按照新修订实施的《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进行保健食品经营和宣传;对违法违规行为将依照相关规定严格处罚,对涉嫌犯罪的移送相关部门追究刑事责任”,以促进行业合法合规健康和谐发展。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专家:本土保健品品牌总体形象较低端消费者信任度较低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