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现代化,是摆在上海中医学者面前的重大问题。“理论空洞玄虚,诊断无可靠依据,治法无一定标准”是一些人对中医的指责,中医存废之争由此而起。同时,中医也面临一个悖论:不进行量化、客观化改造,它就不能成为现代科学;但如果量化了,也会有人质疑:这还是“中医”吗?
对此,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平教授、交大机械工程学院朱训生教授等学者提出了一套方案:用“模糊数学”对中医的模糊概念进行量化,用中医仪器采集“症状数据”,制定出中医辨证施治的标准。
据介绍,模糊数学是现代数学的分支。经典集合论设定,1表示“是”,0表示“非”,但它无法表达模糊概念,如“年轻”,把任何一个年龄设为“年轻”与“不年轻”的分水岭,都是不尽合理的。于是,模糊数学发明了一种隶属度函数,它可以算出每个年龄对“年轻”的隶属度。同样道理,用模糊数学可算出在某一证候(比如肝肾阴虚)中,各种症状(如乏力、舌暗红)对它的隶属度。
在此基础上,刘平教授领导的团队发现了肝硬化患者的“证候判别方程式”,医生只要在这个方程式下,依程度轻重给每个症状打分,就能“算”出某个病人的证候。“这些结论与中医临床辨证的符合率约为73%,这说明,中医施治是能有量化标准的!”刘教授说。
既然能数字化,那中医也可以有诊断仪器。昨天,记者在中医药大学杨华元教授的介绍下,参观了还在进一步研发的诊断仪器。
舌象仪做“望”的工作。它利用数码相机,能把舌质、舌苔色拍得分毫毕现,再通过模糊模式识别软件进行自动分析。
脉象仪是“切”的高手。在腕上扣一个传感器,类似心电图的“脉搏图”会在屏幕上显现,浮脉、沉脉、滑脉……这些原本凭中医医师主观判断的脉象,如今有了数字化、图谱化标准。“如果在临床诊断中使用,医生就可把这些波状图贴到病历卡上,以备日后查看。”杨教授说。
经络诊断仪,则通过测穴位电阻的变化,来分析被检者脏腑的潜在问题。“常言道,中医治未病。”杨教授表示,“这个诊断仪将来可进入社区,甚至用于远程体检,来检测人们的亚健康状况。”
刘平教授表示,西医的思维方式主要是还原论,而中医把生命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我们认为,中医在未来的‘整体医学’中大有可为。要做到这一点,量化、规范化,建立中医施治的标准,是关键的前提。”杨华元教授呼吁,本市需尽快搭建一个多学科平台,加速中医现代化的进程。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上海研制中医经络诊断仪 “望闻问切”将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