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思政课---中国文明网

  你印象中的高校思政课什么样?数百人“挤挤一堂”,PPT、电视片轮番上阵,台上老师滔滔不绝,台下学生信马由缰,大家“相安无事”……

  如果真这样想,那你就“out”了。赶在学期末,光明日报记者组成调研小分队,历时一个月,深入京津两地十余所高校,感受到大不一样的思政课堂。

  这是自2010年以来,光明日报进行的第三次高校思政课调研采访。“再访思政课”,我们的发现在比较中彰显出价值,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半年有余,大学思政课变了。

  变了什么,因何而变?让我们一同走进高校思政课堂,用眼睛、耳朵更用心,体会不一样的思政课——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祁同伟是一个做梦都想‘胜天半子’的人,最后却畏罪自杀,为什么?”

  这是天津工业大学一堂平常的思政课,课堂主题是“英雄与群众史观”。老师设问,学生讨论,气氛热烈。最后的结论是,“造成祁同伟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他脱离了人民群众,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最终走向了人民群众的反面,被人民群众所唾弃”。

  不再照本宣科、囿于理论、不接地气、高高在上,而是从“现象级”话题导入,由现实上升到理论,再将理论回归现实、指导现实,天津工业大学思政课教学在改革中尝到了甜头。“只有将教学重点与学生兴趣点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教学实效性。”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钟彬深有感触。

  “内容为王,这是思政课上出味道、上出效果的关键。”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健坚信,“这个内容,不是干巴巴的理论,而是有深度和广度的内容,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教师只有从与学生成长、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谈起,再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按着讲”“接着讲”“对着讲”“引着讲”“顶着讲”“活着讲”“精着讲”“特着讲”,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朝阳提到了他的“八讲法”,“‘接着讲’,就是讲出‘是什么’背后的‘为什么’;‘对着讲’,是对着学生思想困惑讲;‘顶着讲’,是针对社会的错误思潮,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讲;‘活着讲’,是要把大道理讲活,是对思政教师信仰、水平的考验。”李朝阳心有所悟。

  记者发现,问题导入、专题教学的模式正被高校思政课普遍采用。例如,首都医科大学探索出“问题导入、专题教学、中班授课、小班讨论、实践解读”教学模式,天津大学实行“研究型互动式”教学方法,厦门大学采用“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等。

  “相对竖着的手机屏幕,横向的幻灯片对95后大学生而言相当于宋代的活字印刷,太古老了!”传统教学方式遭冷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景瑜体会很深。

  “超九成的大学生会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其中经常使用的占近30%,思政课也不例外。”2015年,李朝阳做了一个调查,由此得出结论,“我们应当从以堵为主,转到研究如何利用智能手机辅助、提高教学实效性上来。”

  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冯务中有独到的探索。

  “请大家先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进入课堂。”新潮的开场白之后,冯务中抛出了问题:“你给改革开放打多少分?”此时,屏幕上的“弹幕”不断刷出同学们用手机给出的答案:“66666”“我打100分”“深圳人民表示改革开放的好处很多”……

  在这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手机从过去学生“低头的工具”变成了“抬头的利器”,而且学生纷纷站上讲台,以风趣的话语、现代时尚的呈现手段,给出了自己对课堂主题“质疑‘改革开放’思潮之辨析”的回答。

  “‘配方’新颖,问题意识强,体现了时代特色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工艺’精湛,将教师、学生和课堂主题紧密联系到一起;‘包装’时尚有特色,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听完整堂课后,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如此评价。

  记者了解到,针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化学习、形象化阅读、碎片化浏览的特点,各省区市、高校已经探索出一系列创新做法。天津市推出了思政专属APP平台“超级校园”,已拥有注册用户46万,覆盖全市80%在校大学生;北京工业大学教师沈震带领技术团队自主研发了“中成智慧课堂”教学软件平台,实现全员实时互动;北京理工大学更是用VR让学生们在课堂上“重走长征路”……

  “传统课堂的45分钟是有限的,通过课程云平台可以把没讲完或拓展性的资源提供给学生,满足更深层次的需求。”华中师范大学思政课教师熊富标也是信息化教学的积极践行者,他坦言:“这是新一代数字原住民大学生在倒逼着教师跟上他们的思维模式。”

  今天的思政课堂已全面进入网络化、移动化、数据化、个性化时代,微电影、微信公众号、慕课、微课、手机APP等形式让课上课下、线上线下融为一体。

  升级改造传统课堂,注重互动,把讲台让给学生,也是思政课丰富教学手段、改善教学状况,转换身段赢得学生的重要改变。

  “我们将舞台让出来,老师当导演、学生演主角。”李景瑜介绍,对外经贸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改变“一卷定成绩”的做法,以拍摄微电影的方式考核学生团队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诠释。连作品打分方式也很符合90后的“口味”——“泪奔”“给力”“菜鸟”“雷人”“杯具”5个等级。

  “你听说过学生因为思政课翘专业课的吗?虽然后来批评了学生的翘课行为,但心里真的窃喜啊。”李景瑜念念不忘学生带给他的振奋与感动——为了完成思政课的微电影创作,学生从凌晨4点一直拍到早上8点,还没结束,“怎么办?干脆翘课吧。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正处于拍摄的激情阶段,不能中断。”作业完成后,“你见过凌晨4点的外经贸吗?”这句话在学生中流行开。

  “这种面对面接触名家的机会,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还开启了我思考问题的新思路。”在一堂“名家领读经典”思政课课后,坐在记者身后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大一学生张阅深有感触。这是北京高校市级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家领读经典”活动的一课,金一南、胡鞍钢、李稻葵等43位名师大家纷纷走上思政讲台。这一模式也正在上海、天津、湖北、新疆等地推广,如上海的“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天津的思政课宣讲“教授团”、湖北的思政课名师引领工程、新疆的“经典照耀青春讲堂”活动等。

  “信息技术发展带来了机遇,大学生一定要注意,如果想创业就业成功,最容易的机会是基于信息技术。”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走进西北大学,解读形势政策,为学生人生规划出谋划策。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市长应勇,青海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王建军,甘肃省委书记林铎,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等一大批省级领导干部也当起了“兼职”思政课教师,大专家讲起了家常话,讲道理变成讲故事,天边事变成身边事,根本方法成为管用办法。思政课堂,一个个实体细胞被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专职、兼职教师激活了,一个浑身上下散发着亲和力,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真心喜爱、深感受用的思政课,来了——

  “授课形式越来越丰富,我们参与的机会越来越多,大家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在天津师范大学大四学生吴婷婷眼里,现在的思政课仿佛与我们的每日生活、人生方向都有关系,“这样的思政课我们喜欢。”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爱上思政课---中国文明网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