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万山《伤寒论》视频讲座札记02_随笔_生活休闲。郝万山《伤寒论》视频讲座札记 02第 02 讲,讲《伤寒论》成书背景和流传。 首先介绍成书背景,包括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两个方 面。社会背景着重介绍战争、灾害和疫情,如《东汉会要》 记载“中原大地,白
郝万山《伤寒论》视频讲座札记 02第 02 讲,讲《伤寒论》成书背景和流传。 首先介绍成书背景,包括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两个方 面。社会背景着重介绍战争、灾害和疫情,如《东汉会要》 记载“中原大地,白骨委积,人相食啖” ,老百姓“不死于 兵,即死于病” ,及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描述“余宗 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 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这样社会背景对医学的发展和 研究不仅提出了普遍需求,而且提供了大量临床实践机会 和经验教训(包括可收集的其他人的经验和方法) 。学术背 景着重介绍在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和相关著作,包括基础 理论部分的“医经”和经验用方集成的“经方” (经验之方 而不是经典之方) , 诸如班固 《汉书艺文志》 中医经 7 家 ( 《黄 帝内经》 、 《黄帝外经》 、 《扁鹊内经》 、 《扁鹊外经》 、 《白氏 内经》 、 《白氏外经》 、还有《 (白氏)旁经》 ) 、经方 11 家(包 括了伊尹的《汤液经》 ) 。这样的学术背景为仲景熔汉代以 前的“医经” “经方”于一炉,创立了“理法方药”相结合 的 “辨证论治” 体系, 发展中医临床医学创造了基础条件。按:这个讲述有助于让人客观认识仲景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在肯 定仲景光辉形象的同时, 充分肯定了医学发展进程中历史和社会要素 的作用。研究、传承、发展中医药文明,这应该是比较科学和理性的 态度。相反,有些讲座,有些书籍,把仲景当故事讲,把彭子益当故 事讲,把郑钦安当故事讲,推动造神,高推“圣绩” ,??,反而造 成分歧和争议,并不有利于中医学科的普及。在学术上,对历史人物 缺乏客观认识,就不可能对其学术思想的来龙去脉有完整的认识,想 发扬光大之也只能缘木求鱼罢了。 这一段视频, 有几个细节尚需关注:1郝万山《伤寒论》视频讲座札记 02⑴“经方”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实际上指经验方剂。与现在 的“经方学派”之经方大不相同。 ⑵教授提到“我曾经在一个很偏僻的农村,看一个医生。这个医 生呢他给别人看病的时候,他的疗效还不错,就是凭一种感觉。病人 来了之后,头疼、身上疼、发烧、没有汗,他就给你写上麻黄呀杏仁 啊等等一些药。有些药就是当地的一些药,既不见于药典,也不见于 中药书。我说老先生,你为什么开这些药呀?他说我的感觉开这些药 它就可以??”这种情况的出现,除了“你让他讲理论他说不出来” 之外,还可能与“敝帚自珍” “据为奇货”有关。这里还有一个问题, 这些“经验方”形成过程不是把病人当“小白鼠”了吗?那么,他是 如何防范出现误治甚至医疗事故呢?存在怎样的法律和道德问题? ⑶“从今天我们看到的甘肃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和马王堆汉墓 出土的《治百病方》来看,那都是西汉早期或者西汉的一些东西” , 这两个资料有条件找来读读。 ⑷“医经它只不过是基础理论的著作,谈不上临床医学;经方它 只不过是经验用方,也谈不上一个医学体系;只有从张仲景的《伤寒 杂病论》开始,才开始出现了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证论治体系” 、 “所 以中医的临床医学奠基人是张仲景。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辨证论治这 种治疗方案的奠基人也是张仲景。 这就是张仲景在中医学的发展史上 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 这是郝老的观点。 但是, “理法方药” “辨 证论治” 是现在人的认识和说法, 以此 “框” 仲景之学, 准确吗? “个 体化的治疗方案,辨证论治这种治疗方案的奠基人也是张仲景”立得 住脚?不知道,待学习。 ⑸“建安七子” ,王璨, 《七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 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啼声,挥泪独不还。未知身所往,何 能两相完”催人泪下。其次讲伤寒论流传。 “ 《伤寒杂病论》是怎么流传到今 天的?这就是关于《伤寒杂病论》的沿革和主要版本(问2郝万山《伤寒论》视频讲座札记 02题) ” 。之初,东汉末年, “在公元 200 年前后(郝师认为) , 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 ,从自序看应有十六卷,且 原本应是竹简本或者木简本(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采用一条一条的表述形式推断) 。之后,西晋王叔和年代, 仲景之学到了王叔和( “依嘉溪先生最近考证的,是张仲景 的学生之一” )手中,可能只剩下残卷,然后王进行整理编 次(估计“绳子断了” ,次序乱了) 。但根据“他收集的结 果”发现“他没有能够把十六卷全部整理出来” ,只整理出 十卷来( “内容大多数是以伤寒病的辨证论治为中心” ,所 以王改名《伤寒论》10 卷 22 篇。到了唐代,郝师认为, “在 唐代的医官考试制度中,就有十道题是出自《伤寒论》 ,所 以《伤寒论》在唐代流传是非常广泛的” , “唐代《伤寒论》 本子流传得很多,但是人们都是抄的,你看,今天我们在 日本看到的手抄本,唐代的一些手抄本,都是那个时候医 官考试的时候,你看,现在在日本看到的那个康制本吧, 他那个《伤寒论》 ,那么就是一个摘录,有 65 条,那就是 《伤寒论》非常重要的条文。那是唐代人开的,抄的书, 那显然是为了应付当时的考试” , “ 《千金要方》 里收入了 《伤 寒论》中的一些内容,但是没有收入全” (以《千金要方》 里“江南诸师密仲景要方不传” ,而孙思邈应该是认为“仲 景方”很重要,故在他的《千金翼方》里收入了《伤寒论》 的内容) , “我们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古文的教研室钱超尘老 师前几年把《千金翼方》中的《伤寒论》的内容一条一条 的摘出来,单独地印了一个小册子,把它叫做《唐本伤寒 论》 (这本书在外面书店有卖) ” , 再者就是王焘 《外台秘要》 (简称《外台》 )也收录了《伤寒论》的内容( “还有许多 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金匮要略》中的内容” ) , “因此我们觉 得王焘所看到的本子不是来自于王叔和,可能是《伤寒杂3郝万山《伤寒论》视频讲座札记 02病论》的另外一个传本” ( “如果说《千金》本《伤寒论》 是和王叔和整理的《伤寒论》10 卷 22 篇有关的话,那么王 焘《外台秘要》里所收录的《伤寒论》的内容,它也有我 们今天看到的《金匮要略》里的内容,它很可能是《伤寒 杂病论》的另外一个传本” ) , “所以在唐代的两著作,一部 是孙思邈的《千金翼方》 ,一部是王焘的《外台秘要》 ,都 是我们今天校订 《伤寒论》 的非常重要的参考书” 。 再之后, 宋代, “但是, 《伤寒论》真正有固定的本子,而且又刻板 运行的,那应该是在宋代” 、 “你看以前《脉经》收集的也 罢,那是收集在《脉经》里,他不是个单独的本子。孙思 邈的《千金翼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 ,它也是收集在他 的书这个里面,也不是个单独的本子” , “在宋代成立了校 正医书局” , “在宋代的时候,不仅在医学上成立了校正医 书局,而且在各个经史子集,各个门类都进行了系统的整 理。皇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宋版书纸张精良、校刊精细、字体漂亮、价值连城” ,两 个版本, “开始刻的是大字本,纸张也比较贵,造价也比较 高, 老百姓买不起, 过了几年以后, 他们又给皇上打报告, 皇上批说你们印成了小字本,卖的时候只收工本费,不要 赚钱,这样让老百姓能够买得起” , “宋代国家校正医书局 校勘刻印的《伤寒论》的时间在宋治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065 年,到现在是一千年” , “我们在版本史上把它叫做什么呢?把它叫做宋版, 宋版 《伤寒论》 , 或者叫做治平本 《伤 寒论》 ” , “非常遗憾的是,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大陆,还是 台湾的故宫博物院??宋版也罢,治平版也罢,找不到” , “我去年和前年都上台湾去,特意的向故宫博物院了解有 没有宋版《伤寒论》 ,都没有啦” 。接下去,明代,出了个 赵开美。 “到赵开美的时候,这个宋版《伤寒论》已经几乎4郝万山《伤寒论》视频讲座札记 02找不到了, 所以赵开美他才刻” , 他最先刻的是成无己的 《注 解伤寒论》 、宋英公的《伤寒类证》和《金匮要略》 。刻完 这三本书以后,他看到是宋版的《伤寒论》 (小字本) ,才 知道“成无己的注解不是宋版《伤寒论》的原貌,而是他 有些内容给删节了” , “于是乎他又刻了宋版《伤寒论》 。他 叫什么呢, 叫 《翻刻宋版伤寒论》 ” 。 “ 这四部书刻好了以后, 一二三四,他给他父亲看,说老爸你看,我把张仲景的这 四部书刻好啦,您给取个书名吧,叫个什么书名好呀?他 爸爸说叫《仲景全书》吧” , “我们今天看到的,是赵开美 在万历 27 年也就是公元 1599 年所刻的《仲景全书》中的 《翻刻宋版伤寒论》 。但是哪个时候没有照相技术,也没有 复印,他是临摹宋版《伤寒论》来刻的,每一页有多少行, 每一行有多少字,他都摹仿下来。甚至字的笔画的走向, 他都在摹仿宋版,所以他逼真于宋版” , “正由于赵开美所 刻的《仲景全书》的第一部著作《翻刻宋版伤寒论》能够 流传到今天,才使我们能够大体了解宋版《伤寒论》的原 貌。所以这样的话,赵开美也是《伤寒论》的流传过程中 功不可没的一位医家” , “今天在世的,保存着的,我们知 道的赵开美所刻的《仲景全书》还有几部呢?只有五部, 北京图书馆有一部??后来,范行准先生家藏一部《仲景 全书》 ,他也捐献给中医研究院图书馆了。那么??中医研 究院就有两部了??还有一部是在沈阳,再有一部是在南 方, 是在广州还是什么地方” 。 在接下去就是现代。 “1982 年, 国务院成立了古籍整理领导小组,由方颖副总理做领导小 组组长,所以对中国的各个行业的古代的书籍都进行了整 理,医书当然也不例外。所以整理《伤寒论》的任务就交 给了我们学校。那个时候任应秋在世,刘渡舟也在世。没 想到这个工作还没有开始的时候,任应秋老师就生病了,5郝万山《伤寒论》视频讲座札记 02很快就去世了。那么主要由刘渡舟老师来主持这件事情, 当然我也来参加了。 后来呢, 又把钱超尘老师也吸收进来。 所以我对这个版本进行了系列的考证,我为什么有机会能 够看北京图书馆的书,又能够拷贝下来,又能够去中医研 究院图书馆来看这部书呢,那么就是为了完成我们这一项 《伤寒论》的整理研究这项工作。我们就在赵开美《翻刻 宋版伤寒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汉语、校勘、注释,在 1991 年出版了《伤寒论校注》 ” , “如果说我们的一版教材、二版 教材、四版教材、五版教材,底本用的是赵开美的《翻刻 宋版伤寒论》的话,我们现在的六版教材,都是用刘渡舟 老师主编的《伤寒论校注》 。现在我们的五版教材,因为他 们看不到赵开美的《翻刻宋版伤寒论》原貌,那么用什么 底本呢,是现在国家认可的《伤寒论校注》 ,是当代《伤寒 论》的最好的底本,它是 1991 年出版的,是最好的底本。 所以如果再过 500 年,赵开美的《仲景全书》中的《翻刻 宋版伤寒论》大家已经看不到的话,哪个时候会说刘本” 。按: “故事”听到这里,着实令人不胜唏嘘!书之传世,尚且艰 难如斯。求道传道之难,可见矣。无论在学术上存在怎样的分歧和争 议(高下、对错) ,谨献上心香一柱以纪念之。另,郝师讲座中关于 唐代医官考试制度( 《唐汇要见八十二医术》 , “从医学界选拔人才, 和选拔官吏一样,都要进行考试,自今以后,至公元 759 年,各试医 经方术,测十道,要考医学理论,要考方术,有十道题。 《本草》二 道,就是考中药了,有两道题。这个《脉经》二道就是考诊断了,有 两道题。 《素问》十道,就是考《黄帝内经》了,有十道题。张仲景 《伤寒论》十道。你看《伤寒论》和《内经》是相等的,它有十道题。 诸杂经方医二道, 后世的一些杂方有两道题。 那么上述这些, 显然 《伤 寒论》占了很重要的比例” ) 、山东小学老师从剪鞋样的大妈手里抢救6郝万山《伤寒论》视频讲座札记 02《永乐大典》抄本、清代陆心源(藏书大家,他的藏书称号称‘皕宋 楼’ ,自称藏了 200 部宋版书的儿子把书卖给了日本人(全在日本的 一个寺院的藏经楼上,所好的是目前保全完好) 、 《金匮玉函经》的正 谬( “一共有八卷,如果光看这个书名,很容易把它误认为是《金匮 要略》里的内容,事实上它的内容和《伤寒论》是一样的,它的内容 和《伤寒论》同体而别名。什么叫同体呢?内容一样,只不过名字不 同。 《金匮玉函经》和《伤寒论》同体而别名,它的特点是‘条论于 前,会方于后’ 。就是《伤寒论》十卷二十二篇这个本子,比方说?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蔷恶 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下面就是桂 枝汤的药物组成。这是我们看到的十卷二十二篇《伤寒论》的原貌。 但是在《金匮玉函经》说,原文完了之后,说桂枝汤主之,底下并没 有桂枝汤的组成,方药组成在什么地方呢?在后两卷,后两卷全是方 子,前面六卷就是原文,所以它叫‘条论于前,会方于后’ ,所以, 它作为《伤寒论》的一个别本。 我有一次到我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的教师阅览室里头开架书,来找《金匮玉函经》 ,我在《伤寒论》的 这个架子上怎么也找不着这本书, 我说怎么这本书能没有呢?因为这 本书清代的陈世杰翻刻以后,我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过,我想找这 个影印本。我突然想到我们图书馆的管理员会不会把这本书当作《金 匮要略》 ,而放在《金匮要略》的架子上呢。我到《金匮要略》那个 书架上一看, 《金匮要略》那个架子的第一本书就是《金匮玉函经》 。 后来我给图书馆的管理员说, 《金匮玉函经》是《伤寒论》的别本, 应该把它放到《伤寒论》的架子里” )都是很重要的交代(至于“宋 代国家校正医书局既然刻了《伤寒论》十卷二十二篇,为什么又要刻 《金匮玉函经》呢?”的回答似乎牵强, “但是流传到今天,我们拿 它作为校勘《伤寒论》的一部著作,有它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 《金匮要略》的来路( “宋代国家校正医书局在工作期间还做了一件 和《伤寒论》有关的工作,就是有一个翰林学士叫汪诸,他在国家图7郝万山《伤寒论》视频讲座札记 02书馆收集、整理这些古书的时候发现一堆蠹简,就是虫子吃过的、残 破的竹简,竹简上写着《金匮玉函要略方论三卷》 ,他拿来一看,不 知道是何年何月什么人抄的,上卷是论伤寒病、外感病的,和已经出 版的《伤寒论》十卷二十二篇相比较,它的上卷是一个《伤寒论》的 摘录, 由此可以推测中卷下卷是杂病部分的摘录和妇人病方面的摘录。 汪诸就把这个残简给了林亿、孙奇、高保衡,国家校正医书局,他们 看完了之后,把上卷的伤寒内容摘录的这部分删掉了,把中卷、下卷 这两部分内容重新分上中下三卷, 也就是包括了杂病的部分和治疗妇 人病的部分, 也包括了它的方剂, 仍然把它叫做 《金匮玉函要略方论》 , 简称《金匮要略》刻板发行,流传到今天就是《金匮要略》 ” ) ( “所以 宋代国家校正医书局在《伤寒杂病论》流传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 用。从宋代国家校正医书局工作以后, 《伤寒杂病论》才被真正分成 了《伤寒论》十卷二十二篇和《金匮要略》三卷” )这些典故也不可 不知。8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郝万山《伤寒论》视频讲座札记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