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长寿国学大师的养生智慧(图)

  说到锻炼身体,梁老每天早睡早起,定时散步和打太极拳。白天开会、写作的间隙,都要在户外活动多次。90岁以后,他的活动就改在室内了。每天清晨醒来,先是在床上做保健操,伸腰,蹬腿,转动脖颈,吸气屏气50分钟后才下床活动身子。

  精神上的气贵平和与情贵淡泊,是指人在遇事之时,要善于思考,有自己的主见,受气而不动气。梁老在每一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时期,都经历了种种磨难,他经常劝告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一个人动不动就气盛、发怒,势必伤肝,火攻心。如气盛不得平和,不外露,则又积郁于内腑,两者都伤肝劳神,有损于健康。所以说气平情淡,自长自消,称得上身心锻炼的一项真正过硬功夫。”

  “养心第一,养身第二;神养第一,药疗第二;自医第一,求医第二。”这是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任继愈能够安享93岁高龄的养生之道。任老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任老一生崇尚“闭目养生”:

  1943年,钱老在遵义讲学时,每天都要出去散步一个小时。他的一位学生曾回忆:先生很喜欢散步。每晨早餐后,由我陪从,沿着湘江西岸顺流南行;大约走一小时,再沿着去时的岸边小道回老城。这样的散步,除下雨外,没有一天间断过。先生说,他很爱山水,尤爱流水,因为流水活泼,水声悦耳,可以清思虑,除烦恼,怡情养性。

  及至无锡江南大学任教,午后闲暇,钱老常泛舟太湖之上。傍晚则与学生漫步在湖堤之间。每逢假日,还和学生一起游览惠山、梅园、蠡园等风景名胜。他的太太胡美琦女士说:“他喜欢接近大自然,喜欢看海上落日和夜景,或到乡村漫游。他对于一年四季阴晴冷暖的变化,都觉得意味无穷。”

  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对于养生之说并不留心,生活方面就是顺其自然:衣服可以保暖,饭菜可以保胃,房子能住就行,其他的都是次要多余的。一辈子不管荣辱兴衰,张老始终过着简朴的生活:荤食吃得少,平时主要以蔬菜为主;喝的是最廉价、最常见的白开水。然而无心插柳柳成荫。像张老这样既没有体育锻炼,也没有养生秘方的人,反而得以高寿。

  就比如喝白开水,这个习惯其实是迫不得已。文革期间,他在江西接受劳动改造,他在《八十自述》中说:“在劳动时,两手都是泥土,喝水不易,于是养成习惯,早饭后喝一大杯,即参加劳动,午饭前一大杯,午眠后一大杯,晚饭前一大杯,各段中间不喝水。”从此他延续着这个习惯。其实,一天中喝四大杯水很符合养生之道,尽管这种养生的想法于张老是无意识的。

  叔本华说:“人的存在原是永无休止地受着意志的支配和奴役。”而中国人似乎看透了一切,绝不会为一餐美味而奋斗得失去胃口,宁愿把琴棋书画、山水乐趣当作人生要义,而视功名利禄如过眼烟云,“千金散尽还复来,莫使金樽空对月”。当别人问及冯老的长寿秘诀时,对中国传统哲学深有研究的他只有三个字:“不着急。”这三个字精辟地道出了中国人乐天知命,知足常乐,隐忍安泰的民族特性。这种人生哲学深藏了一种“无欲是福”的智慧,造就了乐天知命的民族特性。

  这种从容和安适的处世观念,正是冯老能享95岁高龄的秘诀。1982年9月,冯老在长子和女儿的陪同下游览新泽西的天然动物园,在返回纽约的路上,车轮坏了,一时找不到地方修车,只能向路边的车求救。在等待的一个多小时里,车里没有冷气,太阳直晒,热如蒸笼。已经非常疲倦的冯老仍像平时一样,安静地坐在车内,没有催促也不焦躁。结果好不容易等车子修好后,冯老却晕倒了。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5位长寿国学大师的养生智慧(图)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