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第049号提案的答复

  市教育局一直高度重视全市中小学的健康教育工作,全面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保证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扬州市第七次党代会把“打造健康中国”扬州样本列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全市重点10件大事之一。市委、市政府重视健康宣教工作,在去年和今年的民生1号文件中,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健康宣教工作。近年来我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至2017年底,全市健康素养水平达23.7%,高于全国和省均水平。广大青少年作为健康教育与促进的重点人群,在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有良好的受从性,我局着力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扬州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实施“青少年茁壮成长工程”。今年初,扬州市委、市政府再次将“青少年茁壮成长工程”列入1号文件,扬州市教育局再次将此列入局1号文件。扬州市教育系统围绕这一工程切实制定了营养改善计划、减负计划和健身计划。2017年,扬州市教育局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扬州市“青少年茁壮成长工程”入选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8年6月5日,市教育局“青少年茁壮成长工程”工作经验在教育部全国青少年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暨2018年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集中调研会议上交流。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先后深度报道我市“青少年茁壮成长工程”工作经验,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等数十家媒体转载。今年对各县(市、区)初中学校和市直各初中学生体质抽测结果显示:全市初中学生体质显著改善,男女生体重异常率分别下降1个、3个百分点,男女生近视率分别下降3.96个、4.07个百分点,男女生肺活量均值分别上升75.05ml、263.95ml,男女生立定跳远均值分别上升3.47cm、4.24cm。省大一新生体质测试成绩扬州在上年上升两位基础上又上升一位,位列苏中第一。

  一是有序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扬州市教育局会同市物价局将学生伙食标准从15元/天提高为18元/天,中餐从每顿7元提高到每顿9元,有效改善了学生的营养;建成了100余个透明厨房,开展了营养配餐培训,着力推进学校营养配餐,梅岭小学膳食管理先进模式优秀案例编入全国健康教育优秀案例选编,并在上海召开的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交流。

  二是稳步推进学生减负计划。市委、市政府将“减负”列入1号文件,设立禁令红线,严禁初中学校要求学生7:30前、小学要求学生8:00前到校,严禁小学生、初中生在校时间分别高于6小时、7小时,严禁小学生、初中生书面作业量分别多于1小时、1.5小时等。市教育局通过“常规管理百校行”和随机督查等手段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学生减负。首次开展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扬州中学入选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10所创成省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10所学校创成市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首次建立心理专家进校园制度,举行全市心理教育专家进校园启动仪式,要求“全市各小学每学年至少邀请心理专家进校园1次,市直学校及各中学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心理专家进校园活动”,并启动开展对班主任等教育管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培训计划。

  三是深入开展学生健身计划。市委、市政府1号文件明确,义务教育学校每天至少安排一节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并至少安排一次体育大课间,确保学生每天在校锻炼1小时。今年春学期起,市直所有初中学校每天利用下午放学后的弹性离校时间开设一节社团活动课或阅读课。启动实施了义务教育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行动,市教育局每年分别对各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进行随机抽测,分别抽测农村和城市学校各2-4所,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为必测项目,每年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内容中选测数项为选测项目,每年选测项目适当变化,分别于测试前公布,每所学校至少抽测一个班级学生,同时市县联动,逐步建立了市测县县、县测校校、校测人人监测体系。制订实施扬州市中小竞赛年度计划,完善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跆拳道、武术等项目市县校三级竞赛体系;着力实施校园足球普及行动,县县成立校足办,为全市近400所中小学校校至少培训1名足球教师,创成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92所,并按照“天天练(抽查学校视频监控)、人人会(随机抽查一个班级)、年年赛(查看学校网站相关宣传)”的要求组织年度考核;创建了扬州市首批“人人会打篮球”的校园篮球特色学校21所,并给予奖励,8所学校入选首批全国校园篮球特色学校。

  四是着力构建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了体育中考方案,2017年招收的初一新生,在2020年中考时,将学生耐力跑列入体育中考必考项目,将足球、篮球和排球列入选考项目。进一步完善了优秀运动员招生方案,市政府办公室专门修订了招生意见。七部门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扬州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实施意见(2016-2020年)》,建立健全了竞赛、考核、奖励等制度;建立了省大一新生体质测试和全市义务教育学生体质抽测考核奖励制度,将排名结果向各县(市、区)发布,列入到对各县(市、区)政府和教育部门年度综合考评和有关评先评优中,对连续三年学生体质下降的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学校负责人进行问责,对测试排名前列县(市、区)教育局和功能区教育部门以及市直学校进行表彰奖励;建立了省健康促进金牌学校奖励制度,每校奖励2万元;建立了市中小学标准化医务室创建,对市直学校每校奖励5万元。市财政每年拨款300万元用于“青少年茁壮成长工程”。为破解青少年伤害赔偿这一难题,市财政每年拨款40万元,给市直学校学生购买“校方无过失意外伤害险”。市教育局专门申报并入选的国家级重点课题《基于大数据背景下扬州市义务教育段学生健康提升的实证研究》在北京顺利开题,分别由各县(市、区)教育局承担的该课题的6个子课题启动研究。

  1.认真落实健康教育课程。我市全面执行国家课程设置标准,要求各中小学开齐开足体育健康课程(含营养教育内容):1-2年级每周开设4节《体育与健康》课,3-9年级每周开设3节《体育与健康》课,高中、职校每周开设2节《体育与健康》课。我市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和视导,并通过“常规管理百校行”,对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情况进行随机检查,对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现场录像,要求当场整改,并在一年一度的全市中小学精致管理现场会上集中曝光、通报。

  2.全省首创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资源网。2016年,市教育局与市卫生计生委联合举行了首届全市学校健康教育微课大赛,遴选微课大赛优秀微课建成了全市共享的中小学健康教育资源网(网址:),该资源库在扬州市教育局政务网站——扬州教育网显著位置提供链接,免费下载或在线(可通过手机)使用,让全市60余万师生共享。该网目前共有160余件健康教育(含营养教育)、国防教育(含民防教育)微课,专门以中小学(幼儿园)健康教育、国防(民防)教育为主题的资源网在全省尚属首例。该网微课针对不同对象,分成幼儿、小学和中学等三个大类;针对学生特点,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设备,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能生动形象表达和传递教学内容,便于师生教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市教育局还要求各校(幼儿园)通知家长,广大家长可免费下载或在线和孩子一起接受生动形象的教育。

  3.全省率先启动学校标准化医务室建设。2016年、2017年在全省率先分别启动了市直和全市学校医务室标准化建设,12所学校通过验收,校校配备2名以上持证校医,其中市直9所学校校校配备心脏除颤仪等设备创成标准化医务室6所,校校配备了2名以上懂营养教育的持证校医和心脏除颤仪等设备。

  4.编写了《扬州市中小学生营养膳食指南》。市教育局正式发布了《扬州市中小学生营养膳食指南》,并在教院附中开展了第一堂“营养健康课”。该指南由市教育局、扬州大学医学院和学校一线营养师合力编辑,首批面向全市中小学发放两万余册,旨在向学生及家长普及科学膳食常识。“指南”主要包括四部分:首先向家长、学生普及中小学生营养、膳食常识,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各阶段的特征和必备营养等;其次是着重向家长介绍均衡营养的概念,如常用食物均衡搭配、各种食材包含哪些营养成分等;第三部分是中小学生膳食指南,包括每日必备营养结构、营养餐配置等;第四部分,着重介绍不健康的膳食误区,如哪些饮食习惯不利于健康、哪些是垃圾食品等,采用问答形式,更通俗易懂。“指南”还推荐了29个营养美味的学生家庭餐,像鲫鱼豆腐汤、白果炖乳鸽、奶油鲜菇等等,“指南”还细心地标注了这些菜肴的原调料和作法步骤,直观易学、简便易行。“指南”的最后还细心地附上了《食物交换份表》、《常用食物营养成分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等实用营养知识表格。

  5.开展健康教育教师培训。联合扬州大学医学院通过集中授课、网上答疑与实地见习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校医,健康教育教师等工作人员进行了全市中小学健康教育专业培训。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提高了中小学的健康教育水平,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是扎实开展健康进学校宣传活动。2017年,市教育局联合卫计委、市爱卫办、机关工委、工会、团委、安监、妇联等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健康下基层宣传“五进”活动实施方案》,去年全市按照“五可”要求,开展健康宣教进学校104场,每场宣讲均由健康巡讲师团讲师制定专门的宣教方案和讲课PPT,确保每场活动“有声有色”,让健康教育在学生中“入心入脑”。

  二是积极开展针对性宣传。根据季节特点、传染病高发和流行趋势,突出重点,针对不同学生群体、不同病种开展有重点的健康宣传,会同市卫计委等部门邀请相关专家积极编撰《中小学生健康素养33条》等学生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印发近2万份,着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

  三是开展主题教育宣传。联合市卫计委、市广电总台等单位策划组织了“弘扬爱国卫生传统、共建共推健康中国扬州样本”主题健康知识竞赛、营养巡展宣教进校园等健康文娱活动,收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点赞。

  四是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加强与卫生、机关工委、工会、团委、安监、妇联等相关部门联动和合作,探索健康服务志愿者定期、定向服务公众新模式,促进各部门和全社会力量更加广泛地参与青少年健康宣传工作,各类活动受到扬州日报、扬州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重点关注,2017年通过各类新媒体刊登、转载的健康信息达620余条,在全社会营造了关注青少年健康、关爱青少年健康的良好氛围。

  五是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至2017年底,全市金银铜奖健康促进学校342所、建成率91.2%,有效形成青少年关注健康、全社会关心青少年健康的良好氛围。

  六是拓展心理健康服务。持续通过社会公益平台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青少年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2018年市委市政府明确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100场”纳入民生1号文件,我局将联合卫计委将重点围绕青少年等群体开展心理健康宣教活动。

  我们将学校健康教育作为青少年茁壮成长工程的重要内容,积极落实本提案的有关建议,今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进一步完善学校健康教育制度体系。会同有关部门研制出台青少年茁壮成长工程的实施意见,将青少年健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将青少年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与学校疾病防控、健康单位、健康促进学校建设等有机结合,提高实际水平和效果;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宣传栏、微信、微博等阵地和载体,采取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组织开展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的健康教育进学校宣传活动。

  二是深入开展全市中小学医务室标准化建设工作。在2017年启动全市中小学医务室标准化建设工作基础上,今年及“十三五”期间,每年创建一批标准化医务室,有力促进各地各校按统一规范加强学校医务室场地、人员、设备和软件建设,为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聘请健康教育专家走进学校、走进课堂。积极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健康教育专家进学校,加强对学校健康教师、校医等培训,加大健康教育的科学指导,开展“三减三健”、“生殖与健康”、“预防近视”、“心理健康”等专项宣教活动;指导学校环境融入健康教育元素,力争全市健康促进学校全覆盖,在全省校园和广大师生中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把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发展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对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第049号提案的答复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