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长的世界,春夏温暖、秋冬寒凉。现代科学认为,这是和“阳光直射”引起的,究其本质,其实也是一种“阳热阴寒”。
中医历来推崇整体观念,认为人和自然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力量固然能改变自然,但自然的变化同样也影响着人体。因故,我们的身体也有“阳热阴寒”之分。
根据“阴阳学说”,阳热是一种“运动和向上”的属性,而阴寒则是趋向于“静止和收缩”的特点。虽然对于人来说,阴阳,无论哪一种失于偏颇都是不好的,但相对来说,“阴寒”对健康的影响似乎更明显一些,从而也就有了“阴寒体质”一说。
那么,同样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也同样是吃五谷杂粮长大,为何有的人偏于阳热、有的人却偏于阴寒呢?
1、阴胜则寒:前面说了阳热阴寒,所以,寒性体质的原因,首先就是“阴气太盛”。我们的机体,本来就有阴阳两种属性,只是因为两者平衡才没有寒热之像。当阴寒明显增强时,也就是阴气太多,阳热即使不少,也无法平衡掉多余“阴气”所带来的寒,从而成为“寒性体质”,可称之为“实寒”;
2、阳虚则寒:和“阴胜则寒”形成的寒性体质不同,这种情况是阴气本身并没多,但阳气相对减少,从而也不能平衡阴气的“寒”。这种“寒性体质”,又称之为“虚寒”。
一般来说,机体阴寒太盛,对健康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我们所说的“体子虚”,很大部分都和寒性体质有关。实际上,寒性体质的人,身体常有如下四个表现:
1、怕风怕冷身体弱:寒性体质的人,无论实寒或者虚寒,多有怕风怕冷的情况,身体状态也比较差点,比如隔三差五会出现点小毛病。尤其秋冬气温较低的季节,寒性体质的人会相对更难受一些,喜欢在室内不喜外出,喜欢烤火,等等。
2、面白肢寒爱吃热:寒性体质的人,他们的脸色会白一些,不过,这种白是一种“哑白”,没有神采的恍白;手脚多数发冷,冬天可能睡一整晚脚也不热。平素的饮食上,只喜欢吃温热、性味辛热的食物,这些,都可能是寒性体质的表现;
3、身倦人懒爱出汗:寒性体质的人,他们大多比较“虚弱”,容易疲劳,甚至没有什么体力活动也昏昏欲睡的。更何况,他们根本就不喜欢运动,表现得有点“懒”,只喜欢缩成一团睡觉。即使勉强活动一下,可能头额等部位还有点冒冷汗等等,这些基本也都是寒性体质的表现;
4、吃少拉多肚子大:寒性体质的人,大多也有食欲不好、消化不好的情况。稍微吃一点就觉得肚子胀。可能还有点拉肚子、大便不成形等等,每天上厕所的次数增多,尤其晚上睡觉后频繁上厕所。此外,因为寒在中焦的缘故,他们的腰腹一般有点“肥大”,但是按上去一般比较松软,这些,也多是寒性体质的表现。
通过上述简单介绍,我们对“寒性体质”基本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也知道,寒性体质对身体的健康是不利的。那么,如果觉得自己属于寒性体质,该如何去调理呢?
1、多晒太阳:很多朋友以为,晒太阳是不是太简单?也能调理寒性体质吗?其实,万物生长都离不开阳光,太阳也是最基础的“阳气”。尤其秋冬季节,气温较低,此时的阳光也只是“温暖”而已,日常多晒晒太阳,可以特别“关照”多晒晒后背,最好能觉得身体“似有汗出”为好。
2、多泡脚:足为诸阳之本,也有身体“第二心脏”之称,寒性体质的人,无论四季都可以常泡泡脚。还可以选择一些温振阳气的中草药熬水泡脚,更能提升机体的阳气,让身体更有温暖感。如:艾叶、花椒、生姜等等,可以任意选择;
3、多运动:寒性体质的人,本来就不喜欢运动。秋冬气候寒冷也就更不想外出了。正是这样,更要多运动。适度地运动,能促进气血的周流,让机体自行升发更多阳气,所谓“不用则废”,对改善寒性体质同样适用。当然,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贵在坚持。
1、羊肉炖萝卜:羊肉性温,萝卜行气,两者一起煲汤,温而不热,改善寒性体质很不错。
3、公鸡炖韭菜:两者性温,都有温阳散寒之功,尽量选用刚放鸣的小公鸡,对改善寒性体质很有好处;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寒性体质的人可分两种身上常有四种表现秋冬常做三事养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