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章表示,孩子一旦产生了某些心理问题,绝不是靠几节心理课就能解开心结的。能否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找对原因。比如说孩子的心理问题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那我们就应该考虑是否更换量化标准;又比如说孩子的心理问题是出在亲子关系缺失,那么家长就要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在这其中能起到的作用也是很大的,要充分发挥其职能和优势。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孩子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在一个比较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向老师或同学敞开心扉,释放负面情绪和压力。需要提醒的是,老师在与孩子做沟通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直击问题。心理压力大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正儿八经地给孩子做心理咨询可能会让他们觉得“老师觉得自己不正常”,从而产生抵触情绪,事倍功半。这个时候可以通过一些外围或者同伴,侧面了解到问题所在,然后找一个合适的契机,比如春游、一起运动、午后休闲等合适的时机主动出击,貌似“无意”间和孩子聊起,达到的效果会比较好。
金永章还和我们分享了交华中学推出的一些针对孩子心理问题的小举措,他表示学生普遍反响不错,收效也很大,彰显了细节的重要性。学校去年起开设了一个心理聊天室,环境清新。学生可以通过提前预约,“指定”某一位比较谈得来的老师聊聊天,不一定是自己的班主任。这样的好处是学生能比较放松,也自觉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倾吐对象,他可以是学生感觉比较谈得来的良师益友;也可以是某方面学识丰厚让学生由衷钦佩而想要求助的聊天对象。
金永章告诉我们,学校还有个做法也收效颇丰,值得借鉴。去年起学校陆续在校园内摆放了一批校园长椅,类似于公园里那些供人休憩的椅子。学生和老师只要在校园里,随时都能很方便地就近找到坐下的地方,避免了要与老师在办公室等一些比较严肃的环境之下交流。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校园的长椅上有同学间相互讨论问题,有师生间沟通一些班级事务,在这样一个比较轻松的环境里,学生不会产生主观排斥,一般都会很愿意坐下来好好聊聊。所以有时改变一下场所和环境,往往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无论是学习上的疑难还是生活中的烦恼,学生都愿意主动向老师或同学倾诉,无话不谈。心理上的种种压力与负荷,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了。
随着今年高校录取工作的即将结束,9月各大高校将迎来大一新生的入学潮,随之产生的室友问题又将成为焦点。性格和习惯皆不同且多数从未有过住宿经验的大一新生将如何面对和掌握寝室的“生存法则”呢?趁着暑假,周刊带着这个问题请教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上海馨畅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茆玉书表示,室友相处不好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原因之一,产生这类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作息制度不一致。有些学生属于夜猫子,喜欢过“夜生活”,到了晚上,甚至深夜便开始看片子、打游戏,如此一来发出的噪音易打扰作息正常的室友,从而引起矛盾。
第二,自身素质有问题。有些学生过于强势,习惯了用“命令式”的口气和室友说话,并希望别人遵从自己的想法,这也会引起室友的不满和反感。
第三,生活习惯不统一。来自不同地方和家庭的学生在相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而引起摩擦。
“沟通”两字是有效避免室友间产生矛盾的法宝,但是如果没有选择好沟通方法却容易加剧矛盾,因此有技巧的沟通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茆玉书建议,首先学生在沟通的语气上要避免指责、讨好和说教型,因为指责会让对方觉得你太强势、讨好会让对方觉得你太虚伪、说教会让对方觉得你在给他上课;其次,沟通的整个氛围要平和,不要在过于嘈杂的环境中,这样两个人的嗓门都不免大声,易破坏气氛;最后,如果学生觉得面对面的沟通有困难,那可以选择文字的形式来化解矛盾,如邮件、短信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揭秘“亚健康”成因上一道“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