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天津市以大肠癌筛查项目为切入点,财政投入资金4800多万元,探索出一条由大型医院牵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合,“三位一体”的单病种慢病防控新路。截至今年9月30日,完成354万余人的大肠癌筛查,筛查出的大肠癌患者早期癌比例较临床就诊人群高20%。
家住天津市和平区的张女士今年58岁,今年5月在社区接受大肠癌初筛高危因素问卷调查时,说到姐姐两年前患直肠癌去世,立刻被社区医生列为高危人群,医务人员建议她到天津市人民医院接受免费肠镜检查。该院医生在其结肠内发现多枚息肉,其中最大的一枚直径已达1.5厘米,病理结果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在内镜下进行了切除。张女士随后动员兄弟姐妹参加筛查,结果发现1人患肠道早癌,4人有肠道息肉。“参与一次筛查,挽救了一个家庭。”张女士说,现在,自己已报名成为大肠癌筛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成员,现身说法为居民宣讲早诊早治的意义,让更多人远离大肠癌。
2011年年底,参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大肠癌筛查项目方案,天津市大肠癌筛查项目出台实施方案,且被列入2012年民心工程,政府给予专项资金投入,2013年该项目被列入天津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筛查项目办公室设在天津市人民医院,作为技术支撑单位,该院整合大肠肛门病研究所、肛肠疾病诊疗中心、内镜诊疗中心、病理会诊中心、新闻中心等多部门,承担组织实施、培训、督导、随访、筛查资料制作发放、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科研学术交流以及新闻宣传和健康教育等日常工作。
“医院参与筛查项目,实际上起到了慢病防控窗口前移的效果。”天津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肛肠外科专家张伟华说,大肠癌已居该市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三位,防控形势严峻。临床所见的早期大肠癌患者只有10%左右。医生想方设法提高中晚期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效果依然不理想,其平均5年生存率不足30%。80%的大肠癌由息肉演变而来,这期间有5年~10年的时间窗。肛肠外科医生从单纯承担治疗任务延伸到肩负预防职责,在窗口期就发现肠道病变,阻止其演变为癌,不仅能减轻患者痛苦,还可节约大量医疗费用。
以3年为一周期,年龄在40岁~74岁的适龄居民在社区接受初筛(高危因素问卷调查和便潜血检查)后,由社区医生将姓名、年龄、地址、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录入数据库。初筛结果阳性的居民被列为高危人群后,项目办马上为其预约肠镜检查。历时5年,数百万份初筛,每一份高危因素问卷和便潜血检查结果,每一位高危人群信息以及每一例肠镜检查结果,患者治疗情况、病理结果等信息全部储存在数据库中,参与筛查居民的动态信息可以随时调取。覆盖人群如此之大的肿瘤筛查如何保证其准确性和真实性?大肠癌筛查项目自启动之时,就严把质控关。项目办从每个社区的初筛问卷中抽取4%,进行电话回访,核实信息准确性;每年对社区工作进行现场督导,调取工作档案,要求初筛问卷在社区留档3年;每月对各区县、社区上传筛查信息和数据进行逻辑核查;要求整体质控工作合格率必须超过90%,否则必须立即整改后才能支取初筛经费。
截至今年9月30日,项目经上述流程初筛354万人,发现高危人群18.5万人;发现大肠癌患者905人,其中早期癌比例高达30%,发现进展期腺瘤患者2761人,腺瘤患者17878人。天津市卫生计生委疾控处处长韩金艳说,进展期腺瘤和腺瘤统称癌前病变,这两万多人只要按时复查,就可以阻断大肠癌的发生。
天津市大肠癌筛查项目的“地基”,是该市16个区(县)的25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了让群众理解、配合,5300多名基层医务人员,在各个小区张贴宣传画,组织讲座,挨家挨户动员适龄群众参加筛查。有的老人耳背,一份问卷要问好几遍。有的居民被筛查出是高危人群,对肠镜检查心存恐惧,社区医生不厌其烦地动员,不漏掉一个“嫌疑人”。(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肠镜检查是诊断肠道疾病的金标准。据统计,高危人群中有5.1万人接受了全结肠镜检查,无1例事故。这得益于技术支撑单位的高标准、严要求。天津市人民医院编制培训教材,在该市25家肠镜检查定点机构统一问卷、统一便潜血检查试剂、统一肠镜检查标准。手把手教授基层内镜医生肠镜操作技术,构建起全市肠镜检查网络。
天津市东丽医院消化科主任洪志飞说,该院肠镜检查数量每年达1400例,比开展筛查前多一倍。医生水平跟着水涨船高,连门诊量都跟着翻番。遇到疑难患者,可随时与人民医院专家联系会诊,有了坚强后盾,心里就有了“根”。
天津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栩冬告诉记者,天津市自1984年就建立了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导的覆盖全人群全死因监测系统和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重要慢性病的发病登记系统。根据监测数据,该市卫生计生委每年发布居民健康白皮书,这是一份全市百姓健康情况的晴雨表。“我们就是通过白皮书,了解到大肠癌等疾病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各级疾控中心尽管开展了大量健康教育工作,从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养等方面引导百姓,但是如何降低发病率,还需要专业医疗机构参与。”
在王栩冬看来,大肠癌筛查项目是天津市第一次尝试由大型公立医院发挥专业技术特长和龙头作用,履行公共卫生职责。经过几年验证,尝试是成功的。构建的疾控中心、医疗单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紧密配合的格局,对促进医防联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据了解,在筛查过程中,天津市疾控中心与市人民医院还联合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大肠癌筛查健康教育基地;深入各区县开展健康大讲堂活动,培训社区医生如何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下一步,天津计划将这种‘三位一体’的形式和经验借鉴到其他公益筛查项目中,仍然由具有丰富医疗临床经验的医疗机构,在单病种慢性病防控中发挥主导作用。”王栩冬说。(本报记者 李 哲)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联系我们ENGLISH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0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00025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天津:趟出慢病防控新路--健康·生活--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