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宁波)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近日在宁波美术馆举办。本届双年展展出的作品,以鲜明的主题构思和富有开拓精神的艺术表现,反映了新时代的文化理念和社会发展成就。我市画家吴震的《素问》成功入选展览,同时被宁波美术馆收藏。
本届双年展共收到各地投稿2000余件,经严格评选,最终有253件成功入选,其中入会资格作品60件。记者了解到,吴震的《素问》成功入选展览,同时成为入会资格作品,是宁波美术馆收藏的5幅收藏作品之一。
吴震1973年生于济南,先后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现任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艺术收藏部副主任。吴震自幼随父亲吴玉田学习国画,再在孙其峰门下研习中国传统绘画。后师从胡伟、王书杰、张元等老师,苦心钻研,锐意创新,在综合材料绘画领域取得不俗成绩。其作品立足传统,面向当代,力求中西融合,借古喻今,充满着时代气息。2016年,作品《飞向雍布拉康》入选第五届全国九城艺术联展并被收藏;作品《国粹》入选第二届全国(宁波)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2018年,吴震入选清华大学国家艺术基金“综合材料绘画创作人才培养”项目,作品《天路》入选中国大城市专业画院优秀作品联展;2019年,作品《根与魂》入选第13届全国美展综合材料绘画进京作品,作品《国粹——红黄蓝》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周而复始——综合材料绘画学术邀请展”……
“素者,本也;问者,黄帝问于岐伯也。”《素问》就在这上古君臣间的一问一答中,揭示了天地之道,形成了中医最早的哲学思想。“本”者何也?“问”于当下,面对传统与当代、过去与未来便更具深意,作品因此取名《素问》。借中医之名,问民族之本,行利国之实,尽忠孝之义。
吴震用上面一段话解释了《素问》这件作品名称的来历。他还告诉记者,这件作品采用的材料比较特殊,用的是古籍医书的原本书页,中心红白十字分别由中药材红花和茯苓研磨成粉绘制于纱布之上,药香扑鼻,使作品不仅形神兼取,而且色香俱全,以至情意舒达,让作品深意借材料之美得到升华。作品以综合材料绘画的形式创作完成,画面中心的十字图形是国际人道主义保护标志,代表着人道与同情。其他元素均围绕中心分四层三圈向外展开,层层相套,错落有致,形成纵深感,使作品在注重传统的同时,更具有国际性、当代性,也暗寓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素问》的创作灵感由何而来?吴震说,作品最初的创作动力源于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上下立刻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来。在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下,医务工作者们率先响应号召,从全国各地迅速集中到武汉,投入到救治一线。而中医在此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也发挥了重大作用,《素问》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和心情下创作而成。
“在创作时,我采用了《伤寒论》《医宗金鉴》《医方集解》和部分《四书五经》等线装古籍原本的书页为创作材料。”吴震介绍,中医药蕴含了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实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与统一。作品《素问》以中医诊疗之基础‘望、闻、问、切’为切入点,用金箔将中华民族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医、名著烙印于画面之中,效果深沉而古朴。“创作这件作品,利用这些材料,就是希望借此带给人们更为直观的感触,以大家耳熟能详的形式和中医知识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考。”
吴震还对记者介绍,中医不同于西医,中医的智慧植根于中国传统古籍之中,与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高度统一。研究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这也正是他创作《素问》的初衷,是他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时代担当。他还表示希望通过作品来唤醒人们对传统中医药的关注和重视,更期盼着中国传统的中医中药能在这次疫情中乃至日后的医疗体系内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建立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素问》借古喻今赞颂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