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老 舍(1899-1966) 原名舒庆春,男,满族,北京市人,无党派人士。生前系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著名小说家、戏剧家。
老舍一生共创作了800多万字的文学艺术作品。1924年,他应聘赴英国伦敦大学讲授中文,其间创作了《老张的哲学》等长篇小说。1930年回国,他先后任教于齐鲁大学、山东大学,其间完成了《猫城记》等长篇小说、《赶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大量散文诗歌的创作,其中《骆驼祥子》等名篇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经典。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老舍南下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他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兼总务部主任。抗战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讨伐日本侵华罪行、鼓舞军民斗志的文艺作品。1946年赴美讲学,完成《四世同堂》和《鼓书艺人》两部长篇小说,其中,《四世同堂》叙述北平沦陷区人民由忍辱到抗争的过程,被称为史诗性的巨作。1949年回国后,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正红旗下》、话剧剧本《龙须沟》、《全家福》、《茶馆》等作品,其中,《茶馆》成为新中国话剧史上最杰出的剧目之一,也成为世界剧坛的艺术珍品。他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202.许振超 男,汉族,山东省荣成市人,中共党员。1950年出生,现任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经理。
30多年来,许振超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工作中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并模范地带出了“王啸飞燕”、“显新穿针”、“刘洋神绳”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的工作品牌。他带领团队按照“泊位、船时、单机”三大效率的标准要求,深入开展比安全质量、比效率、比管理、比作风的“四比”活动,先后8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振超效率”名扬四海,“10小时保班”服务品牌享誉世界航运市场。近年来,他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组织实施了轮胎吊“油改电”技术改造,填补了这一技术的国际空白,年节约资金3000万元以上,噪音和尾气污染降低近零。他是一位学习型、创新型、充分掌握现代技能的新时期优秀产业工人。他爱岗敬业,不仅自己大胆进行技术创新,练就了高强的本领,还带出了一支“技术精、作风硬、效率高”的优秀团队,创造出世界一流的工作效率,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他是中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203.许海峰 男,汉族,安徽省和县人,中共党员。1957年出生,现任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
1983年7月,许海峰凭着刻苦努力练就的高超射击技术,入选国家射击队。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他以566环的成绩获得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冠军,打破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纪录。之后,面对迁移性视网膜炎迫使视力急剧下降的压力,他还是坚持参加了包括奥运会在内的数次国际重大比赛,并相继获得13个世界冠军、30多个亚洲冠军。1995年之后,他收枪执教,先后担任国家射击队女子手枪组教练、国家射击队副总教练和国家射击队总教练。作为教练员,他明确科学的执教思路,既注重队员的运动技能训练,又重视团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出了一支战果辉煌、成绩优秀、获得过17个世界冠军和奥运会冠军的中国射击运动员队伍。2004年11月,他任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主管现代五项,实现了我国运动员在该项目的历史性突破。“要想打好枪,先要做好人”这是他对自己和队员的一贯要求。他谦逊、朴实而又不失严谨的为人作风赢得了队员的广泛好评。他是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204.达吾提·阿西木 男,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人,中共党员。1952年出生,现任巴楚县琼库恰克乡吐格曼贝希村党支部书记。
2003年2月24日发生的巴楚——伽师地震中,达吾提·阿西木的5位家人遇难、4位亲人受伤。他强忍着巨大的悲痛,迅速组织党员和群众投入到抢救被压在废墟下群众生命的战斗之中。在他的组织领导下,村党支部和员成为危难时刻乡亲们的“主心骨”和“脊梁”,坚定了村民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信心。在灾后村民大会上,达吾提·阿西木代表支部成员向乡亲们承诺“一定要让村里的面貌根本改变”。为了让乡亲们早日住上抗震安居房,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他没日没夜地工作,想方设法为贫困群众送去党的温暖。针对村里耕地少,相当一部分是盐碱地,他带领村民开荒造田,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村里的耕地面积从原来的4000多亩增加到现在的5460亩,人均耕地面积扩大到3.76亩;林果面积由2002年的400亩增加到1400亩,新建的100个蔬菜大棚也产生了明显经济效益,该村还成了全乡的养牛专业村,集体经济收入由震前的2.1万元猛增至35万元。他是中共,被授予全国优秀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05.邢燕子 女,汉族,天津市人,中共党员。1941年出生,1958年参加工作,天津市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1958年,17岁的邢燕子初中毕业。她没有回到父母所在的天津市区,而是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满怀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做祖国第一代有文化农民的豪情壮志,回到当时的宝坻县司家庄村,每天与乡亲们一起去插秧苗、种高粱。司家庄村是个缺少劳力的穷村,在那里,她和农民打成一片,村里劳动力少,她先是组织成立幼儿园,解放妇女劳动力,后来干脆带领女团员,组成了“燕子突击队”。很快,“燕子突击队”从7人扩大到了16人,影响带动全村妇女干了起来。冬季,她带着突击队员砸开三尺厚的冰结网打鱼,晚上打苇帘子,3个月就给村里挣了3600多元钱,种下430亩高产麦,向荒洼要粮。她经历了艰苦生活的考验,数年如一日地忘我劳动,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成绩,在我国农村经济最困难的时期成为“发奋图强,扎根农村,大办农业”的青年典型。曾先后5次受到接见、13次受到周恩来接见。她的先进事迹引起全国青年学生的强烈反响,成为影响一代人的青年标兵。她是中共九大至十三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206.吴大观(1916-2009) 男,汉族,江苏省镇江市人,中共党员。生前曾任原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常委。著名航空发动机专家。
吴大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后到美国莱康明发动机厂和普惠公司学习深造。1947年3月,他拒绝了美国有关单位的高薪聘请,毅然回来报效祖国。1949年11月,他任新中国重工业部航空筹备组组长,参与了新中国航空工业的筹建,是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他的奋斗历程,与新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许多个“第一”紧密相连: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机构,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个喷气发动机型号,创建了我国航空史上第一个发动机试验基地,主持建立了航空发动机研制第一套有效的规章制度,建立起了新中国第一支航空动力设计研制队伍,主持编制了我国第一部航空发动机研制通用规范,被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对党忠诚,从1963年开始,他每月多交100元党费,从1994年开始,他每年向组织继续多交党费4000-5000元。此外,还为“希望工程”等捐款9万多元。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在病床上叮嘱家人拿出10万元积蓄交纳最后一次党费。他被原航空航天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荣誉称号,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员。
207.吴仁宝 男,汉族,江苏省无锡市人,中共党员。1928年出生,现任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华西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华西村原党委书记。
吴仁宝始终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牢记发展是硬道理,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带领华西干部群众,坚定不移走共同致富道路。他60年代就冒着风险开始创办乡镇企业。改革开放后,他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推行企业合作制等制度创新,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实施农副工综合发展,在华西村建成了江苏最大的村级乡镇企业集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他注意生态环境建设,注重提高村民精神文明素质,亲自编写“村歌”等,开展“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的“六爱”教育。他心系华西,心忧天下,帮扶中西部建立“省外华西村”。近年来又将周边16个经济薄弱村纳入大华西共同发展的版图。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组织上给他的1.3亿元奖金,全部留给了集体。在他的带领下,华西人缔造了“天下第一村”的奇迹,村年经济总产值超过400亿元,上缴利税8亿多元;全村大部分人家都住上了别墅,户户都拥有至少一辆小轿车,人均存款超过百万元。他是中共,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08.吴天祥 男,汉族,湖北省钟祥市人,中共党员。1944年出生,武汉市武昌区政府原巡视员。
吴天祥始终坚持“上为党分忧、下为民解难”的信念,几十年如一日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对待人民群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在党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他把家里的电话向社会公布,方便遇到困难的群众及时求助。他坚持每天早上6点半钟上班,接待上访群众2万余人次。他捐钱捐物、甚至捐骨髓,倾其所有救济困难的下岗职工,把女儿用来结婚的新房让给困难户,卖掉父母遗留的房产,抵押贷款助人创业,先后照顾过26位孤寡老人、6名孤儿,结下了300多个“穷亲戚”。他用真情和爱心感化服刑人员。25次义务献血7000毫升,4次跳入长江救人,跳进窨井疏通公厕管道。节假日他很少休息,经常深入到困难群众的家中体察民情,将大量群众反映的困难和疾苦向有关部门反馈,督促尽快解决。在他的影响下,湖北省成立了1万多个“吴天祥小组”,有10万多名成员,常年为群众办好事,已成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品牌。他是中共,被授予全国优秀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209.吴孟超 男,汉族,福建省闽清市人,中共党员。1922年出生,1949年参加工作,现任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
吴孟超具有旺盛的工作热情和坚定的创新精神。他是我国肝胆外科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创立了肝胆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填补了医学领域多项空白,被誉为“无影灯下的常青树”。他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新见解,为肝脏手术奠定了解剖学基础;发明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开创了我国肝脏手术止血技术革新的先河;成功进行了中肝叶切除术,打破了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较早应用肝动脉结扎法和肝动脉栓塞法治疗中、晚期肝癌,建立了肝癌复发再切除和肝癌二期手术技术;在中晚期肝癌的基因免疫治疗、肝癌疫苗、肝移植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首先开展腹腔镜下肝切除和肝动脉结扎术。所领导的学科规模从一个“三人研究小组”发展到目前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共十四大代表,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等,被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
210.吴金印 男,汉族,河南省新乡市人,中共党员。1942年出生,现任新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
40多年来,吴金印主动放弃组织上调他到上级机关工作的机会,深深扎根基层,与群众同甘共苦,忠于党的事业,不计名利,不怕艰苦,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优异的成绩,树立起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在卫辉市狮豹头公社工作10多年间,他在群众家住了7年,在治水工地住了8年,带领群众打通6个山洞,筑起85道大坝,建起25座水库和蓄水池,架起8座公路大桥,营造良田2400亩,植树20多万株,使一穷二白的山区发生了巨大变化。1987年,吴金印调任唐庄乡党委书记,带领群众建起了万亩林果园、万亩蔬菜田,兴办了无氧铜杆厂、电工厂、水泥厂等企业,使唐庄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8年唐庄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0.6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8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0元。他严于律己,心系农民,甘愿到最贫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被誉为“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他是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211.吴登云 男,汉族,江苏省扬州市人,中共党员。1940年出生,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人民医院原院长。
吴登云大学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志愿来到祖国版图最西端的乌恰县工作。他热爱边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多次放弃回家乡或条件较好地方工作的机会,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了抢救民族兄弟,他先后无偿献血30余次计7000多毫升;为抢救烧伤的婴儿,他从自己腿上割下13块皮肤移植到患者身上。他充满仁爱之心,只要有病人求医,不管多远,都随叫随到,遇到经济贫困的病人,还帮助垫支医药费。乌恰县地广人稀,牧民缺医少药,从上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他每年都要花三四个月的时间,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深入到牧区巡诊和防疫,足迹踏遍了全县9个乡的30多个自然村,给草原人民带去了生命的阳光,受到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的衷心爱戴,被誉为“白衣圣人”、“马背医生”。为了更好地为各族群众治病,改变当地的医疗卫生状况,他刻苦钻研医学知识,努力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精心培养少数民族医务骨干,一大批柯尔克孜族医生迅速成长起来。他是中共十六大、,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白求恩奖章。
212.宋鱼水 女,汉族,山东省蓬莱市人,中共党员。1966年出生,1989年参加工作,现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知识产权庭庭长。
宋鱼水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司法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审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她办理的第一个案件尽管案情复杂,但经过认真做工作,仍然依法为一位菜农讨回了血汗钱,那位菜农捧着讨回的钞票痛哭流涕,连连向她表示谢意。她坚持“辨法析理、胜败皆服”的职业追求,独立办案十余年来,公正高效地审理了各类民商事案件1500余件,其中500余件属于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同时作为庭长,她带领全庭同志审结案件4643件,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被当事人视为信得过的好法官。她发表了十多篇对审判实践有积极意义的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探索出一套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法,确立了“准确把握公正尺度,引导当事人用信任的方式解决纠纷,鼓励和促进交易,确保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办案思路,并成功运用于实践,成为审判前沿的优秀带头人。她是中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213.张 华(1958-1982) 男,汉族,黑龙江省虎林市人,中共党员。1977年入伍,生前系第四军医大学二大队学员。
张华品学兼优、助人为乐,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劳动模范、优秀共青团干部、先进战士。面对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思潮复杂的形势,张华不断加强政治学习,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他通过写信、寒暑假登门谈心,帮助多名中学同学战胜挫折,校正人生航向。1982年7月11日,西安市霸桥区新筑乡69岁的魏志德老人在一所公共厕所疏通粪便时,被沼气熏倒,落入粪池。正在附近的张华听到呼救声,毫不犹豫地下到3米深的粪池内,奋力抢救魏大爷,不幸被浓烈的沼气熏倒在粪池中,因严重中毒窒息,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24岁。张华的英雄行为和高尚品格,在全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引发了一场“人生价值如何衡量”的全国范围大讨论,对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张华生前所在的学员大队,坚持以张华精神建队育人,被授予“模范学员大队”荣誉称号。1982年他被追授“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第四军医大学给他追记一等功,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214.张云泉 男,汉族,江苏省南通市人,中共党员。1948年出生,江苏省泰州市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现任江苏省信访局巡视员。
张云泉坚守信访岗位26年,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心诚意为民解难、为党分忧,平均每年接待上访群众2000多人次,处理人民来信2000多封,接听来访电话几千次,以务实的作风和高尚的人格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了一方稳定,维护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被广大干部群众赞誉为贴心人。他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常年奔走于大街小巷、边远乡村,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他讲得最多的就是“有话跟我说”、“我来帮助你”。他义务帮扶60多名贫困学生,为近百名群众求医问药,捐助困难群众6万多元。在许多矛盾激烈的突发事件面前,张云泉总是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极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他常说:“做人必须像人,做官不可像官。”他把青春年华和全部精力献给党和国家的事业,自己两袖清风,一直保持着艰苦奋斗的本色。他是中共,被授予全国优秀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人民满意公务员。
215.张艺谋 男,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无党派人士。1950年出生,现任广西电影制片厂导演、名誉厂长。
张艺谋从事电影工作27年来,集导演、摄影、演员于一身,共拍摄电影20部,他拍摄的《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等影片,以新颖的艺术手法,把中国电影创作推向一个新高度。近年来,他以深厚的艺术功力、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成熟的市场运作理念,导演的《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影片不断创造票房纪录,为国产商业大片探索出一条成功模式。他担任总导演的大型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露天实景歌剧《图兰朵》、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传承民族文化,实现艺术创作的重大成功,推动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总导演,他率领创作团队,以鲜明的主题、恢弘的场面、优美的音乐舞蹈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完美地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成就,成功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得广泛赞誉。曾获中国电影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等各类奖项30个,为中国电影的繁荣和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张秉贵从1955年11月到北京市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接待顾客数百万人,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从为国家争光、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信念出发,他在问、拿、称、包、算、收六个环节上不断摸索,练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接待一个顾客的时间从三四分钟减为一分钟。他通过特有的眼神、语言、动作、表情、步伐、姿态等,为顾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几乎成了那个时代商业领域的服务规范。上世纪50年代,他总结出站好柜台要做到五点:精神饱满、思想集中、耳目灵敏、抬头售货、动作“三快”;60年代,他总结出“接一、问二、联系三”的售货法,刻苦练就称糖“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绝技;70年代,他将自己几十年如一日满腔热情的服务精神归纳概括为“一团火精神”,响亮地提出“心有一团火、温暖顾客心”。他将自己的柜台服务经验,编写成《张秉贵柜台服务艺术》,并到各单位表演、讲课,听众达十多万人次。他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17.张海迪 女,汉族,1955年出生,山东省济南市人,中共党员。现任中国残联主席。
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以顽强的毅力先后自学了中小学、大学和研究生课程,还自学了多门外语,获得哲学硕士学位。15岁时她随父母下放到聊城市莘县农村,她给村里的孩子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20多年来,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出版了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天长地久》,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美丽的英语》、《我的德国笔记》等,翻译了《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丽贝卡在新学校》等外语著作。多年来,张海迪在坚持学习和创作的同时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不仅激励着残疾人,还极大地鼓舞了当代青年人。她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218.张瑞敏 男,汉族,山东省莱州市人,中共党员。1949年出生,现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集团党委书记。
1984年,张瑞敏由青岛市原家电公司副经理出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他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引进了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电冰箱生产技术,确立了“名牌战略”,带领员工加快发展,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奇迹。25年来,海尔集团在张瑞敏的带领下已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8年全球营业额1220亿元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目前,海尔产品已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并在美国、意大利等国建厂。在全球家电市场上,海尔为中国家电和中国制造赢得良好声誉。在管理实践中,张瑞敏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融会贯通,创造了富有中国特色、充满竞争力的海尔文化。从“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模式,到每个人都面向市场的市场链管理,到“人单合一”的发展模式,他在企业管理上的不断创新赢得了世界管理界的高度评价,许多成功案例被美国哈佛大学等列入教材。他是中共十四大至,被授予全国优秀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19.时传祥(1915-1975) 男,汉族,山东省齐河县人,中共党员。1929年参加工作,生前系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现北京市崇文环卫三队)工人。
时传祥是崇文区环卫战线的一名普通掏粪工人。他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崇高精神,在平凡的环卫岗位上无私奉献一生,为首都的环卫事业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1929年,年仅14岁的时传祥逃荒到北京当了一名掏粪工。解放初期,由于工作努力,在工友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他被推选为前门区粪业工会委员兼工会小组长,他经常带领大家开展忆苦思甜教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党恩。1958年,崇文区清洁队改用汽车运粪,他与工友们一起钻研,进行技术革新,增加了掏粪量。他不仅立志自己一生投身环卫事业,而且非常关心环卫事业的后继与发展。从1962年开始,他承担起对分配来的初、高中毕业生的传帮带任务,帮助青年人树立“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时传祥以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他向人们生动诠释了劳动的光荣和生命的价值,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典范。他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20.李 宁 男,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中共党员。1963年出生,1971年入选广西体操队,现任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国际级运动健将。
1980年李宁入选国家体操队后,刻苦训练,顽强拼搏。曾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等重大国际体操比赛中共获14项冠军,被誉为“体操王子”,他独创的吊环“吊臂前摆上成支撑”等动作被国际体操联合会以“李宁”命名。1988年退役后,李宁加盟广东健力宝集团,开办了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创立了“李宁”体育用品品牌。该公司1990年成为第一家赞助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1992年对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提供赞助。2004年,该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体育用品企业。他倡导并实施的“一起运动——全国贫困地区体育教师培训”公益项目在广西等7个省区市的贫困地区广泛开展。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作为中国运动员的代表,李宁以“夸父追日”般的气魄在“鸟巢”上空点燃奥运圣火。他是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4次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5次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7年他作为亚洲区唯一的代表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双百”评选活动开始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