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組織的高校師生體育支教活動正在貴州、陝西兩省三地開展。其中,來自北京體育大學的13名師生在貴州織金縣和普安縣,展開為期八周的體育支教活動。支教團通過“三大球”和田徑、體操等基礎大項為主要教學內容,通過開展不同形式的體育教學訓練活動,對當地青少年體質健康進行有效干預,讓義務教育階段的青少年體驗運動的樂趣。
在這裡,來自體育專業的學生們化身“小老師”,用自己所學,灌以熱情,為鄉鎮孩子打開一個五彩斑斕的體育世界……
一幢幢精美的校舍、一片片嶄新的球場、一個個設施齊全的功能室,織金縣的多所小學校園換上了新顏。
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豐富的體育課后服務給學生帶來了親近體育的機會。但是,讓孩子們真正享受體育運動的樂趣,似乎還差口氣。這源於鄉鎮小學體育師資的匱乏。
衷梓鉉是北京體育大學中國田徑運動學院的學生,目前已在織金三小實習了四周。“來到這邊看到學校很新,教學樓、科技樓、足球場、籃球場等設施非常完備。三小的學生們對我這個體育專業出身的大哥哥很好奇,對我的體育課也十分期待,走在校園裡會被學生圍著問什麼時候上體育課也能成為一種常態。”經過了解,衷梓鉉才知道,盡管學校的體育場地和器材都很完備,但是,體育老師十分稀缺。“鄉鎮小學體育教學資源貧乏,專職的體育老師少之又少,很多班級的體育課由語文或數學老師代上,上課內容也是做點簡單的熱身活動,再跑跑步就解散。”沒有專業的知識和訓練手段引導,學生們沒有形成正確的身體姿態,錯誤的鍛煉方法為后續體育活動埋下了運動損傷的隱患。於是,以提高身體素質,掌握基本運動能力為目標,衷梓鉉為學生設計了系統的教學方案和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希望為孩子的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在一組組小游戲中,學生們感受到了運動的樂趣,又在運動中掌握更多的運動技能。“我們非常喜歡衷老師的體育課,很開心,一點都不感覺到累,鐘老師還會和我們一起玩‘老鷹抓小雞’,還會買橡皮擦作為獎勵給我們。”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表達對體育課的喜愛。
在三大球中,鄉鎮校園普及率最低的是排球。北京體育大學中國排球運動學院的關雲清出發前計劃為即將支教的學校組建起一支成熟的排球隊,當來到普安縣南湖街道民族希望小學后,卻發現學校從未開展過排球運動。好在學校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在關雲清的建議下,學校第二天就備齊了十幾個氣排球,並在學校的一塊空氣上架起兩張球網。場地雖然簡陋,卻讓學生們得到了和氣排球項目接觸的機會。學習氣排球,學生們總是很積極。“我們剛學完發球、墊球,學生們就迫不及待地隔著網打起來。一開始我隻帶低年級,每個班一周一節課。后來高年級的同學說他們也想上,就都帶了。”
讓北京體育大學藝術學院的於佳鳴最高興的是把健美操項目帶到了學校。普安縣盤水一小有一個專門的室內活動教室。於佳鳴每天下午帶領三、四年級的45名學生進行課后1小時健美操社團活動。“我帶領學生們進行了反應能力、基礎跳躍、節拍韻律等方面的練習,每位小朋友的配合度和參與度都非常高,下課還主動詢問下節課學什麼。”於佳鳴說,希望將自己所學傳授給孩子們,也把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帶給當地的體育老師,讓健美操以及更多體育項目在這裡真正落地開花。“音樂一響,我們就跟隨著節奏舞動起來,心情很愉悅。通過舞蹈展現出我們自己的風採。”織金八小的學生第一次接觸體育舞蹈,便被吸引住了。北京體育大學藝術學院的歷瑩瑩為學生們編排了一套充滿活力的韻律操,也讓更多男孩接觸到舞蹈類運動。“我能感受到孩子在操場上的狀態是不一樣的。就像老師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會發現有的孩子眼睛發著光,我感覺他們在跳操的時候眼睛裡也發著光,非常自信。”
“近一年來,受疫情的影響,學校的體育教研工作送不出去也請不進來,教研交流機會很少。這次體育支教活動將對學校的體育工作有著巨大的推動和影響,支教老師的到來給我們帶來了教學理念的更新,打破了我們對體育的認識。以前我認為體育課就是跑步、跳高、跳遠、籃球、足球,很局限。他們來了以后我才知道還有體育舞蹈、武術、氣排球等多種項目。”織金八小校長肖雲說,“從孩子們陽光燦爛的笑臉上,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孩子從體育中收獲的快樂,他們也變得更加自信開朗。”
車子在盤山公路上左拐右拐,從普安縣城出發,顛簸了一個多小時后,把我們帶到位於普安縣青山鎮的第二小學。這是此次支教團去到的最偏遠的學校。學校不大,一眼能看盡所有的布局,一個操場加上兩棟紅色外牆的三層教學樓,容納了全校6個年級500多名學生。他們來自周圍的村鎮,其中留守兒童佔了三分之一。
立冬已過,室外的溫度已經不足5攝氏度。寒風中學生們穿著單薄的校服,在支教老師胡少輝的帶領練習少兒八段錦。動作不盡標准,但精氣神十足。當同行的記者都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時候,他們因為集中精力在每一個動作和每一聲呼喊上而顧不上寒冷。
“兩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雕……”一套完整的少兒八段錦輕鬆自如、舒展大方。“嘿!”“哈!”“哈哈!”學生們堅定而有力的喊聲劃破寒冷的空氣,把一旁毫無防備的攝影師嚇了一跳。
“你們的聲音都快把老師的眼鏡都震掉了,非常好!”穿著薄薄的黃色練功服的胡少輝則用一句恰到好處的幽默比喻來鼓勵學生,講話時能看到他哈出的白氣。
胡少輝是北京體育大學中國武術學院的博士研究生。四周前,他來到此次支教地點最偏遠的青山鎮二小,開啟了自己的支教行動。八段錦,是一種集中國古人養生智慧之大成的經典導引術,它動作舒展優美,功法柔和緩慢、圓活連貫,並與呼吸調節、精神修養緊密結合,具有塑形強體、祛病健身、愉心宜智、陶冶情操的功效。而胡少輝教授的少兒八段錦,是由他的老師,北京體育大學博士生導師胡曉飛教授及其團隊創編的一套適宜少兒習練的八段錦。它從少兒身心特點出發,融合剛柔相濟、靈巧多變、攻守兼備的武術招式,幫助青少年強健身體、塑形增智、怡情勵志。
“八段錦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根基,以中西醫理論為指導的,不僅能夠幫助青少年塑形強體,更能幫助他們在習練的過程中逐漸感悟中國哲學智慧,激發愛國熱情。”胡少輝說,武術能帶給學生的,不僅是身體的增益,更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在這個偏遠的鄉鎮小學,不乏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他們由家裡的老人帶大,因為有代溝又缺乏溝通,常年生活在一種相對孤獨的狀態中,不免有些自卑。胡少輝更希望武術能撫慰學生因親情丟失帶來的心靈缺失。
“他們需要被關注。”胡少輝會在教授武術的過程中不露聲色地刻意關照留守兒童。“慢慢讓他覺得自己是被關心的,他就跟你親近了,也就自然而然打開心扉了,會更加努力地跟你學、跟你練。”對於這些孩子,胡少輝認為學校應該承擔起更多的責任,通過組織體育活動讓他們感受運動的快樂,在團體活動和一次次成功的展演中,找回自信。
“體育課能傳遞給孩子的不僅僅是體育的技能,更多的是規則意識、意志力的培養等。體育專業出身的支教老師們將他們對於體育的理解也傳授給學生。”織金三小校長肖雲說,“有些教育悄悄地就發生了,體育課就是這樣。表面上是拍拍球什麼的,在潛移默化中卻實現了對孩子的教育,比如在游戲裡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經常參加活動的孩子人格也更加完善。”
織金五小的六年級學生周含小時候曾患過敏性紫癜,醫生告誡不能參加劇烈運動,自那時周含便不再參加任何形式的體育活動。即使后來身體痊愈了,卻失去了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每次體育監測成績都不達標。“這段時間,在徐輝老師的帶動和引導下,我認識到體育鍛煉在成長中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運動原來如此快樂。於是,我又重新踏上操場主動參與運動。這次,我將不再懼怕,更要用這種拼搏精神鼓舞自己不斷進步。”
織金三小的三年級學生尚鍵宇平時不愛運動,身體有些超重,“衷梓鉉老師帶著我們做很多有趣的運動游戲,我真正地喜歡上了運動,都瘦下來了。”
在織金四小支教的秦超也說,學校一到六年級每年級都有男、女子足球隊,基本上一下課,課間隻有10分鐘時間,孩子們還是會從5樓抱著足球跑下來活動一下。
北京體育大學中國武術學院的周宇嬌被學校老師們的熱情所感染。因為要在短時間內教會織金二小8個班的學生一套武術操,周雨嬌希望借助學校老師的力量。於是通過先教會老師,再由老師去教本班的學生。
“老師們學習的熱情非常高。他們利用中午休息的時間來學習武術,不僅沒有表現出任何的懈怠,反而始終保持著飽滿的熱情。武術項目對於人體的柔韌性要求是很高的,老師們為了把動作做標准,經常下蹲得很到位,這也給他們帶來腳酸腿疼等各種不適。但是第二天他們照樣會做得很標准。一個學校的老師都能這樣去要求自己,那他們的學生一定不會差到哪裡去。”
做兼職體育老師很多年,織金二小教師彭虎都已經習慣了沒有固定模式的隨意體育教學。“在支教老師王志鵬的指導下,我領悟了許多關於體育課的構課思想和體育老師的專業素養,明白了一節體育課的內涵和外延。感謝支教老師給我們帶來新的認知。”
織金七小教師馬勤文也深有同感,“以前我們的學生喜歡體育運動,但卻討厭體育課,支教老師進校后,通過游戲比賽的教學方式,豐富了課堂趣味性,學生們又重新愛上了體育課,同時,我們體育老師也徹底改變了以往體育教學傳統思維模式,認真學習支教老師新的教學理念,用以指導往后的教學,相信我們學校體育教學定會迎來新的生機。”
“天高海闊萬裡長,華夏英雄志氣揚。披荊斬棘神勇榜,發憤圖強做棟梁。”北京體育大學教育學院的馬奇志用一句詩總結此次體育支教行的決心。支教團表示,他們將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繼續以使命在肩、奮斗有我的精神,保質保量地完成支教任務。
貴州段—— 點線面聯動分步驟探索 高處,塔吊有條不紊地作業﹔遠處,鋼筋逐漸架出雛形﹔近處,混凝土攪拌機嗡嗡作響……貴州省雙龍航空港經濟區,工人正抓緊建設長征數字科技藝術館。 長征數字科技藝術館由6個分館和1個飛行影院構成,整體呈紅色飄帶狀,借助虛擬現實、全息影像及多媒體聲光電等技術,讓觀眾沉浸式體驗紅色文化。…
核心閱讀 梵淨山是世界自然遺產地,也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如何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近年來,貴州銅仁在加大保護力度的同時,利用梵淨山生態資源優勢發展生態旅游、打造綠色產業體系,蹚出了一條因地制宜、特色鮮明的綠色致富路。…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