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人群恰恰最需要中医(图

  “他们几个,都是有面瘫症状的。”毕伟莲指着几名坐着的病人告诉记者,春天里针灸科接诊最多的就是面瘫患者,此外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咳嗽的人、再有就是失眠的人也不少,“针灸可以较好地解决病人的这些问题,如今患者对针灸的认知和接受程度,确实是越来越高了。”

  毕伟莲告诉记者,大连面瘫患者多,是因为春天里阳气生发加上大连风大,因此很多患者是感受风邪致病,“面瘫的针灸治疗,基本没有其他更好的疗法可以取代。因类似原因导致的慢性、刺激性咳嗽,用西药消炎、抗过敏,往往疗效不尽如人意,这时候就可以尝试针灸治疗,通过清肺热、润燥、滋阴等手段,让咳嗽症状减轻或消失。”此外,春季在凌晨1点~3点或3点~5点醒来的患者远比其他季节多,“这主要是因心血、肝血不足、心神失养造成的,我们从疏肝解郁、镇静安神的方向出发进行治疗,效果也还是不错的。

  毕伟莲很忙,前脚刚刚给一个患者下完针,抽空和记者聊天的功夫,门口就又陆陆续续聚集了十几名前来就诊的病人。不过她告诉记者,针灸科忙起来,也就是近十几年的事儿,“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针灸科的医护人员都很闲很轻松,那时来就诊的几乎都是老年人,偶尔也有年轻人来,那肯定是患上面瘫或腰间盘突出等不得不来的疾病。”这种“闲情”在2005年、2006年前后发生了改变,毕伟莲等人发现,诊室里的病人增多了不说,中年人、青少年来得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且就医的范畴在悄然扩大,“美容的、减肥的、身体调理的、颈椎病等亚健康状态调理的……几乎和内、外、妇儿科能挂上边的所有疾病,大家都来尝试进行针灸治疗了。”现在每天毕伟莲都要接诊四五十名患者,从诊疗到施针,她往往会忙得脚不沾地。

  作为出现时间比中国四大发明更为久远的针灸术,在传承过程中遭遇了诸多风雨。清代到民国,取缔中医、取缔针灸的声音不绝于耳;即便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医一度受到重视,但直到本世纪初,针灸濒危的声音尚且存在。“清朝针灸没落,是因为当时人们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针灸是对父母大不敬,因此便减少使用或不使用。但早在唐宋时期,中医有一针二灸三用药的说法,那时候中医认为药物本身是有毒的,只有在针、灸治疗达不到效果的前提下,才会考虑给病人用药。”

  毕伟莲表示,从公元6世纪便开始传向世界各国,如今在诸多欧美国家已经得到认可的针灸术,在国际上被称为绿色疗法,“针灸没有任何毒副作用,是通过激发自身免疫功能,从而实现治疗作用。而现代医学如今认同的最高境界也正是激发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通过自己战胜疾病,不再是以前的针锋相对!”

  西医如今也在向着预防和保健医学的方向发展,针灸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毕伟莲的一位同学在国外开了家针灸诊所,开始时来的大多是华人,但随着诊所生意的日渐兴旺,如今外籍患者已占据了主体地位,“外国人对针灸接受的程度,同样是越来越高了。”毕伟莲说。

  在国际医学领域,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认知的数据,那就是线%;真正重病的人群同样不超过15%,而剩下的70%属于亚健康人群,才是最需要得到治疗的!“这处于灰色地带的70%,也正是针灸及中医可以大展身手的对象。”毕伟莲表示,欧洲医疗机构曾对这70%的人群进行过统计,他们花费的调理费用,不到重病人群的1/3,但其产生的“疗效”,则数倍于15%的重病人群,“医疗不一定只是用治疗,更多可以是调理的过程。”毕伟莲讲起她的一个患者的故事,这名患者去了美国,在医院排了一个月的队,终于见到了医生,花了260美元得到了医生的一个“药方”:每天快走1小时!他发微信给毕伟莲“诉苦”,毕伟莲告诉他,“医生要你做的,就是改变生活方式,这往往比用药更有效!”

  来自国家层面对中医中药的重视,表明着传统医学迈出了继承与发扬光大的重要一步,而针灸也越来越展露其“神秘的魅力”,“我的一个同学在南方某市成立了针灸工作室,患者主要是30岁~50岁人群。很多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常年在他这里做保健。”毕伟莲认为,如今民众对待中医的理念已有所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如今愿意从事这方面的学习,这对人才培养有好处。记者曲宏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亚健康人群恰恰最需要中医(图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