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全国发出“决战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号角已经奏响的关键时期,万山区大坪乡川硐村不等不靠,结合该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的绿色净土,因地制宜,着力在绿色、生态、高效、健康、养生等扶贫产业方面创新思路、主动作为,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产业发展思路,先后发展的中华蜂养殖、大五星枇杷种植等扶贫产业项目已初具规模,走出了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精准脱贫之路,切实带动了全村贫困群众精准脱贫。
川硐村总面积12.19平方千米,属于三类贫困村,有11个村民组,总户数550户,1900余人,全村共有贫困户93户253人。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川硐村围绕“百姓富、生态美”目标,因地制宜培育脱贫产业,全力推动“六个到村到户”落地落实,实现整村通路灯,完成通村路和联户路硬化,改善了全村百姓的人居环境,打通了困扰群众致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目前,该村是全市乃至全省唯一采取标准化蜂房养蜂的村集体扶贫产业,真正创新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的脱贫路径,顺利退出了贫困村序列。
一是增强发展意识、合理布局产业,助推脱贫产业落地生根。围绕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扶贫目标,川硐村把发展生态健康产业作为群众“增收有渠道、脱贫有门路”的主要发展方向,该乡党委、政府和区科协组织川硐村两委、合作社、驻村、包村干部等部分成员先后赴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中华蜂保种场、重庆江津区、南充县等地实地考察学习中华蜂养殖技术。目前全省首家标准化恒温蜂房成功落户川硐村,建成标准化蜂房四个,借助扶贫资金成立了川硐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从四川、重庆等地引进中华蜂500箱,生态扶贫产业项目初具规模。
二是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主动作为,助推脱贫产业顺利推进。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外出务工讨生活、农村土地被闲置、留下老人和儿童、田土长满野草草”是川硐村过去两年的现状。如何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和荒山,川硐村包村领导多次组织驻村、村两委成员探讨该村的发展方向问题,将扶贫工作责任记在心上、任务抓在手上、压力扛在肩上,真正按照“放下架子、甩开膀子、拓宽致富路子”的思路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自区科协帮扶川硐村以来,驻村包扶干部经常组织群众代表、党小组长召开院坝会,与群众交心谈心,认真听取和收集群众对当地发展的意见建议,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拓宽,方向进一步明确。目前该村已发展中华蜂养殖大户5户,全村中华蜂规范化养殖和大户散养累计突破1000箱。
三是增强责任意识、降低发展风险,助推脱贫产业取得成效。按照村“两委”牵头、合作社具体组织实施、公司负责包装销售的原则,川硐村通过召开全村贫困户会议,商定并签订了产业帮扶协议,将区扶贫办解决的65万元扶贫资金作为贫困户的股金入股到合作社发展中华蜂养殖产业。在产业发展中,为切实解决群众担心的技术风险高、管理难度大等情况,该村在中华蜂养殖产业发展中从重庆聘请了经验丰富、中华蜂养殖达30年以上的技术专家,同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由合作社统一采取“代管、代养、代购、代销”的模式,真正的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中担心的技术风险和销售困难等问题,目前蜂蜜已进入采蜜期,预计9月下旬即将上市销售,届时老百姓将真正尝到发展中华蜂这一扶贫产业带来的“甜头”。
四是增强品牌意识、拓宽销售渠道,助推脱贫产业造福百姓。川硐村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势明显,川硐村用扶贫办解决的100万元脱贫资金中的65万元发展的500箱中华蜂产业初具规模。为提升产品质量和增加经济效益,目前该村中华蜂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取得了食品经营许可证,同时已成功申报并获“白云蜂”品牌授权,拥有了自己的蜂蜜品牌,该村正在积极组建蜂蜜生产、加工生产线。同时该产品已与拥有电商销售经验的贵州康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贵州蜂业有限公司、贵州0856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万山电商生态城、京东商城等7家电商平台达成合作意向,切实解决了产品的销售问题。初步估计,今年该村集体发展的500箱中华蜂产业的蜂蜜产量将达5000斤,合作社统一价格回购后,用于分红的资金将突破40万元,按照该村创新提出的“118”利益分配模式(合作社占利润的10%、村集体占利润的10%、贫困户占利润的80%),仅中华蜂一项产业下半年就将切实带动贫困户(除14户入股万山区大型企业外,实际带动79户183人)人均增收近1500元,合作社将突破4万,集体经济将达4万以上。通过中华蜂养殖产业的带动,将有效的带动全村贫困户通过发展扶贫产业顺利实现精准脱贫。(邵明锐)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脱贫攻坚进行时】大坪乡发展健康养生产业 做好生态扶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