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大可不必闻“糖”丧胆!一篇文章读懂糖尿病!

  据《中国糖尿病用药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数据显示,2010年3月25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的一份健康报告显示,中国有超过9200万成年人患有糖尿病,还有1.5亿人是糖尿病的潜在患者,即大约每10名成年人中就有1名患有糖尿病。

  当我们体内产出超过机体所需要的葡萄糖时,便会有一种激素来安排葡萄糖的去向。

  隔壁老王年轻时喜欢运动,并且饮食有规律,这期间身体的葡萄糖消耗的比较多,胰岛素的工作也相对比较轻松。

  由于工作老王开始抽烟并缺乏运动,体内积攒的葡萄糖比较多,胰岛素就会忙起来:

  胰岛素罢工了(胰岛素抵抗),身体中的葡萄糖不能正常的运输到能量区,导致总会产生饥饿感。

  糖尿病中后期,胰岛素抵抗、β细胞受损,导致身体无法使用葡萄糖,身体就会促进脂肪分解产生能量。

  这种情况一般可能是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一般是遗传、发育、感染等,导致身体还没有胖起来β细胞就已经被干掉了。

  妊娠糖尿病说白了就是,孕期会有很多的孕期激素勾搭胰岛素从而产生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就听听那些并发症的名字都够你喝一壶了。

  并发症虽然可怕,但只要血液中的血糖量降下来就不会出现这些并发症。降低血糖的方法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吃得过饱易患糖尿病,如果人吃得过饱,肝脏内“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简称SREBP-1C)会增加,导致胰岛素作用下降,进而引发糖尿病。

  长期进食过饱,会使人体内分泌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长期处于“负担”过重、相对疲劳状态,造成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特别是有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人群,极易诱发糖尿病。另外长期吃过多饮食对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存在胰岛素抵抗因素的人群,更容易引起体内的胰岛素过量积存,从而造成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是导致全身性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

  天热的时候,即使可口的饭菜摆在面前,也不容易引起食欲,有些人就以水果和饮料为主食,常常以西瓜、桃子等一大堆水果来应付一顿饭。医生说,各类瓜果饮料中,很大一部分水果和饮料所含糖分偏高,对一些本来血糖就偏高的中年人来说,不加节制地进食往往容易使血糖直线上升,从而引发糖尿病症。

  睡眠不好或太少的人都容易患糖尿病。瑞典的研究人员在对8000名没有糖尿病病史的中年瑞典人跟踪长达10年后发现,这些人当中竟有500多人已不知不觉地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轻微糖尿病,而且这些人患病的一个共同的主要原因是睡眠不好或睡眠太少。

  项研究显示,常喝加糖饮料或加糖果汁饮料,都能增加Ⅱ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与每月饮用不超过1次加糖饮料者相比,每天饮2次或2次以上者,Ⅱ型糖尿病发生率增加24%,饮加糖果汁饮料者增加31%。医生提醒说,像有的小孩,平时几乎不喝开水,只喝饮料,这都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体内蓄积的铁过多会导致女性罹患成年型糖尿病,因此及早验血有可能帮助识别有患病危险的人。

  铁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种铁与蛋白质的配合物,是铁蓄积量的标志。研究人员发现,即使把诸如肥胖和其他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家族史、身体活动、饮酒和饮食之类的因素考虑进去之后,在研究之初铁蛋白含量较高的女性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也差不多是常人的两倍。

  诱发糖尿病的因素有很多,抽烟、喝酒是一个明确的原因。临床调查发现,那些患有糖尿病的人,大都有抽烟、喝酒史,而这些人的血糖往往也是比较难以控制的。”美国一项研究显示,每天吸烟大于20支者,与不吸烟者相比,糖尿病发病风险上升了70%!英国研究结果是,吸烟男性糖尿病发病风险,比不吸烟者要高74%!

  人体缺少维生素E容易患糖尿病。芬兰的研究小组对健康中年男子进行了为期4年的跟踪观察。在观察期间内,其中体内维生素E含量低的男子患糖尿病的危险是正常人的4倍。因此,除减肥和加强体育锻炼可减少患糖尿病的危险外,增加维生素E的摄入量也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

  爱看电视的人是较易得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与每周看电视时间不到一小时的男性相比,每周看2至10小时电视的男性罹患糖尿病的危险高出66%;看电视时间在21至40小时的男性,危险增加一倍;看电视时间在40小时以上者,危险提高几乎两倍。这项研究显示,长时间看电视这种缺乏运动的生活形态和患糖尿病的危险有直接关联。并不是电视本身带来糖尿病危险,而是通常看电视越久,代表一种典型的生活态度与习惯,即摄取过多卡路里和运动量较少。

  丧偶、经济困难或其他改变生活的变化,都是使中年人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生活中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因而产生巨大心理压力,是发生Ⅱ型糖尿病的普遍现象。研究人员发现,遭到过重大打击的人,比受打击小的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大60%。

  中国经典医书——《黄帝内经》依据不同的病机、主证分别谓之“消渴”、“消瘅”、“肺消”、“鬲消”、“消中”等。古医书《说文解字病疏下》解释:“消,欲饮也。”《古代疾病候疏义》解释:“……津液消渴,故欲得水也。”名之为消渴病,多尿为其特征:“其人一日饮水一斗,小便亦一斗。”汉代张仲景《金匮》载有:“渴欲饮水不止,渴欲饮水,口干舌燥。”又说:“消谷饮食,大便必坚,小便必数。”李杲《兰室秘藏》说消渴:“口干舌燥,小便频数,大便闭涩,干燥硬结。”又说“能食而瘦”。这些记载与糖尿病的症状相似。故历代医家一直把糖尿病称为消渴病。

  中医将糖尿病(消渴病)的“三多”谓“三消”,即“多饮为上消,多食为中消,多尿为下消”。其病机与虚(气虚、阴虚)、燥(燥热)、血(瘀血)有关,一般认为阴虚燥热为主,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肺、胃、肾之损伤是消渴病的病位基础,水液代谢紊乱是消渴病的理基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糖尿病的国家之一,约在公元前1395~1122年的殷商时代,据甲骨文记载,当时人们对22种病有简单的认识,其中有一种叫尿病,消疾为古代最早的糖尿病病名,消渴一词至东汉后被广泛使用。

  中医对糖尿病提出饮食管理早于西方医学千余年,唐代孙思邈(公元581~682年)在《千金方》(成书于650年)载有:“其(消渴病人)所慎者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它,不如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时至今日,此段经文仍堪称消渴病人之准绳。此立言早于西方John.Rou,1976年提出对糖尿病人实施饮食管理千余年之多,其博大精神,是炎黄文化的渊源体现。

  随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立言: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孙思邈曰:“消渴病人,治之愈否,属在患倘能如方节慎,旬日可瘳。不自爱惜,死不施踵”。张景岳云:凡消渴病人“初觉烦躁口渴,便当清心寡欲,薄滋味,减思虑,则治可瘳,若有一毫不慎,纵有名医良剂,则必不能有生矣”。

  以上中医先师之言,证明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对糖尿病康复及教育的理念已有足够的认识,其超前性对今人有很大的启迪。

  《伤寒论》中提出“阴阳自和必自愈”,中医治疗糖尿病,不应一味强调降血糖,而应以人为本,以改善烦躁、疲乏、多汗、失眠等症状,进而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压、体重,以保持平和心态,精力充沛地生活为原则,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西药磺脲类降糖药对胰腺是刺激再刺激,促其衰竭,纯西药治疗是鞭打快牛,而且一味强调节制饮食,也是鞭打快牛。中医观点应合理调配饮食,广泛地介绍降血糖的各种蔬菜、水果、中草药,增加病人的认识水平,使糖尿病人消除吃的畏惧,从而享受生活,享受糖尿病饮食治疗带来的口福。饮食原则体现清热、养阴,使“久虚久瘀”之体气血平和,使胰腺的功能尽快恢复。

  中医治疗糖尿病以促使机体达到自稳态状态,以扶正为主,恢复元气,调理脏腑,养阴益气活血,使血糖逐渐降到正常;依靠饮食疗法,强调运动疗法来有效配合治疗,同时健康教育贯穿疾病全过程,提高病人自我养护行为的水平。

  大家应该知道,糖尿病患者血糖比一般人高,而且长期高血糖是极易引发糖尿病并发症的,因此糖尿病患者们需要长期服用药物,那糖尿病患者使用降压药有什么危害呢?武警重庆市总队糖尿病治疗专家回答说:

  1.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病人使用口服降糖药效果很差,有些还可能加重酮症酸中毒或引起乳酸性酸中毒,最好不用;

  2.肝、肾功能不全者不用或慎用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全部都须肝脏代谢,大多数都要经肾脏排出,肝、肾功能不好的病人服用口服降糖药可能发生药物积累中毒或发生低血糖症,还可能进一步损害肝、肾功能;

  3.糖尿病孕妇应一律停用口服降糖药,以免目前血糖控制不佳,同时引起胎儿发育有异常。因为口服降糖药能通过乳汁排泄,所以喂奶的女性也不要服用口服降糖药。

  《伤寒论》中提出“阴阳自和必自愈”,中医治疗糖尿病,不应一味强调降血糖,而应以人为本,以改善烦躁、疲乏、多汗、失眠等症状,进而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压、体重,以保持平和心态,精力充沛地生活为原则,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西药磺脲类降糖药对胰腺是刺激再刺激,促其衰竭,纯西药治疗是鞭打快牛,而且一味强调节制饮食,也是鞭打快牛。中医观点应合理调配饮食,广泛地介绍降血糖的各种蔬菜、水果、中草药,增加病人的认识水平,使糖尿病人消除吃的畏惧,从而享受生活,享受糖尿病饮食治疗带来的口福。饮食原则体现清热、养阴,使“久虚久瘀”之体气血平和,使胰腺的功能尽快恢复。

  中医治疗糖尿病以促使机体达到自稳态状态,以扶正为主,恢复元气,调理脏腑,养阴益气活血,使血糖逐渐降到正常;依靠饮食疗法,强调运动疗法来有效配合治疗,同时健康教育贯穿疾病全过程,提高病人自我养护行为的水平。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养生】大可不必闻“糖”丧胆!一篇文章读懂糖尿病!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