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三伏天高调入场。随着三伏天的到来,又到了传说中“冬病夏治”的日子,最常听说的非“三伏贴”莫属。冬病真的能夏治吗?哪些疾病适合冬病夏治?冬病夏治主要有哪些方法?最佳治疗时间是什么?三伏天应如何养生?且听小编为您一一解答。A: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也是各类健康问题接踵而来的日子。三伏天期间饮食应清淡,注意卫生,避免夏季传染病,如消化道疾病、急性肠胃炎、肝炎等。同时,多吃苦味食物,这样可以清热祛暑,健脾开胃,还能增进食欲,缓解不适感。在我国北方,“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谚语广为流传,这三样食物都属面食,有养胃的作用。而在华东、华南地区,则以山银花、夏枯草、荷叶、玫瑰茄等为原料的“伏茶”成为家中和公共场所必备之品,用来解暑祛湿。对一些体质较弱的人群,仅靠食补不够,还需适当加以药补,如西洋参。Q:“冬病”真的可以“夏治”吗?何谓冬病夏治?哪些病可以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有哪些疗法?A:《黄帝内经》中提到“春夏养阳”,三伏天期间,人的阳气最充沛,因此刺激穴位时最易将体内“寒邪之气”祛除,提升免疫力,避免冬天因寒冷而旧病复发。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症,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脾胃虚寒类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辨证施治,适当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针刺、艾灸、理疗、按摩、穴位贴敷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经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和研究证明,在夏季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病疗效显著。A:三伏贴一般在三伏天贴敷为佳。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及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8月中旬。三伏贴应在三伏期间各敷一次,连贴3~5年。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其适应症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时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患者。冬病夏治也有禁忌人群:3岁以下小孩、孕妇、恶性肿瘤患者、肺结核活动期患者、支气管扩张患者、强过敏体质者、感冒发烧者、患有感染性疾病以及阴虚火旺者,不宜进行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期间,应注意夏季特点,从饮食、药物及起居方面综合调养。首先应慎用辛燥食材,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燥食材易导致燥热内盛,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及新鲜桂圆和荔枝等。其次,忌大量服用寒凉食品。夏季炎热,常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食物,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使一身的阳气受损,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三是慎食大量肥甘滋腻食物,因为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如服用大量此类食物,则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四是忌过量运动,以免出汗过多,导致气阴两虚。A:伏贴的贴敷原理是于夏季三伏日,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观念,人体的阳气也最旺盛,经络气血流注也最旺盛。此时采用一些生姜、白芥子等辛温的药物,贴在疾病相应的穴位上,两阳相合,能够很好地治疗一些反复发作性及过敏性疾病,以达祛病保健的作用,以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更佳。经专家组研究证明,该疗法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对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体虚易感冒等病症有效率达80%以上,并以纯天然、无副作用而深受欢迎。(本期受访嘉宾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临床应用基地主任医师张沁平)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三伏天养生您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