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健身房生意火爆 经营者却称赢利困难

  据《劳动报》报道,盛夏将至,健身房里迎来了越来越多“挥汗如雨”的健身一族,有些健身房甚至还需要排队进场。

  记者调查发现,现在全市各类健身房有近千家,健身的人群超过200万,而且近年来呈现几何级增长态势。不过,繁荣背后,甘苦自知。在一派繁荣景象的背后,日益增长的成本压力却在催逼着企业做出更多的改变。

  “不好意思,请在这里排队。”晚间6点,刚下班的白领张小姐照例来到了来福士广场顶层的舒适堡健身,却被长长的队伍拦在了门外。

  一位营业员告诉她,由于下班时段客流量较大,所以女宾的更衣柜来不及流转,只能排队等候。

  看着将近20个人的队伍,张小姐索性放弃了排队,就近先吃了晚饭。结果回来一看,却是长队依旧。此时,健身房里已经人满为患,几十台跑步机全部被占用。据张小姐透露,她每周会有两个工作日下班到这家健身房健身,不过最近常常会遇到排队的情况。“有时候排在第一个也等了一刻钟。”张小姐说道。

  “夏天要到了,衣服穿得少,身材太差的话一眼就看出来了,出门都没有自信了。”据一位舒适堡健身美容中心的服务员透露,从上个月开始,来锻炼的人就有明显的增加。而由于地处黄金地段,周边商务楼较多,所以每当下班高峰时间,就出现了爆棚的场景。“工作日晚间5点到8点是高峰时段。周末的话一般下午人也很多。”

  据透露,位于来福士的这家店是舒适堡在上海生意最为火爆的一家,高峰时段每天的客流量达到了1500人左右。营业员称,由于女宾的更衣柜数量只有300多个,在高峰时段就会出现衣柜不够用的现象。

  而事实上,入夏以来,健身房火爆的场景并不少见,记者发现,在一些中心城区的健身房里,火爆的场景并不少见。每到下班高峰时间,器械基本都能达到“客满”的状态。威尔士健身会所的一位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每年进入6月后,锻炼人数就会增加,环比增加1成至2成。

  在位于静安区的晶品购物中心舒适堡健身美容中心,会籍顾问向记者推荐了一套价格为8304元的两年卡,并表示该价格已经是对折的价格,均算下来,一个月的价格从692元降至了346元。

  而事实上,健身年卡的价格存在很大的“水分”,而且各家健身房由于定位不同,价格差距较大。记者在浦东游泳馆的一家健身房看到,年卡的价格为1980元,2年卡的价格不到3000元,据一位销售人员介绍,这个标价并非最终价格,是“可以谈的”。

  张小姐告诉记者,她办的健身年卡是去年夏天办的,价格为2800元,“经过了疯狂的砍价,还多送了4个月”。

  一位健身房的会籍顾问向记者透露,每月或者每季度末,由于会有一定的指标额度,所以促销力度会比较大。不过据了解,一般中心城区的健身房年卡价格均高于千元,价格不菲,且不少企业都选择向顾客推销多年卡,聚拢资金,“要做到营业额指标,就得多卖卡。”一位会籍顾问这样说道。

  随着团购网站目前覆盖的范围更广,体育健身会所也开始陆续推出团购打折等相关活动。家住黄浦区的王小姐就在一个多月前团购过一次某健身会所的团购券,58元钱优惠的价格,相对于标价2280元的标价,优惠幅度可谓惊人。“刚到的时候会籍顾问就围着你转,向你推销办年卡,整整说了一个小时。完了私教又来游说”王小姐说,“正式的年卡价格就是几千块了,我本来只是想先来体验一下的,最后却在体验的过程中不断地被推销。”王小姐摇了摇头。

  据了解,现在团购网站推出的团购活动,确实吸引力较大。动辄几百甚至上千元的健身套餐,在团购网站上的价格基本都至少要打上5折。

  目前,一兆韦德、舒适堡等中高端健身会所的普通年卡开价都超过2000元。私人教练的费用则是按照课程数进行计费,一个课时约在200元左右。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着实是笔不小的开支。

  “现在全市各类健身房有近千家,健身的人群超过200万。”上海市健美协会秘书长曹国臻说道,“这个数字在近年来是几何级的增长。”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副秘书长刘清早曾经列举过这样一组数据,人均GDP达到2500美元,民众会对体育健身有所追求,达到5000美元,体育健身将成为必然需求,达到8000美元时,体育健身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根据上海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按常住人口计算,去年上海市人均GDP为9.73万元,超过1万美元。刘清早指出,在我国很多城市,体育产业都应该为经济贡献更多力量,同时使民众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进而提高民生幸福指数。

  曹国臻透露,我国最早的健身房就诞生在上海,因此这里具有很好的基础和潜力。而现在来看,上海显然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

  “年卡价格不菲,锻炼人数不断增加,看上去场面十分火爆,其实做不到这个量,健身房甚至可能是亏损的。”一位熟悉健身行业的

  人士透露。据了解,目前中心城区黄金地段的商业地产租金成本都至少在7-8元/平方米/天,有的甚至达到10元/平方米/天。如果出租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以7元/平方米/天计算,一个月光是房租就要超过20万元。“不仅仅是这些,每年劳动力的成本都在提升,如果卖不出卡,推不出私教,要想赢利自然有一定的困难。”该人士告诉记者,“其实不少商业健身俱乐部也在寻求新业务的转型,比如,舒适堡的美容就成为了新的盈利点。如果你要光靠卖卡、卖私教课程,的确很难。有些店夏天光空调费就要20万一个月。”

  地段好了,价格又高、竞争又多,基本上就是为房东打工。一旦店面大了,人也要用得多,现在销售人员的底薪都在涨,有些甚至靠不给员工交金来节省成本。”

  “一节私教课300元,其中一半是教练拿走的,企业只能拿到50%。”有业内人士称,健身会所90%以上的成本支出就是房租、能耗和员工工资,“这三样是成本中的大头。”

  “现在一般商业性的健身会所会员的续会率能达到20%,就已经很不错了。”星之健身俱乐部有限公司健康事业部总监朱俊告诉记者。

  朱俊表示企业销售要得到增长,就要不断增加客户,而老会员要流失8成,那就必须通过各种推销手段拉拢更多的客户。

  为了缓解即时的压力,有些健身俱乐部为了聚拢资金,推出了各种多年卡。据了解,有健身会所将接近两万元的十年卡做在当年的账目上,账面上的确是过得去,但是接下来的9年却是面临更大的压力。“销售多年卡具有不确定性,后面的成本还会继续上涨,对于健身俱乐部来说,只会压力更大。”

  曹国臻也认为,健身会所还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提升服务,靠多年卡聚拢资金,风险性反而更大。“市场经济下,还是要满足市场的需求,通过服务、通过质量来赢得市场。”走出黄金地段进企业社区健身会所“轻资产”上阵

  “继续在市中心开店也只是给房东打工。”一位健身行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市面上不少健身俱乐部现在已经开始了转型,往企业、社区发展,不少私教也开始单飞,整个市场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景象。”

  “去年起,就有健身俱乐部尝试开到企业里面去,由企业提供场地、器材,他们来提供服务,企业向健身俱乐部提供服务费,这样合作的模式是双赢的。”业内人士介绍,健身俱乐部和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把健身房开到了企业中去的模式是一种向“轻资产”的转型。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种模式不同于传统的租场地、卖年卡、推私教,其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没有巨额房租的压力,通过为企业提供服务收取服务管理费用,规避了房租不可控的风险,不仅仅用相对较小的代价获得了更加稳定的利润,另一方面企业也将摆脱经营的压力,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这其实就是一种轻资产模式,成本压力都不在健身俱乐部这边,他们就更能将自身的服务质量提升上去。因为都是企业的内部员工进场,所以推销年卡这样的事情也不会发生。”

  据悉,不少颇具实力的外资企业都引进了相关的健身会所,将健身成为了员工福利的一部分。相关人士透露,有部分员工在填写问卷调查时明确表示,自己不愿意离职的原因就是因为单位有高档的健身场所。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开在企业里的健身会所并不会与市场上的健身房有太大的区别,“设备都是世界一流的,服务也是,只不过这些健身房都只针对企业员工,开在园区里面,外面的人进不去。”

  在位于黄浦区大吉路的老西门街道办公楼地下二层,有一家百姓健身房。记者发现,在这家不大的健身房里,配备了5台跑步机、大大小小的哑铃和各种锻炼器械,几位附近的居民正在做着锻炼。作为市政府两年前的实事项目计划,百姓健身房的开出,让健身俱乐部找到了新的切入点。

  朱俊告诉记者,目前星之健身通过和相关部门的合作,已在黄浦区经营着5家百姓健身房。“政府出资建设、投资,我们主要负责经营和管理,当然和开进企业不同,我们需要自己营销。”在健身房的价目表上,年卡的价格为365元,也就是说,一天只需要1块钱。“商业性的线倍的价格。不过我们觉得这些健身房也是对我们自身一个很好的补充,本身我们在黄浦区就只有一家门店,这些小的卫星店反过来肯定会对现有门店有一个互补效应。平均下来,就是一个稳定的收益。”

  “当然我们也会寻求一些二次消费的盈利点,包括出售团操课等课程,出售健身相关衍生器材等,不过没有了巨额成本的压力,运营起来操作的弹性很大。”

  在朱俊看来,开到企业社区是一个转型的方向。“目前覆盖度和知晓率还不算太高,信息存在不对称,但是未来的情景肯定很广阔。现在百姓健身房的这些设备,可以说完全足够满足健身者的要求了。”

  据介绍,目前这家百姓健身房开业至今已经有100多名会员,现在该店配备了2名员工,一年总的人力成本在12万元。“目前来看,运营还只是刚刚起步,只是一个微利的状态。刚开始接手的时候,我们的一家门店也是略亏损的。不过我们觉得这个市场还是有很多潜力可挖的,未来我们还会接手更多的百姓健身房,相信一个量的提升一定会带来质的变化。”

  曹国臻表示,未来健身房的发展就是趋于大众化。“行业里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普及度越来越高。”走向平民化,让健身房从高档商业区走向了社区、企业。

  据了解,有不少原来健身会所的私人教练也开始“单飞”,在社区找个工作室,开出了健身工作室。“一般都是熟悉的客户,一个教练会带几个会员,由于成本相对较低,一个月收入有4万元左右。”市场上,有App开始涉足“互联网+体育”,让私人教练上门免费服务。“总体来看,市场在慢慢分化,不过整体的健身需求是明显提升了。”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据了解,目前社区的百姓健身房里很多还是由街道自己管理和运营的,健美协会也会派出健身教练参与其中。“不过,目前上海的健身房数量上还远远不够。”曹国臻说道,“在欧美国家,很多地方每500米左右就会有个活动场所,这样比起来我们还有差距。”

  “有些房地产开发商会希望让利来引进一个健身房,提升自身的档次,实现共赢,有的小区开发商会选择引入健身房,提升商业价值。对于健身俱乐部而言,要么在投资之前就要做出长远的考虑和规划,要么寻求新的盈利点,寻求合作和转型。”曹国臻认为,“目前政府相关部门也在积极运作,把更多的场地贡献出来,创造更好的条件。当然商业性的健身会所也会寻求自身的发展,开发新的项目,通过合理的布局,用一个大的店带动几个小的店联动发展,形成品牌效益。”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夏日健身房生意火爆 经营者却称赢利困难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