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媒体上屡屡出现朋友圈“晒跑族”膝关节受损的报道,让不少运动爱好者和健康达人们心有余悸,并将目光转向其他的替代运动,跳绳一时间也成为热搜项目。
确实,跳绳是一种不错的运动方式,对身体、心理有较好的作用。不过健康专家也提醒,任何运动都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盲目运动都会有受伤的风险。
“跳绳是一项比较好的运动方式,这一点在国内外已经有很多研究文献证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王嵩说,研究表明,跳绳对心脑血管、肺功能均有一定好处,并且能够改善骨质疏松,增加神经系统协调性,有助于青少年的智力发展等。
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有一项针对100多名大学生的研究表明,跳绳改善心肺功能的效果比长跑好。跳绳作为一种“强心”的运动,也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重视。早在80年代前后,加拿大就开始在学校中推广跳绳,此后,美国、香港、欧洲等地相继将跳绳提倡为中小学普及的运动方式。
“跳绳对心境的改善也很明显。”王嵩说,这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例如有研究针对800多名大学生进行中等强度的跳绳锻炼,每周两次,每次20分钟、持续四周,结果认为跳绳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抑郁情绪。还有研究针对70多名睡眠质量差的高中教师进行12周的干预,交叉采用跳绳、乒乓球等有氧运动,结果显示睡眠质量明显改善,抑郁、焦虑等情况也有所改善。
王嵩表示,跳绳的方式有很多,竞技的、花式的、单人的、多人的,各种跳法都有。对于一般人而言,只要身体可以负荷得了,采用任何一种跳绳方式都可以。但年龄太大,腿脚自然活动不便的人,不宜跳绳。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则建议选择慢速、低强度的跳绳方式。
心率是跳绳时可以参考的一个衡量标准,这也是普通运动的原则,即运动时,不要超过人体可以负荷的最高心率。一般来说,最高负荷心率为220减去年龄值。比方一个60岁的人,最高负荷心率为220-60=160。而如果运动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则建议运动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就可以。因此,对于一个60岁、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而言,跳绳的心率在90-100就可以了。
跳绳有利于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然而,跳绳运动比较激烈,心脑血管患者真的可以采用吗?王嵩表示,只要按照上述的说法,选择慢速、低强度的跳法,控制60%的最大心率,大部分心脑血管患者都可以通过跳绳改善病情。运动过程要严格监测身体情况,看看运动后有没有其他变化。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身体不舒服等,则要立即停止,及时到医院检查。
不过,一些人群要特别谨慎,中度以上高血压的人群;心绞痛最近频繁发作的人群,心衰、严重心律失常的人群,都不适合跳绳。在积极药物控制基础上,把病情控制好了,还是可以再运动,建议步行、慢跑、太极、自行车等更低强度的运动方式。
要提醒的是,普遍的运动原则是尽量选择下午运动,避免早上六时到十时,特别是对心脑血管患者而言。上午存在“晨峰现象”,各种分泌激素增加,血压血糖都比较不稳定,容易升高,这也是很多心脑血管疾病多在上午发病的原因。
1.场地选择:主张铺地毯或者在草地上跳,地面平坦、不能太松软,否则容易扬尘,对肺不利。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失眠抑郁?跳绳吧 锻炼心肺?跳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