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击倒”了福州保龄球(组图

  上月中旬,位于福州万象城4楼,号称全省最大的保龄球馆Oleo保龄球馆,开业不到一年便悄然关门。目前,福州市区真正意义上的保龄球馆,只剩下软件园内的OK保龄球馆。

  而这家唯一的保龄球馆究竟能走多远?它能否承载起福州保龄球市场的“复兴”希望呢?即使是这家保龄球馆的负责人,也无法给出肯定的答案。

  “尽管看好这个市场,但是目前福州保龄球市场低迷的状态,让我们进退两难。”OK保龄球馆执行董事陈懋如是说。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福州保龄球运动盛极一时。当年保龄球行业生意之红火,让福州很多的保龄球业者和爱好者如今想来,依旧唏嘘不已。

  当时刚刚高中毕业的陈懋见证了保龄球行业最红火的时期,“保龄球馆都是24小时营业的,白天每局要三五十元,太贵了。学生根本玩不起,只好后半夜跑到保龄球馆打‘便宜球’。疯狂的时候,挂完吊瓶就跑去打保龄球。”

  当时,打保龄球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很多生意人把请客户打保龄球作为公关投入;此外,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也把打保龄球作为一种福利,一大批保龄球馆先后在福州出现。

  特别是1996年至1998年,福州保龄球馆的数量从3家猛增至28家,而且营业额都相当不错。以长冠为例,刚开业时每天的营业额高达30多万元,每月营业额均在1000万元以上,消费者手持牌号排队打球的情景时常出现。而其他一些保龄球馆,如皇冠,不仅在福建九地市遍地开花,还迅速杀入武汉、南昌、上海等大城市。

  然而,从1999年起,随着其他娱乐项目的兴起,消费者兴趣转向,福州保龄球市场开始逐渐萎缩。分布在省外城市的保龄球馆纷纷“收兵”。一个最明显的事实,就是保龄球馆为求生存而大幅降低价格,从原先一局三五十元,降到最低价3元一局(早晨时段),尽管如此,也未能遏制整个行业的颓势,一批规模较大的保龄球馆陆续关门歇业。

  进入2004年,全福州只剩下长冠保龄球馆一家还在苦苦支撑。事实上,从2001年起,长冠就开始出现亏损,在2003年的“末路之年”,其每天的营业额降至三五万元,每个月净亏五六万元。

  省保龄球协会秘书长张哲文介绍,在长冠歇业前,省保龄球协会也曾试图努力挽回一把。

  张哲文说,由于长冠属于中日合资企业,省财政厅与省地税局沟通达成协议,针对外资保龄球馆,将营业税由20%降至8%,也曾组织座谈会,呼吁媒体共同拯救保龄球运动,但最终没能阻止长冠关门的命运。

  此后,福州保龄球行业进入长达将近八年的“空白期”,直到去年软件园的OK保龄球馆和万象城保龄球馆的“复出”,商业性保龄球馆才再度出现在福州市民的视野中。

  7月11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OK保龄球馆。由于是上班时间,馆内打球的客人只有零散的四五个人,12条球道只有2条处于运转状态。

  “我每到一个城市,最先问的不是你们这里有什么KTV,而是哪儿有保龄球馆。一天要是不练上几局保龄球,我就觉得浑身不自在。”作为一名十足的保龄球发烧友,OK保龄球馆执行董事陈懋怀着对保龄球最初的兴趣和冲动,和几个朋友合伙,于去年4月开起了这家保龄球馆。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光有热情,“门外汉”要经营一家保龄球馆谈何容易,何况现在市场如此低迷。

  陈懋毫不避讳地告诉记者:“其实福州保龄球市场在经历多年的空白期后,我们介入的时机还是挺好的。”

  陈懋一方面利用保龄球馆地理位置的优势,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争取更多的企业团单;另一方面又尝试新兴的网络团购模式,拉拢年轻散客群。同时还积极地组织培训班和比赛,“尤其是比赛,基本上就是赔本赚吆喝,保龄球馆还得自掏腰包拿出奖金来奖励优胜者。”

  经营一年多来,去年9月、10月算是保龄球馆生意最好的一段日子,每天几乎所有球道都处于运转状态,晚上和周末,更是需要排队等候。记者在馆内看到,各球道的最高分均保持在这段时间里。

  “只可惜我们没有好好把握住那个最佳时机。由于疏忽保养,高负荷运转的设备终于出现了故障率过高的现象,好生意没维持多久,就一落千丈了。”陈懋遗憾地表示。

  据了解,一条保龄球球道及设备的故障率,正常情况下要保持在10%以下,而当时OK保龄球馆的设备故障率甚至达到20%。

  陈懋告诉记者,目前球馆只是艰难维持收支平衡,无论是投资回报率还是行业的复兴,都没有达到预期。

  “说实话,万象城保龄球馆的倒闭,对我们打击很大。”陈懋坦言,一个市场要做大做强,需要很多人和资金的涌入,单打独斗是无法将蛋糕做大的。

  陈懋坦言,他也曾想找万象城保龄球馆的老板聊聊,看看能否联手一起把福州保龄球行业做起来,“可是一忙就给耽搁了!”陈懋很遗憾。

  作为目前福州市场硕果仅存的商业性保龄球馆的负责人,陈懋的内心也十分矛盾:“尽管看好这个市场,但是目前福州保龄球业低迷的状态,让我们进退两难。”

  陈懋透露,“其实一个朋友已经看中我这块场地了,他建议我把这里改成足按城,保证赚钱,呵呵!”

  “福州是个诡异的市场!”采访中,陈懋反复提起这句话。在走南闯北多年的陈懋看来,很多行业在福州都是慢半拍,保龄球也不例外。他坦言,从2010年开始,浙江、江苏、上海等地的保龄球行业都在悄然复苏,很多新兴的保龄球馆也陆续开业。

  正是嗅到了保龄球行业“复苏”的讯息,陈懋才下定决心要把福州保龄球行业的“空白”给补上,“只可惜目前福州打保龄球的氛围还不够。”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今年我省将新增80条保龄球球道。其中,龙岩新增30多条,漳州新增25条,厦门、三明等地也要陆续新增十几条。而整个福州到目前为止,却少了18条球道(即万象城保龄球馆原有的18条球道)。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福州市区的保龄球球道只有21条,除了OK保龄球馆12条外,省老年体育中心二楼5条,西湖大酒店有4条。据业内人士透露,事实上能达到国际标准正常运转并进行日常养护的球道只有十几条。而按照福州这么一个体量的城市来说,正常的情况下应该需要120条保龄球道。

  省保龄球协会前秘书长陈体诚介绍,保龄球行业开始衰败后,协会也曾经试图通过组织比赛来挽救这个行业,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最困难的时候连参赛队员都召集不齐,现在玩保龄球的大多是一些退休干部,能勉强组织起来的只有老年组赛事,青年组根本无人报名。”

  究其原因,陈体诚认为,大部分是受到更为丰富的娱乐方式及户外运动的冲击,越来越少人涉足保龄球运动,年轻人更是如此,“没氛围啊!”

  “其实,在保龄球馆渐少之后,省体育局也曾经拨款30万开设了一个拥有5条保龄球道的综合馆,但经营情况不太好。”陈体诚坦言。

  省老年体育中心二楼,就是陈体诚口中的“综合馆”,不少中老年人正在这里“挥汗如雨”。不过,这里的设备已经略显陈旧,显示分数的电脑显示屏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款式。工作人员直言,馆内所用的设备都是二手的,“目前国内的二手保龄球设备已经多得消化不完了。”

  该保龄球馆代理人孟楠介绍,综合馆经营五年来,才刚刚达到收支平衡,此前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目前能够做到收支平衡,主要是依赖老体协的一班“铁杆粉丝”。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原本在人们印象中的“贵族运动”保龄球,早已低下了它“高贵的头”,变得十分“亲民”。

  以OK保龄球馆为例,周一到周五价格是20元一局,如果团购的线元,办会员卡的话免费赠送五局。而已经关闭的万象城保龄球馆,当时每局价格也不过二三十元。需要说明的是,近20年前,众多保龄球馆一局的收费就高达三五十元。

  价格不再“贵族”,可是成本却居高不下,这或许也是压死万象城保龄球馆的最后一根稻草。

  陈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OK保龄球馆内的球道均为国际标准赛道,开业时采购的都是全新设备,设备维护以及设备折旧成本相当高。据介绍,目前一个球道的月均维护额为4000-5000元。同时,球馆要努力将故障率降低到3%至8%之间,投入的成本就比一般的保龄球馆要大。此外,球馆还面临着日常开支(包括人工、水电)和高额的物业费等问题。

  厦门星冠保龄球俱乐部负责人谌红福经理也坦言,维持一家保龄球馆的成本是巨大的。首先,球馆的配置要求高。一家合格的球馆至少要有16到24条球道,每条球道总长度32米,且道与道之间不能有柱子。一个球馆的面积至少要有1600平方米,一般的地下室都无法满足要求。其次,维护成本高,每条球道需要每天上油两次,每年抛光一次,还有购买保龄球器械,也是一笔十分高昂的费用。

  谌红福说:“保龄球馆的球道需要室温维持在21℃左右,才不会变形。因此到了夏天,光是空调电费就高达两三万。更不用说这么大面积的球馆租金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省内的很多保龄球馆之所以维持经营,大多出于投资者自身对保龄球的热爱。据谌红福透露,泉州一家保龄球馆,从开业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是出资者有别的经济收入,只是把保龄球馆作为一项副业,全靠对保龄球的热爱才撑到现在。

  此外,税收也是保龄球馆经营的一大压力。记者从税务部门了解到,保龄球初入中国市场,便被定位为“高档娱乐”消费行业,收取25%的营业税。

  而时至今日,保龄球的消费价格已大幅度下滑,相关税收却没有相应调整,这也让保龄球的经营业者背上沉重的负担。

  福州市场真的如此诡异?从遍地开花28家保龄球馆,到长达8年的“空白期”,再到去年的两家“集体”复出,再到日前的一家关门歇业。目前硕果仅存的一家商业性保龄球馆究竟能走多远?保龄球难道真的无法在福州好好生存吗?

  对此,福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陈章旺认为,保龄球以一种时尚运动的姿态进入大家的生活,本身就缺少了持久性,注定了它容易过时的命运。另外,从运营上来说,保龄球馆对地理位置以及运营成本的要求都很高。开设保龄球馆需要大面积的场地,市中心租金过高,而郊区客流量太少。

  陈章旺表示,保龄球馆白天与晚上生意的淡旺差距比较明显,白天客人少时,可能造成大片场地的浪费。同时,保龄球馆对于设备有独特的要求,不仅采购设备成本高,还存在退出机制,歇业时大批设备找不到下家,也会造成很大的亏损。这些原因导致保龄球行业从兴旺慢慢走向没落。

  在陈章旺看来,保龄球是一种很难定位的运动,这是保龄球馆复兴困难的原因。所有球道连成一片的大厅式球馆过于嘈杂,使得保龄球馆无法真正做到高端,而高昂的经营成本又使得保龄球馆无法走“亲民路线”。

  “其实,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福建,国内外的保龄球馆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陈章旺坦言,“据我了解,全世界真正能够正常运营的保龄球馆屈指可数。”这些保龄球馆之所以能够维持较好的运营是因为实行了团体会员制,作为企业接待客户的固定场所,保持一批固定客源。

  陈章旺认为,福州的保龄球行业想要成功复兴,这是值得借鉴的一点。例如,在球馆内加设咖啡座,动静结合,让保龄球馆成为高端人士边运动边谈生意的场所。但出于保龄球自身难定位的特点,想要复兴还是挺有难度的,至少时间会比较长。

  采访中,保龄球业者也意识到,光凭热情是无法把市场做大做强的,必须努力尝试用各种途径来挽救保龄球行业,让这个行业再度“复兴”起来。

  “不比北上广这些大城市,都是在市中心开设拥有十几条球道的大球馆。在福州,应该因地制宜推行‘小城市模式’。”陈懋透露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将未来的保龄球馆定位在与卖场、社区合作上。

  “在福州,并不适合在繁华商圈建大球馆,万象城的失败例子就是个教训。以目前的群众基础,负担不起那么高昂的物业费。如果能与社区或者和大卖场合作,办一个只有三四条球道的小球馆,或者球馆和酒吧、餐饮相结合,也许是个不错的模式。”

  不过,在扩大市场、开连锁店之前,陈懋首先想完善现在的OK保龄球馆的体制。“成功的连锁其实是标准化的复制,要先把范本做好。”目前,球馆正在进行人员整合,目标是训练一批高素质的员工团队,更好地服务于球馆;另外要实现球道低故障率,通过对球道的专业保养把故障率控制在3%-5%。

  除了引入“社区馆”模式外,培训也是很多保龄球业者目前较常采取的一条“复兴”之路。

  目前,陈懋主要通过每季度开设培训班以及建立俱乐部来培养客户,创造氛围。据介绍,目前俱乐部已经有百来号成员了。同时,还加强对球馆员工的专业训练,对员工实行一周至少打20局的考核,希望能够让员工更专业地教会第一次打保龄球的客人,从而留住客人。

  而谌红福所在的厦门星冠保龄球俱乐部,其做法也大同小异。他们邀请了一批保龄球国家队的退役球员,为俱乐部新加入的年轻员工提供教练指导。

  此外,厦门保龄球协会也正与学校、社区等协商,希望能让保龄球作为一门体育选修课进入中小学生的生活,让孩子从小培养对保龄球的兴趣,“虽然从目前来看,还有一定难度,但是我们希望能够走出第一步,这或许也会是未来福州乃至全省保龄球行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厦门保龄球协会相关人士表示。

  采访中了解到,尽管目前保龄球行业“复兴”困难重重,但是很多业者对保龄球行业还是抱着乐观的态度。

  陈懋表示:“虽然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取消了保龄球项目,但我相信早晚会恢复的。保龄球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不仅能健身,还能解压。特别是一些生活节奏特别快的地区,保龄球更是非常有市场,比如在新加坡,政府要求军营、大型社区都必须有保龄球馆。”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谁“击倒”了福州保龄球(组图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