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应该给大家提个醒,这东西太不靠谱了。”近日,家住太原市晋源区的市民孙先生给本报打来电话,想通过父亲的经历,给更多人提个醒。
原来,2017年12月初,孙先生的父亲花了近两万元购买了一张保健床垫。孙先生说,这张价格不菲、声称具有各种保健功能的床垫,他觉得实际上就是一张电热毯。他也曾向相关部门投诉过,但因为缺乏实际证据,相关部门也无可奈何。
孙先生的父亲今年63岁,2017年10月底,在朋友介绍下到西峪东街一家门面房内进行某产品的免费体验。“他们的套路就是先免费使用,并给与各种小恩小惠。”孙先生说,父亲一开始是碍于朋友面子才去的,后来经不住店里所谓“老师”的介绍,就几乎每天去,还时不时拿一些小礼品回家,有次甚至带回来一块号称有保健功效的石头。直到12月的一天,父亲回家后说想购买一款有多种治疗功效的床垫。
孙先生的父亲要购买的是一款温热床垫,售价近两万元。“父亲说在店里体验过了,这个床垫很管用,对他身体好,总之,就是非买不可。”孙先生说,为了搞清楚这款床垫到底有什么功效,他专门去这家店咨询。“我就觉得那是专门骗老年人的,说白了,那就是一张电热毯。老年人怕冷,躺在电热毯上当然舒服了。”回到家后,他又专门在网上查询了这款床垫的相关信息,发现有不少网友在讨论这款床垫,很多人觉得这款床垫不靠谱,甚至有网友找出了2013年2月23日播出的一期《焦点访谈》节目,曝光的就是这个床垫。“名字、产品一模一样。”但是,无论他怎么解释,父亲都听不进去,还是执意要买。
除此之外,孙先生也曾联系过晋源区工商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并向他们了解过相关情况,但得到的答复是商家具备各种资质,孙先生又不能提供相关证据,所以无法对其进行处罚。
无奈之下,孙先生只能花钱给父亲购买了床垫。“没办法,我父亲身体不好,既有高血压,又有心脏病,万一我和他争起来犯了病就不好了。”但即使买了床垫,他还有自己的顾虑:“我也怕这是一个无底洞,这次是近两万元的床垫,下次再来个3万(元)的洗脚盆、5万(元)的按摩椅,那可怎么办?而且,在店里体验的大都是老年人,其中有些人甚至平时都不舍得坐公交,如果真的上当受骗了,他们能承受了吗?”
针对孙先生反映的情况,记者拨打了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热线,电话很快就被转接到了晋源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孙先生所反映的情况,他们之前也了解过,当时就曾对这家商店进行过专项检查,但店里宣传资料或是其他彩页上都没有发现有夸大宣传的成分,各种资质都在有效的时间范围内,所以不能干涉商家的正常经营。如果市民觉得这家店有问题,最好能提供相关的证据再联系他们。
接着,记者又联系了晋源区工商局义井工商所,一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知道孙先生所说的这个商家,“我们也专门去过两三次,但他们的各项手续都合法,我们也没有发现他们有违规行为。”同时,他们也对商家售卖的床垫进行过检查,发现产品是符合国家标准的,至于产品的保健效果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也有其他因素影响,所以他们只能按规定责令商家不能进行夸大、虚假宣传。“如果能提供照片、视频或者其他证据,能证明商家进行了夸大或虚假宣传,那我们接到市民举报后,自然会对商家依法进行处理。”这名负责人说。
至于一张床垫2万元究竟贵不贵,记者拨打了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咨询,工作人员说,因为商品没有具体定价,属于市场调节价。“就跟衣服、手机一样,有可能一天一个价,在购买之前知道或认可价格就可以。”
“快别提了,我觉得我妈现在对那些人比对我都好。”说到老人痴迷各种保健产品的现象,太原市民王女士忍不住吐槽说。王女士住在涧河路附近,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家理疗店,她的母亲经常光顾。“一开始怕她上当受骗、乱买东西,结果东西没买,但花5000多元办了一张卡,几乎天天都在人家店里。前段时间冬至,还专门包了饺子给人家送过去了。”但理疗到底有没有功效,王女士也说不清楚。
太原市民刘先生也有同样的烦恼。他的父亲爱好收藏,每次听别人说什么东西值得收藏时,总会想办法参加各种收藏活动。“尤其是这两年各种纪念币的收藏,估计花了有十万块了吧。每次我们说他,他总说不要我们管,花的又不是我们的钱。”他说。久而久之,他只能由着父亲了。
黄女士则发愁自家老人把钱投在各种不靠谱的理财产品上,“以前就因为投资的公司跑了,损失了20多万元。当时我们就劝老人不要把钱往这些不靠谱的地方投了,但老人不听。我们也不能硬把老人的钱要过来保管。这不,平时省吃俭用的连菜都不舍得买,最近又开始迷恋 宝,时不时地去听课、聚会。我们多说几句就跟我们发火,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听之任之。”
“不能全怪老人,现在很多产品都是这样名不副实。”太原市民周先生说,在他看来,老年人容易被各种产品绕花了眼,除了自身的一些原因外,产品的广告宣传也会有一定误导。而且,很多推销人员更是瞅准了老年人的心理,不管产品有没有某项功能,就给老人说有,一些高科技词汇年轻人都听不懂,更容易让老人觉得那些东西科技含量高,愿意相信并去买。
类似的吐槽,记者采访中听到不少。子女们最大的困惑是,怎样劝父母,他们才能听进去?
老人面对各种各样的“陷阱”时,常常听不进儿女的劝阻,那么儿女和老人沟通时该怎么做?
心理学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艳说:“和老人沟通时,首先要明白老人有自身的心理特点,才能和老人进行有效沟通。”王艳说,老人退休以后,一下子离开熟悉的工作环境回到家,可能会失落,会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可能会对自身的价值感产生“丧失心理”。一旦有了这种丧失心理,老人自我的价值感可能会越来越低,这时,老人最需要的就是家人的陪伴与关注。“如果这时候子女没时间陪伴他,他可能会花更多时间去关注身体健康。”老人去购买保健品可能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别人不关注自己了,他就要自己关注自己;另一方面,卖保健品的人可能会对老人比较热情,对老人嘘寒问暖、各种体贴都是老年人最需要的,老人可能比较享受这种感觉,而作为回报,他可能就会购买保健品。“碰到这种情况,老人要买东西,如果子女不让买,老人可能会觉得子女是舍不得,越反对老人就越坚持,所以这时候先不要管产品的好坏,而是先看看自己做到了陪伴老人没有。”王艳说。
另外,和老人住在一起并不代表就是真正的陪伴,真正的陪伴是要和老人多沟通。“只有做到倾听、理解、共情,老人就会知足。”王艳说。当老人能从子女身上感受到温暖时,别人对他的好,他可能就不那么在意了。“所以还是呼吁大家,要真正关心、关爱老人。”
面对各种各样的保健产品,应对各种各样的推销陷阱,究竟怎样才能保护警惕、不落入骗子的圈套呢?记者征求了一些太原市民和专家的意见。
市民王先生:不要贪小便宜,很多人都是贪小便宜才上当受骗的,我觉得一定要记住4句话,那就是“少贪便宜多做事、少信谣言多求证,遇事多多来沟通,骗子肯定不找你”。
市民李先生:老人们可能时间比较多,也比较有空闲,所以最好在他们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带他们出去走走,一方面可以愉悦身心,另一方面,也能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对各种骗术的辨识度。
市民郝女士:不管老人要买什么保健品,最好能当着老人的面查询一下保健品是不是有各种准字号,没有准字号的东西坚决不能买。
市民赵先生:子女如果做不通老人的工作,可以直接联系工商部门,让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开导老人,这样做相对有说服力。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民警说:购买产品前,如果觉得产品涉嫌假冒伪劣,可以报警处理。而在购买产品后,如果发现产品与描述不实,也可以报警处理。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小两万买的保健床垫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