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健操教学(动作详解

  著名医学家葛洪的《抱柱子》记载了按摩法和叩齿、弹耳、熨目、揉拼两耳等医疗保健操。南北朝名医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导引经七势》、《养生十六宜》,医学家高僧达摩的《按摩经十卷》,隋代医学家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宋代医学家蒲雯贯的《保生要录》,记载了更多的医疗保健操。北宋著名的大文学家苏东坡,也是养生学家,他的《上张安道养生诀论》和《东坡养生集》记载了自我按摩的医疗保健操。南宋流行的“八段锦”,明朝医学李中梓的“导引十六势”、高氵廉

  的“遵生八笺”、医学家冷谦的“怯病导引法”,清朝医学家汪昴的“保健十六宜”、医学家方升的“延年九转法”、医学家王祖源的“十二段锦”、“易筋经十二势”、“起居法”,以及当时的“神仙起居法”,都是疗效显著的医疗保健操。

  (原名《回春医疗保健操》),是由北京市医疗保健操研究会根据传统中医学原理,结合现代人的生活规律和习惯,而创编,简便易学,适合所有人群练习。通过拍打和按摩各主要穴位,调整全身器官,疏通并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能达到身体动、经络通、脏腑活、气血行,防百病。

  这套《医疗保健操》集中了我国导引术、按摩学、养生学、气功、针灸、穴位等医学原理、方法和精华,继承和发展了祖国医学的经络、脏腑等基本理论,去掉神秘化和不科学的部分,吸取了现代医学、解剖学、生物学、预防、治疗和康复学等基本理论的精华,经过

  北京市医疗保健操研究会研究员、教授、学者、专家、医师、指导老师和数以百计的辅导老师十余年的精心研究和实践,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医疗保健操是一门预防、治疗和康复医学,医疗保健操不追求美姿,不强求统一,不适于表演和比赛,而是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医学科学,不是单纯的体育活动,不是一般的体操,不属于体育的范畴。老、中、青、幼人人都可以学练,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无副作用,效果很好,深受欢迎。

  这套《医疗保健操》能调整全身各器官,疏通脉络、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松懈和改善肩带、肘腕、膝盖、肢体等关节和软组织的活动,避免粘连和痉挛。通过按摩穴位,从头部、腰部、腿部一直到脚部进行四肢与驱干有节奏地适度地全面地活动,能全面提高神经体液的调节功能,增强大脑和内脏、器官的活动能力,全面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能防治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脏系统、关节系统和主要器官等方面的多种疾病和慢性病,是健体强身、保健医疗和康复医疗的“良医”和“益友”。

  1.撞伤、骨折、高热、手术卧床的病人、严重的脑血管、心血管病人,皆不可练。

  5.“医疗保健操”适合于小孩、青年人、老男人锻炼,一般在清晨或傍晚锻炼。也可在其它时间锻炼。

  后溪穴缓解疲劳养颈椎。这是中医一个很独到的方法。要准确找到这个穴位也比较简单。我们先轻轻握拳,您能从侧面看到,握拳之后,我们掌横纹最外侧端点,也就是咱们小指根部偏下一点的位置,有一个凸起,这就是后溪穴。

  在手掌上的黄金分割点上,即手掌心。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劳宫穴。劳宫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用于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等症,还有强壮心脏的作用。按摩可左右手拇指交叉进行,也可将两手顶于桌角上按劳宫穴,时间自由掌握,每天2—3次。

  合谷穴: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取穴方法:确定此穴时应让患者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再介绍一种简易找法: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主治疾病:俗话说“面口合谷收”,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可用合谷穴,包括牙疼痛、牙龈疼痛、青春痘、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等。该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止痛的一个穴位,用拇指点按可止痛。由于左侧的经脉入左侧下下齿,右侧经脉在右侧下齿,所以左侧疼则按左侧的合谷穴,右侧疼就按右侧。

  三阴交应用广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止痛之效,还可帮助睡眠。其中,脾化生气血,统摄血液。肝藏血,肾精生气血。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简单的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

  风市穴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水平线寸。或简便定位法:直立,手下垂于体侧,中指尖所到处即是。主治疾病:常用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股外侧皮神经痛、腰病及脚气的治疗和保健。

  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

  寸,当股内侧肌突起中点处取穴。或者,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主治:崩漏,闭经,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丹毒,瘾疹,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等,缓解治疗膝盖疼痛、股内侧痛、膝关节疼痛等。另外,按揉血海穴可治疗肝血虚。

  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顶正中间的位置(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人体许多经脉都要经过此处,百脉相交,所以取名百会穴。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目眩失眠、焦躁等。此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

  太阳穴的位置: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就是太阳穴。按摩时首先调整好身体姿势,坐站皆可,但要身体端正,脊背挺直,挺胸收腹,情绪稳定,精神集中。稍稍用力,用手指顺时针转揉10—20次,逆时针再转相同的次数。

  风池穴位于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功能作用:壮阳益气。主治病症: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

  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领角之间的凹陷处。【通俗定位】位于耳垂后方的穴位。耳垂后侧突起骨骼,称为乳状突起,本穴位于其骨前方小凹陷之中。将耳垂往后方压下,正好可接触到此凹陷处。将耳后的凹陷处,用指尖揉压会有刺痛感,因此,可说是比较容易找出的穴位。

  作用:缓解治疗耳聋耳鸣、头痛牙痛、口眼斜、口噤不开、齿痛、颊肿、瘰疬、面神经麻痹等。

  人迎穴位于颈部,结喉旁开1.5寸,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按摩人迎穴位的作用与好处】缓解治疗咽喉肿痛、咯血、喘息、瘰疬、瘿气、高血压等。按摩人迎穴的功效:接收胃经气血并分流胸腹

  天突穴属于任脉穴位图,天突穴位于人体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按摩天突穴位的作用与好处】缓解治疗咳嗽、哮喘、失音、呕吐、呃逆、瘿瘤等。

  承泣穴在瞳孔的直下方,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即是。它是胃经上比较重要的穴位。胃经多气多血,而承泣穴是胃经最靠近眼睛的穴位。中医里讲“穴位所在,主治所及”,所以经常按摩承泣穴,会使眼部气血旺盛,眼睛得到足够的血液滋养。而目得血能视,它有了血才能看东西。经常揉这个穴位,可预防近视眼,缓解眼部疲劳。

  降压沟又叫耳背沟,耳穴穴位名称。降压沟位于耳廓背面,降压沟是耳朵上的降压反应点,用手按揉等刺激,可有效地降低血压。

  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膻中穴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

  膻中穴是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按摩膻中穴可以扩张血管,调整心脏功能,还可治疗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咳嗽、呃逆等症。按摩时一般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力度以稍有疼痛感为宜。

  肾俞穴在腰背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人体背部与肚脐眼正对的位置就是第2腰椎,在第2腰椎棘突下向左或者向右量取1.5寸(中指、食指并拢后的宽度)就可以了。

  肾俞穴调节肾脏的功能,基本上与肾虚有关的疾病都可以考虑使用它,比如耳聋、耳鸣、久咳、哮喘,以及男性阳痿、早泄、遗精、不育,女性月经病、不孕、子宫脱垂等,另外对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疾病也非常有效。

  命门穴是和肚脐相对的,它在背部的腰部,当后正中线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疾病: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痿,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

  节托腹的说明动作:身体放松,两手十指叉在一起,手心向上,身下沉,两手托往小腹不动,两腿膝盖上下颠动,从而带动双手颠动来按摩小腹。本节对治疗失眠有特效。两腿膝盖上下颠动带动全身抖动与第66节的“全身抖动”实际上是相同的。

  节“全身抖动”的说明全身放松,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挺胸,两眼微闭,排除杂念,以脚跟和膝盖为轴,一屈一伸,带动全身抖动。发动浑身上下各部位的肌肉和内脏的颤抖。手和上肢有病,两手下垂;高血压和腿病患者,手90度平放;腰疼和心脏病患者,手50

  在上面“全身抖动”的基础上,双手握拳,拳心虚空,拳背轻贴腰眼(或者肾俞穴),利用抖动按摩穴位,双拳不要故意动,只是利用膝关节的上下抖动来带动双拳进行反复摩擦穴位。双脚随着身体抖动轻微起踮,体力好的,也可用脚尖跳动,这样锻炼的强度特大,老年人不要这样做。根据自己体力情况确定是否踮起脚后跟,如果踮起脚后跟,身体锻炼强度特大!

  通过全身抖动,能使内脏运动,增强全身气血流通;双拳按摩肾俞,又能激发肾气,起到补肾的作用。

  :跪膝法是大补肝脏、引血下行的绝妙方法(视频版)深蹲(下蹲)--健体强身的最有效方法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医疗保健操教学(动作详解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