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篇》:「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经常有朋友对我说:我信中医。其实何必信与不信,我们最应该相信的就是天地自然,研究《易经》常用一句话:推天道以明人道。
看四季的景象变化,体会一年之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奏,我们还不明白怎么做吗?春夏积极一点,秋冬收敛一下,可惜由于世俗的烦扰、知识的庞杂,我们渐渐迷失了自己,尤其在健康上总希望借助别人、它物的力量。比如饮食,在现代营养学指导下好像变得非常专业,孔子说:「不时不食」,简单吧,简单得我们都不敢相信。
河水解冻、草长莺飞、花红柳绿、地气蒸腾,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韩愈有这样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惊蛰之后动物们摆脱了冬眠的状态,雌雄交合,繁衍后代。人们则意气风发、田间播种、生机勃勃。对于这样的自然风光,古人用「木」来高度概括,通过植物的样子让我们可以对春天的景象浮想联翩:生发、播种、孕育、积极、立志、创业......。
骄阳似火、天气炎热、盛夏酷暑、庄稼郁郁葱葱人们挥汗如雨,一派火热的景象。唐·高骈诗曰:「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此时人体阳气在体表,毛孔张开,汗水淋漓,万物在夏天表达出来的是一片蒸腾、火热的景象,没有比「火」更贴切的表达夏天的热烈场景了。
不像春天那样万紫千红,也不像夏天那样生机盎然,更不像冬天那样粉妆玉砌,秋天有她独特的美。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田野金黄,一派丰收的场景。
《易经》说:「元、亨、利、贞」。这四个字代表了一年四季,利代表秋天。「利」字,左边是禾,右边是刀,指收获、丰收,收割庄稼要用刀。秋天自然界中西风刮起,树叶黄了,一阵风吹来飘落满地体现出一种大自然的暴力,故陶渊明诗云:门庭多落叶,慨然已知秋。古人用「金」来概括这种肃杀的状态,同时告诉人们,通过这种「暴力」大自然留下了最有价值的东西——种子,就要转入收藏的状态,已经开始为明年的新生做准备了。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沁园春·雪》比起来,所有描写冬天的诗句都是苍白的。动物们消失得无影无踪,大地一片沉寂,水第一次用固态、静止的形状呈现在我们面前。植物经过播种、孕育、收获,现在进入了收藏,收藏得好才会有明年的播种,再进入下一个循环中,几千年来,年复一年。祖先用「水」润下的性质来表达这种收藏。
这么美妙的四季景象通过什么呈现在我们面前呢?是大地!在这片无私的大地上给我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四季轮转的景象通过土呈现给我们。
现在闭上眼睛静静的想一想,自然界中除了木、火、土、金、水五种景象的变化,还有其他的元素吗?没有了。生发到一定阶段进入生长的状态,生长到一定时期成熟了进入收获的季节,然后收藏起来,为再次生发做准备。每一个季节各司其责,该来的时候准时来,结束的时候一刻不停留。
四季必须有序的放在一起才是一年,所以「五行」是气的五种状态或五种表达方式,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实现了「整体关联、动态平衡」。
木、火属阳,金、水属阴。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春夏为用,秋冬为体。《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春夏养阳就是促进用的发挥,生发、积极、热烈、开合;秋冬养阴就是把体涵养得更好,收敛、宁静、进补、闭合。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自然之道就是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