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市皇姑区有一个三代五口人从事环卫工作的“橙色家庭”。1982年,当时20岁的吴成菊接母亲的班成为一名环卫工人,一干就是30年,其间先后获得沈阳市劳动模范、沈阳市优秀员、沈阳市清扫状元等荣誉。全力支持妻子工作的袁宝明在2004年也进入环卫系统,在清扫一线岁时也成为一名环卫工人,并在环卫系统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12月14日,沈阳最低气温-20℃,但在凌晨四点半的街头,身体感受到的寒冷要比实际温度更强烈,帽子、羽绒服这些避寒神器也都神奇不在。
在位于皇姑区塔湾街的明廉城管所中海垃圾压缩站,57岁的袁宝明穿着橙色的环卫棉服正在敞开大门的库房里打扫卫生,身旁是一辆已经处于工作状态的垃圾压缩车。
与很多清晨上班的环卫工人不一样,在压缩站值班的袁宝明4点钟就起床了,他先启动了垃圾压缩车,然后又将站里的卫生彻底打扫一遍。四点半时,他已为即将开始的忙碌做好了准备。
天还是黑的,但这里的工作却要在天亮前完成。很快,一辆接一辆的清洁车被推进库房,袁宝明一次又一次地打开压缩车的车厢,并时不时地与运送垃圾的保洁人员打着招呼。
7点钟,随着一位接班同事的到来,袁宝明结束了24小时的工作。两天后的早7点,他会准时来接自己的下一班,迎接另一个24小时。
再与袁宝明见面已是下午1点钟。经过一上午的休息,袁宝明的脸色恢复了红润,但风吹日晒的痕迹仍然依稀可见。
“压缩站敞着大门,虽然看着跟露天一样,但怎么也能挡点风啊,比以前在大街上清扫时的条件好多了。我2004年开始干环卫工作,在清扫一线年,因为年龄大了,前年所里把我调来看压缩站,三天一个班,一班送走三车货。”说起自己干24小时休息48小时的工作,袁宝明很满意,也很感激所里对他的照顾。
“我媳妇开始干环卫工作时,连工作服都没有,后来发一个马甲都美了半个月。你看现在,棉衣、棉裤、棉鞋、手套什么的全都发,而且冬天发的都是防风防雨的棉服,劳保比以前强多了。以前冬天扫雪时,我得先用方便袋把脚包上,然后再穿鞋,扫到一半鞋就全湿了,脚都冻僵了。你看现在,冬天发的鞋多保暖啊,跟部队战士穿的差不多。”凌晨四点半就上岗,在-20℃的严寒中一站就是两个半小时,但袁宝明对自己的工作条件很知足。
听了丈夫说的线年的吴成菊有些羡慕,“我这一退休,什么好事都来了,服装越发越好,待遇越来越好,还有年假呢。”
1982年,20岁的吴成菊接母亲的班成为一名环卫工人,直到2012年退休,一直在清扫一线年里,虽然她当的最大的官就是清扫班班长,但却获得了一名环卫工人所能得到的各种荣誉——沈阳市劳动模范、沈阳市优秀员、沈阳市清扫状元等证书装了满满一大纸箱。
吴成菊最辉煌的业绩是不到30岁就成为沈阳市的清扫状元,先是笔试,再自己扎扫帚,最后上街清扫,这三关不仅要求题答对、扫帚扎得好看好用、街道扫得干净,还得速度快。因为干得好,在清扫一线年,吴成菊一直扫最难扫的地段,一直干最难干的活,而每次她都会让自己负责的地段大变样。“结婚前我从来不休假,主动加班是常事。我在环卫岗位干了30年,一直没离开过大街,皇姑区1/3的地方我都扫过。”提起当年事,吴成菊非常自豪。
“新北站还没建时,她扫过新北站的后身;北行没搬走时,她扫过北行后身;金廊还没提出来时,她扫过北陵大街。黑龙江街、长江街、昆山路、岐山路、宁山路等现在辽河城管所、黄河城管所的片区她都扫过。我干清扫11年,一直都在明廉这边。我女儿干清扫时,先是在三洞城管所,后来在辽河城管所。我大概算了一下,皇姑区有一半的街道我家都扫过。”袁宝明对皇姑区的街道如数家珍。
1982年吴成菊接班成为一名环卫工人时20岁,2006年女儿袁全考入环卫系统时也是20岁。那年冬天,作为沈阳市环卫系统的劳动模范,吴成菊亲手把一件崭新的橙色环卫服穿在女儿身上。
2007年3月4日沈阳突降罕见暴雪,3月5日是正月十五,在家等女儿回来吃元宵的吴成菊只等到了女儿加班的电话,而随后她和丈夫也都加入到加班队伍中。“我清楚地记得,她连着三天都在加班,第四天回来时脸色都发灰了。”女儿进屋时,吴成菊说她也心疼,但是她更理解,“我干了这么多年,这样的事遇到太多了,我能不理解吗?心疼也得忍着。”
袁全上小学一年级时,第一次接触了妈妈的工作。当时她在沈河区上学,由于动迁需要到皇姑区三台子的姥姥家住一阵儿。袁宝明每天早晨骑自行车把她送到学校,放学时再把她接回三台子。3月的一天,上夜班的袁宝明没赶回来,第二天早晨,吴成菊在四点半就带着袁全一起上班了。因为怕孩子冷,吴成菊让袁全在街角的厕所里等着,自己上街清扫。6点钟当袁宝明赶到时,女儿已在厕所里等了一个多小时。
后来,吴成菊带女儿参加过单位组织的很多活动,不过女儿经常挂在嘴边的,总是在厕所里等着的那一个多小时,说自己小时候多可怜。
女儿提出要报考环卫系统工作,吴成菊很正式地跟她讲了自己刚当环卫工人时的一件事。
“我家住在三台子,但当上环卫工人后,我主动要求扫北陵大街,其实心里就是嫌当环卫工人没面子。上班时帽子、口罩全捂上,怕被同学、亲戚、朋友认出来。有一回我三姐到北陵大街找我,看到一名环卫工人在前面扫地就问,‘大姐,你知道吴成菊在哪儿吗?’被问的环卫工人,就是包裹得连亲姐都认不出来的吴成菊。她让女儿先想好,当环卫工人怕别人笑话不?怕掉价不?
2010年,一名记者在北陵大街看到袁全正在一丝不苟地进行清扫,就拍下了那张清秀的面孔,并以“沈城最美环卫工人”为主线进行了连续报道。当同事拿着报纸给吴成菊看时,连她都为女儿的专注所打动,“没戴帽子、没戴口罩,一个小姑娘穿着环卫服在街头大大方方地扫地,刚好就被记者看到了。”很快,女儿也像父母一样成为清扫班班长。
从2006年成为一名环卫工人到2011年出嫁,袁全参加工作的前5年,袁宝明一家三口都在清扫一线点钟,一家人起床后饭也不吃,就直奔各自的管段,六点半完成晨扫任务后,三个人又会同时回到家里吃早饭。每年除夕,很多家庭在看完春晚后开始休息,而袁宝明一家三口则在吃完年夜饭后一起上街扫鞭炮屑,袁全奔辽河城管所,吴成菊奔黄河城管所,离家最近的袁宝明直接到明廉城管所。
在家休息的时候,一家人谈论的也都是工作上的事。袁宝明会跟女儿讲以前清扫工作有多么不好干:“我刚当环卫工人时,马路边上有很多垃圾箱,有时候你这边刚扫完,那边一阵风就把垃圾箱里的纸屑、树叶全都刮出来了,你就得重扫。现在马路上哪有几个垃圾箱啊,自从提倡垃圾不落地,活儿比以前好干多了。”
吴成菊会跟女儿讲以前除雪的活儿怎么干,“那时候环卫部门没有那么多除雪设备,也不提倡头一天下雪第二天就拉走,一般都是等到开春时才清理干净。我们当时有一个要求,叫‘雪山不能戴帽’。扫完雪后一般就直接堆在路边,时间久了雪就会发黑,有的居民干脆把这些雪堆当成垃圾堆,脏水往上泼,白菜帮子也往上扔,我们就得想办法把这些雪堆上的‘帽子’清理掉。”
袁全跟父母谈论的都是哪个城管所上了新的清扫设备,哪个门店贴出了请环卫工人进屋休息的暖心字条,哪座城市又发生了与环卫工人有关的新闻。
每一次谈论后,一家人都会觉得政府对环卫工作越来越重视,社会对环卫工人越来越尊重。袁宝明说:“有环卫工人受到欺侮时,你看报纸、电视台全替我们说话。我们在清扫中遇到有人不尊重劳动或者故意破坏环境的,路过的市民都会替我们主持公道,那时候就觉得干环卫也挺受重视的。”
每天早起,每天都在别人深睡眠的时候上班,袁宝明一家人经常处于缺觉状态,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吴成菊。已经退休5年的吴成菊至今还保持着每天4点起床的习惯,但是在白天,只要有靠的地方她就能睡一会儿。袁宝明说:“有时候你正跟她唠嗑呢,突然间人就没动静了,你一看发现人已经睡着了。”
干的是环卫的活儿,谈的是环卫的事,甚至出去旅游,一家人都会关注当地的环境卫生。到大连旅游时,感慨景区的果皮箱设置合理;到北京旅游时,惊叹这么大的城市竟然扫得那么精细。用吴成菊的话说,“就像职业病似的,到哪儿都看人家的街道是怎么扫的。”
2011年,女儿袁全与同事张宇结婚后,这个家庭中在环卫系统工作的人数达到4人,对环卫橙的感情也进一步加深。袁宝明说:“现在我外孙子看到穿橙色工作服的就问我,姥爷,有你认识的没?跟环卫工人都特别亲。”
上周,《人民日报》在“暖闻热评”栏目中关注了一段环卫大爷跪地除冰的视频。视频中,一位早晨五点半就上街除冰的环卫大爷跪在结冰的马路上,用镐头一下一下地敲掉路面上的冰。当被问到跪地刨冰难不难为情时,大爷腼腆地笑了笑说:“都习惯了。”有网友感叹,“习惯了”三个字背后蕴含着多少默默的付出。
《人民日报》在评论中这样写道:“习惯了”可能只是一句云淡风轻的回应,却足以折射出劳动者的尊严和光荣。
在-20℃的凌晨四点半采访袁宝明一家,记者也记录了很多与习惯有关的碎片,情节正如网友感叹的那样蕴含着太多默默的付出,情绪也如《人民日报》的热论一样充满了劳动者的光荣。
吴成菊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的女人,在清扫一线年,从不服输。其间,曾与男同事一样抡镐刨冰、装卸除雪剂,甚至在遭遇车祸险些成为植物人的情况下依然重返一线。但是站在雪里一干就是一上午,她也会绝望,“鞋都湿透了,脚也冻僵了,可是活儿还没有干完,就得挺着干。现在一想,都不知道自己当时是怎么挺过来的。”
袁宝明是一个特别有韧劲的男人,在清扫一线年,他每天都把四点半当成红线,绝不迟到。但有一年夏天,他迟到了。“我正从小西往明廉赶,结果在华山路附近被一片积水给挡住了。我怕水淹电动车后断电,就在水里推着走。可是刚走到一半,对面突然来了一辆大货车,货车激起的水浪一下子把我拍在水里了。本来心情就不太好,再遇上这样的事,我当时就想,这人活着也太遭罪了。”
袁全是一个特别开朗的人,在清扫一线年,经常被叫成“大姐”“大姨”,但她总是回过头来用灿烂的一笑化解尴尬。她的坦然,连扫了一辈子大街的吴成菊都佩服,“别看她小,那扫帚扎得相当有样了,小小年纪就当上清扫班长,我都挺佩服她。”
因为习惯了,在-20℃的凌晨四点半,57岁的袁宝明并不觉得冷;因为习惯了,除了住院就一定会在大街上清扫的吴成菊,干了30年也没觉得自己有多苦;因为习惯了,这家人每天4点钟肯定会起床,下楼扔垃圾时会小心翼翼地放进垃圾桶,出去旅游时也会顺手把地上的废纸捡起来。
而支撑这些习惯就是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态度,吴成菊说:“干好是干,干不好也是干,为啥不好好干啊!”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沈阳:一个“橙色家庭”的凌晨四点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