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超过80%的碧生源却再陷亏损 都是减肥茶更名惹的祸?

  “不要太瘦哦”,几年前,《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在北京公交车上经常听到这句广告语,夸张一点说,耳朵都听出茧子了,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碧生源减肥茶(现已更名“碧生源常菁茶”)这句广告语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当然,也有声音质疑碧生源减肥茶涉嫌虚假宣传、屡屡欺骗消费者,甚至碧生源减肥茶广告还曾被消费者投诉。

  然而,凭借着“轰炸式”营销以及在热门综艺节目中进行广告植入,碧生源减肥茶快速崛起为行业中知名度很高的品牌。

  但碧生源减肥茶却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毛利率居高不下,近三年都在80%以上,但却经常陷入亏损状态。

  日前,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碧生源”,上市代码:发布了2016年年度报告,实现收益约为5.147亿元(人民币,以下类同),相较于2015年6.628亿元,下降22.3%;录得归属于本公司股东之净亏损6871.4万元,而2015年归属于本公司股东之净利润为9229.1万元,跌幅在174%左右。

  对此,碧生源方面表示,受碧生源牌减肥茶更名的影响,公司自2016年5月1日起至2016年11月底面临碧生源牌减肥茶全面停产的情况,造成2016年收益大幅下降。

  原来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颁布的若干《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命名有关事项的公告》的规定,碧生源的减肥茶产品必须重新注册不含任何产品功能的新名称;

  碧生源须于2016年5月1日之前获得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准的新名称,否则碧生源须自此暂停生产减肥茶产品。

  2016年11月15日,碧生源接获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准其减肥茶产品的新注册名,但碧生源已于2016年5月1日起至2016年11月底暂停生产减肥茶产品,由此导致碧生源2016年减肥茶产品销量严重下滑。

  “国家本来对保健品的监控就很严格,对于有强调功效的就更是如此,而且这种政策的变化一定不是突然来袭的,一定是有分析、酝酿的过程,这就说明碧生源对外事务、政府事务是做得比较失败的,对此没有任何预期管理,政策一出来必然是措手不及。” 凌雁管理首席咨询师林岳说。

  实际上,碧生源牌常润茶及碧生源牌减肥茶(现名“碧生源牌常菁茶”)在市场上与同类型产品竞争时具有品牌优势。

  在减肥产品的市场板块上,碧生源牌减肥茶(现名“碧生源牌常菁茶”)连续七年名列榜首,2016年市场份额为32.33%,但同比减少9.93个百分点。

  以2016年为例,《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梳理发现,碧生源牌常润茶、碧生源牌减肥茶(现名“碧生源牌常菁茶”)、减肥药品和其他业务分别贡献1.89亿、2.09亿、0.93亿和0.23亿元,占比各为36.7%、40.7%、18.2%和4.4%,可见碧生源牌常润茶和碧生源牌减肥茶(现名“碧生源牌常菁茶”)仍是碧生源收入的“排头兵”。

  但与2015年对比一下,不难发现,碧生源两个支柱产品收入都在下滑,主要受到上面提及的更名、停产影响。

  正因如此,碧生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赵一弘表示,公司在过去一年里面临的最大的风险和市场挑战即是碧生源减肥茶产品更名的影响。

  在林岳看来,由更名带来的负面影响还在持续,“因更名而停产的期间,给碧生源造成了销售的停滞,这是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

  另外,更名之后,碧生源还能否在减肥茶领域继续“独领风骚”,也成为各界瞩目的焦点,毕竟其市场份额已经显现出下滑态势。

  “作为一款主打减肥效果的茶,目前它的产品同消费者需求产生重大落差,具体来说就是,减肥需要的是功效明确的产品,但是减肥二字的取消,茶怎么能让用户达到目的呢?意味着产品实际功效与消费者期望值之间产生了鸿沟,这是碧生源业绩下降的根本原因。”快消营销专家陈海超对媒体说,“但是更深层次的是,碧生源业绩下滑事件再次折射了中国食品类保健品的运作规律,忽然兴起忽然破灭也许这是行业目前的整体缩影。产品为1,营销为0的做法也并非万能。”

  营养快线,股吧)、六个核桃和红牛功能饮料等快消明星单品都在遭遇发展瓶颈,其母公司都因为单品增长乏力而苦恼不已。碧生源也不例外,由于过度依赖主力

  入选日期:2018-03-02【上榜理由】万兴科技自3月2日入选《巨丰早参》以来涨幅达204%![详情]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毛利率超过80%的碧生源却再陷亏损 都是减肥茶更名惹的祸?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