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妈热衷广场舞 人数或超60万自创青岛特色

  简单易学的广场舞让岛城市民尤其是中老年人有了锻炼身体、交流感情的好方式。在一群活力不减的奶奶级舞者的感染下,年轻的宅男宅女们也扔下电脑加入到广场舞队伍中来。随着这股全民起舞的热潮,一股“最炫青岛风”正席卷全国广场舞坛。

  下午6时结束了一天紧张的工作,上班族们纷纷回家享受这一天中最安逸的时间,而对于安徽路附近热衷广场舞的人们来说,一天里最期待的舞台才刚刚拉开序幕。从公园南端到北端,不同的广场舞队伍依次拉开阵势,平日里安静的公园瞬间成为舞者们的斗舞场。公园最南端是姿态优雅的交谊舞队,再往北走两步是手持健身球的广场舞队,继续往北走着喊着明快节拍的队伍、手持五彩丝带的队伍尽管队伍成员们的年纪偏大,但站在斗舞场上每位成员都竭尽全力地将自己最好的状态展现出来。一直持续到晚上9时,这里都是舞者们的“地盘”,他们在这里尽情地欢笑,尽情地享受,仿佛回到那魂牵梦绕的青春年代。今年52岁的祝阿姨告诉记者广场舞让她又有了年轻时候的感觉。说到“斗舞场”,祝阿姨认为与其说是斗舞不如说大家是在这里“以舞会友”。

  在岛城的众多广场舞队伍中,中老年人一直是各支队伍中的骨干力量,但在老舍公园内记者发现不少年轻人出现在广场舞队伍的中心位置,喊着节拍同周围的一群爷爷奶奶级舞者们一同起舞,因为动作有力,活动幅度大这帮年轻人在队伍中显得非常亮眼。今年25岁的林雪就是众多年轻舞者中的其中一位,说到自己参与广场舞的原因,林雪告诉记者自己在中山路附近的一家保险公司上班,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办公室里不停地打电话联系人,根本没有活动的空间,时间一长身材走样非常严重,因此起初参与广场舞她只是为了锻炼身体保持身形,可如今这已经是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了。

  每天晚上7时开始,在台柳路与清江路附近的居民小区环形广场上都会定时地响起音乐,前来广场上跳舞的居民蹦跳着加入环形队伍中,随着音乐的节奏拍打着双手顺着圆圈前进。

  队伍中的资深成员师阿姨告诉记者,她们所居住的这个小区建成不久,在她刚刚住进这个小区的时候,小广场并不像现在这样“人丁兴旺”,很多时候她和几个老姐妹只能在这里跳独舞,慢慢地随着入住的人越来越多,广场舞队伍也越来越壮大,这才有了如今这样的规模。“住在城市里,同一栋楼里面关上门,住了几十年可能谁都不认识谁,现在能有这么个机会,和邻居们聊聊天跳跳舞,真是挺好的。”师阿姨说。

  在环形队伍中,有着许多说着不同方言的外乡人,说起广场舞的益处,队伍中的许多外乡人认为,通过跳舞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中。今年55岁的杨秀清阿姨是山西太原人,一年前从老家来到青岛和儿女同住,因为语言和当地人有着较大差异,难以很好地沟通和交流,等儿女们上班之后很长时间里她只能把自己关在家中,生活非常无趣。半年前看到小区里有跳广场舞的,杨阿姨走出家门试着加入其中,如今通过跳舞以及之后相互之间的交流,她和许多当地的居民隔阂在日渐缩小,还在队伍中找到了多位老乡,如今她再也不用担心没人聊天了。

  在随机采访了50多位年龄段在20岁至60岁之间的市民后,受访者均表示对于广场舞他们并不陌生,许多受访者表示参与过广场舞。在这种全民热舞的氛围下,青岛的广场舞整体发展势头也走在全国广场舞台的前沿。青岛市群众艺术馆培训部李雪主任告诉记者,广场舞近几年已经成为群众文化活动最重要的内容之一,2013年在青岛各区市进行推广时曾做过一番统计,当时全市范围内广场舞爱好者人数在35万左右,预计今年这一数字还将大大增加,有望超过60万。据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青岛市目前常住人口为871.51万,按此数字推算,平均每15个青岛市民中就有一个是广场舞爱好者。不仅是岛城市民参与度很高的一项公共活动,如今更是有成为青岛又一张 “城市名片”的势头,“我们不仅跳在全国范围内都在跳的广场舞,同时我们也在开动脑筋开发属于我们青岛自己的特色广场舞。”李雪主任告诉记者,如今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的广场舞中就有青岛人民原创的舞蹈,2013年由安徽省艺术馆主办的安徽省广场舞培训班,专门开设了“青岛广场舞”。来自安徽16个地市的160余名舞蹈骨干学员参加了培训。当时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不断增加,主办单位不得不把培训场地临时更换到省体育馆。

  风头正劲的青岛广场舞看似正在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发展着,但在发展的道路上也并非没有“绊脚石”。缺乏系统培训以及活动场地成为参与者们共同的难题,“现在我们学的舞大多都是自己摸索的,没有人教,我们也不知道跳的规不规范。”一些参与者担心,不规范的动作不仅无法起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反而会给他们的老胳膊老腿更添一丝隐患。除了教学资源缺乏外,活动场地也是老年舞者担心的事情,“我们不知道上哪儿能找块空地,所以只能在小区里边找个边边角角的地方跳,就怕会吵到人家。”不少老年广场舞参与者在接受采访时表达相同的疑虑。

  青岛海慈医院保健科魏陵博主任认为,经常进行舞蹈,对人心血管和呼吸系统都是良好的锻炼,具有改善心肺功能,加速新陈代谢过程,促进消化,消除大脑疲劳和精神紧张,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延缓衰退,提高人体的活动能力等良好的健身作用,练习时对大脑神经的不断刺激,具有减缓记忆力减退的功能,可以达到良好的健脑效果,从这些方面看广场舞还是有很多益处的。

  对于参与者担心的锻炼时间选择等问题,魏主任认为时间的选择应当遵循人体信号反应,如果跳完之后感到身体放松、心情愉悦那说明起到了很好的锻炼效果,相反如果跳完后感觉身体疲惫很长时间无法缓解那么就要注意减少活动时间。

  对于场地难寻的问题,记者咨询了青岛市体育局,群体处相关负责人李处长表示全民健身一直是市里关心的大事,将力争在2015年将我市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提高至2平方米以上,各区、市全部建有中等规模的全民健身中心,五市城区建成 “15分钟健身圈”,城市社区打造 “8分钟健身圈”,基本实现城乡社区健身设施“全覆盖”。现阶段市民可以登录体育局官方网站或到安卓手机软件平台免费下载健身电子地图,找到离自己最近的健身场地。(记者 王晓先 摄影 杨博文)

  排舞、圈舞、球舞、彩带舞,12步、16步、18步看似简单易学的广场舞实际上也有着非常多的门道。不过这些连头脑清楚的年轻人都捉摸不透的复杂舞种,对青岛广场舞大妈们来说“那都不是事儿”。在掌握这些全国范围内最热门的广场舞后,如今青岛的广场舞大妈们更热衷于开发和推广具有青岛特色的广场舞,在大妈们的集体努力下如今首批16支专属青岛的广场舞已经出炉,并正在全国推广中。

  临近傍晚,走在岛城的多处公共聚集地,广场舞队伍随处可见。除了整齐划一的排舞和圈舞以外,上下翻飞的柔力球,婉若游龙的彩带,各种借助道具的健身舞显示出别样的美丽。常年在老舍公园锻炼的黄大妈告诉记者,跳广场舞也就是这5年的事情,过去大家的锻炼方式多是压压腿、伸伸腰这些简单的动作,从5年前开始有人拿着录音机来公园放歌跳舞,一开始大家还觉得很奇怪,不好意思跟着跳,等尝试着慢慢跳了一阵后才发现这种简单易学、对肢体柔韧度要求不高的舞蹈,对他们来说是极佳的锻炼方式。

  “起初就是随便跳跳,没有什么正规不正规的,这两年就开始有教程了,8步舞、佳木斯舞步什么的,慢慢地又有了柔力球、彩带这些道具舞。”记者查询了解到,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比较火热的广场舞包括排舞、圈舞、球舞以及彩带舞几种,而这些舞种在岛城均能看到。

  红丝带、大花伞甚至是小马扎,在老舍公园和榉林山公园附近记者看到许多人在跳广场舞时使用到这些道具,这是什么形式的广场舞,记者四处查询也不得而知。在询问了正在跳舞的市民后,有人告诉记者,这些舞蹈并不是和其它舞蹈一样从省外传进来,而是由青岛人自己原创而成。“这是咱地地道道的青岛广场舞,可不是学人家外边人的。”在榉林山公园锻炼的李秀兰阿姨告诉记者。

  在看过大妈们跳过的青岛原创广场舞后,记者发现这些舞蹈的编导十分专业,音乐节奏和舞者的步点十分切合,细节的舞蹈动作以及整个队伍的协调性都要比一些草根阶层自创的广场舞看上去优美。这些原创青岛广场舞是何人所创?带着疑问记者咨询了许多跳舞的市民,但受访者大都表示他们一直是跟着跳,至于是何人所创他们并不知道。但还是有些市民在不经意间透露了一些线索,“老陈跳得挺早的,我就是跟她学的,听她说她是跟着群众艺术馆的人学的。”在榉林山公园一位跳舞的市民告诉记者。按照市民提供的线索,记者联系到青岛市群众艺术馆培训科,在听完记者的描述后,李科长表示 《马扎舞》、《丝带舞》和《花伞舞》确实都是由群众艺术馆的舞蹈老师们编导创作,除了这三支广场舞外,在2013年还有13支属于青岛市民原创的广场舞出台,分别是《秧歌扇子舞》、《双人对舞》、《纱巾舞》、《拍打舞》、《气功舞》等,连记者之前见过的3种广场舞,目前专属青岛市民的广场舞已经有16支。

  青岛原创广场舞与全国范围内热传的其它广场舞相比有何独特之处?对此李科长认为,舞美方面青岛广场舞非常注重,同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青岛广场舞之所以敢称原创,是因为从编导组的成员到每一支舞蹈所用的配乐全部都是青岛“特产”,绝无第二家。这些都说明了青岛广场舞在编撰时的用心,但这还不是其最大的特色,“我们的每一支舞蹈都不是没有来由的,每支舞讲述的都是一个青岛故事。”李科长给记者举例,《纱巾舞》讲述的是青岛的红飘带,《气功舞》讲的是美丽的崂山景色,不同的是这些故事都是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表达的。

  跳个广场舞,还能交交朋友,有人诉说心事,排解寂寞孤独的负面情绪。这对很多中老年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健康的晚年生活方式。而对年轻上班族们来说,广场舞给他们带来的更多是困扰。

  家住洛阳路的程先生告诉记者,因为住处紧邻海琴广场,每天晚上把窗户打开,屋里的声音比广场上还要大。忙碌了一天根本没办法很好地休息,在客厅里看电视都要把声音开得很大,就连打电话都要躲到厕所里。“我们不反对老年人跳舞,可是为什么一定要把声音开得那么大?他们想在黄金时间锻炼,我们也想在那个时间段安安静静休息一下。”不少年轻受访者向记者表达内心的想法。 城市管理者要做好引导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学教授崔凤认为,广场舞的发展在某些方面是社会和谐和进步的表现,它丰富了中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让更多的人走出家门融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至于产生的种种矛盾崔教授认为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里,不同的人群自然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和生活习惯。爱好健身,无可厚非;喜欢安静,情有可原。想要解决矛盾需要双方彼此换位思考,城市居民作为社会公民,都要胸怀公德意识,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多替他人着想。同时非常关键的是城市管理者要做好引导与管理,让不同的人群都能接受公序规范,和谐相处。 [ 人物 ] 夫妻“编导组”出彩青岛舞 16支舞蹈讲述了16个极具青岛精神的故事,如此优秀的舞蹈离不开编导者的用心和努力。在李科长的引荐下记者见到了青岛广场舞的“编导组”,今年50岁从青岛歌舞团退休的李敏和丈夫周建群,整个编导组只有这一对夫妻档。“当你决定成为一名舞者的时候就决定了你这一辈子都和舞蹈分不开,从歌舞团退了之后在家闲着的时候对我简直就是一种煎熬,因此群众艺术馆的李科长邀请我编导青岛广场舞后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李敏告诉记者,当时答应得痛快,可当她真正进行广场舞编导的时候,才发现并不像她想的那么容易,广场舞在全国范围内都已推广得十分广泛,想在舞美方面出彩已经非常困难,思来想去他们想到将青岛文明精神融入到舞蹈中,充分发挥每一个小道具的寓意,用肢体语言讲述青岛故事,这才有了现在的16支青岛广场舞。

  说起创作青岛广场舞的过程,李敏表示创作这16支舞蹈用了她和丈夫三个月的时间,而这三个月也是她和丈夫经历的工作强度最大的三个月。“我和丈夫都有些完美主义,容不下一点瑕疵,我记得是在找舞曲的时候,最后的几首歌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青岛歌曲,有人建议我们不如用别的试试,可我们尤其是丈夫坚决不同意,因此有三天三夜的时间里我们从早到晚都在听各种曲子,最后简直都有些幻听了。”李敏笑着告诉记者,虽然创作的过程比较艰苦,但看着如今收获的丰硕果实,全青岛的老百姓们都在跳他们编导的广场舞,有再多的辛苦如今也都值了。 相关链接 原创“青岛STYLE”

  成绩斐然但青岛广场舞原创的脚步却并未停歇,青岛市群众艺术馆李雪告诉记者,今后还会定期推出独具青岛特色的广场舞,但一支好的舞蹈需要好的创意,这些就需要大家集思广益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做到的。所以如果你有好的舞蹈创意或者想为青岛广场舞推广出一份力,欢迎拨打热线与我们联系。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青岛大妈热衷广场舞 人数或超60万自创青岛特色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