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热衷于养生保健,尤其是老年人。秋冬时节,不少老年人除了讲究改变生活习惯、顺应时节改善膳食结构外,还会特意选购一些保健品,难免被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开发区市场监管分局总结近期发生的几例养生消费投诉,提醒大家要增强分辨能力,特别是切莫轻信所谓的免费旅游、免费体检、高额投资回报等,以免上当。
李奶奶住在中沙社区。上半年的某天,她买菜时遇到一位姑娘。对方递来一张传单,说公司正在开展养生讲座,只要参加就能免费得到一副老花镜。第二天,李奶奶按地址找了过去,发现是在一家高档酒店的宴会厅。她到达时,现场已经坐满了老年人。主持人正声情并茂、郑重其事地向大家介绍一款理疗枕,号称“可以排毒、降血脂、助睡眠……只要坚持用,三高问题都会解决。”
讲座结束,李奶奶真的领到了一副老花镜,在工作人员要求下留了电话,说是便于下次讲座时再通知她。之后,李奶奶又陆续参加了几次活动,每次都能抱着礼品回家,包括鸡蛋、保健鞋、洗衣液、蓝莓汁等。渐渐地,李奶奶心动了。在一次讲座后,她咨询工作人员:“我有高血压,用这个理疗枕有效吗?”对方连连点头:“只要坚持,过个半年到一年的样子,就会有明显效果。”最终,李奶奶花了5000元把理疗枕带回了家。后来,在工作人员的接连推销下,李奶奶又买了其他几种具有降压、降血糖功能的保健品,期待“一起用效果更好”,陆续花了三万元。
从那以后,李奶奶每天认真服用保健品,坚持使用理疗枕。可是半年过去了,她的血压一点都没降,血脂还比过去高了不少。气呼呼的李奶奶想上门找对方,才发现根本不知道对方的办公室在哪儿。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近年来,一些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公司主要销售对象虽然还是老年人,但宣传重点逐步向单一老年群体健康转为全家人身体健康,这会让一部分老年人更容易心动,更舍得为家人花钱。需要注意的是,保健食品即使可以调节机体某些功能,适宜于特定人群,但总归不是药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凡出现增强免疫力、防癌、抗癌、治疗高血压等表述的保健产品,无论在商超等实体店,还是通过网络、会议等形式销售,都不要购买。如遇到投诉可拨打12345。
王阿姨住在沿江某小区,因为不理智大量购买三无保健品,家人怎么都劝不好,无奈向开发区市场监管分局投诉求助。
今年6月,王阿姨参加了某理疗店组织的免费游安吉活动,草草游览一圈景点后,被导游带到一个养生基地。工作人员向大家推荐一款果胶冲剂,称“只要坚持吃,就能清除血管垃圾,延年又益寿”。对方还说,这款产品“获得过全球五大养生机构认证”,之前还“获得国家权威大奖”,并用PPT展示获奖证书。
王阿姨随后花6000元购买了两个疗程的果胶。那之后,王阿姨还陆续多次参加这种免费旅行,每次都买回了各种保健品,回来就推荐给女儿吃。女儿发现这些产品的包装印刷都很粗糙,大多没有注明生产厂家地址,也没有标注具体成分,认为都是三无产品。女儿的劝说,王阿姨一点也听不进去。
不久前,王阿姨的外孙生病了,咳嗽得厉害,王阿姨就把果胶营养餐喂给宝宝吃。被女儿发现了,当场又吵起架来。“孩子还不到一周岁,哪能吃这些啊。”
为了阻止让妈妈胡乱购买保健品,王阿姨的女儿找到了开发区市场监管分局寻求帮助,当天,还带来了妈妈购买的部分保健品。工作人员查看外包装,发现这些产品虽然功效吹得天花乱坠,但是却没有“蓝帽子”,也没有生产许可证编号。“保健食品本质上也是食品,所以外包装上应有以SC打头的一个16位食品生产许可证号;同时,如果是保健食品的话,上面还得有保健食品的标志,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蓝帽子’,底下应标有国食健字打头的保健食品批准文号。这些产品什么编号都没有,肯定不是正规产品。”听了这些,女儿心里有底了,第二天,又带着王阿姨来到市场监管分局。这次,王阿姨总算听进去了。不过,由于当时购物没留小票,而对方工作人员的电话也已经转为空号,王阿姨只能自认倒霉。她表示,回家后就把这些“保健品”都丢掉,以后再也不贪便宜参加这种免费旅游了。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面对所谓的免费体验旅游、免费赠送、打折促销等情况,老年朋友应理性对待,多加思考。天下没有白吃的馅饼,打着免费招牌的出游,最终羊毛出在羊身上。贪图免费或便宜,反而会花大价钱。另外,子女也要常回家多陪伴父母,多了解老人的近况,有问题也能及时发现、及时干预。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这些关于养生的糊涂消费老年人一定要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