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有了养生的意识。养生一词,最早可见于《庄子·内篇》。从先秦诸子对养生观念的表述可看出当时人们对养生的重视程度。到了《内经》,可谓对当时的养生理论及实践进行了一个大总结,从医学的角度来讨论了养生问题。及至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在著作《伤寒杂病论》中不仅建立了中医学的理法方药的理论体系,还渗透了其养生学的观念。相对于辨证论治思想体系,学者对仲景养生思想的研究较少,并未成系统。但我们不
周亦农,孙玉冰;浅析《伤寒杂病论》中的预防思想[J];中国医药学报;2003年05期
顾武军;《伤寒论》治未病思想浅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张明渊;李金田;;从仲景方谈《伤寒论》治未病思想[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张玉苹;;张仲景治未病思想探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陈红锦;胡智亮;顾宁;谷云飞;曾莉;;大肠癌高危患者粪便P53基因检测与中医“治未病”理念[J];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07期
周宝宽,李德新;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论述与调治考辨[J];中医药学刊;2003年02期
朱美香;;张仲景“治未病”的预防医学观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年10期
孙磊;王兴华;;《伤寒杂病论》治则学说的现代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0年09期
张丽艳;曲道炜;;《伤寒论》治未病思想探微[J];吉林中医药;2011年05期
许前磊;基于“治未病”理论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应用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朴敏哲;对亚健康状态具有干预作用的方剂配伍规律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8年
冯长卓;论张仲景“治未病”学术思想特点[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年
陈景颖;基于《伤寒论》差后劳复理论探讨小儿久咳辨治规律[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何丽清;中西医结合对肾气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未病干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刘乐洋;护肠清毒结肠定位控释微丸的研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丁玲辉,杨海航;藏族传统养生学的特征[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1997年02期
昊明;话说中华养生——魏晋南北朝篇[J];养生大世界;2005年07期
刘洪宝;谈谈“平衡论”学说在养生学中的指导意义[J];医古文知识;1997年02期
李戎!成都610075;建立养生学二级学科的设想──兼议养生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属性和范畴[J];中医教育;2000年04期
孙守信,石淑慧;《黄帝内经》养生学思想探析[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陈德春;;养生学的定位定格定名[A];2010年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李土生;;传统文化与养生[A];2010第二届中国老年保健(产业)高峰论坛文集[C];2010年
郝鼎国;郝晓明;;皇甫谧遗著对“养生学·治未病”的开示[A];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C];2011年
张国玺;;中医的养生理念与方法[A];2011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文集[C];2011年
蒋力生;;道教养生述略[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柳永敏;许成豪;;浅谈朝医养生观[A];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遗传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张国义;黄琼章;;“三才养生散”养生防治衰老的体会[A];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创新优秀论文集[C];2002年
周文泉;李浩;;养生学与康复医学研究的发展成就与展望[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张文高;王姗姗;;中医时间养生学概要[A];2004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董明兴;;重温《内经》养生学思想在指导防病中的现实意义[A];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论坛暨第二届黄河心血管病防治论坛资料汇编[C];2011年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医院主任医师 苏凤哲;一日三茶保健康[N];保健时报;2010年
杨锋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春天宜养神[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邓铁涛;上工治未病 养生可添寿[N];健康报;2008年
河南省中医院 毛德西;《吕氏春秋》的养生观[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刘朝贵;海峡两岸《黄帝内经》养生思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马屹正(Craig Mitchell);《伤寒论》神志证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裴新军;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癫痫的机理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姜智文;《伤寒论》在台湾的发展史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郭志杰;“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与《伤寒论》中的下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王建东;《伤寒论》神志病症辨治规律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赵永明;“天癸”的古今文献资料整理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廖明波;《伤寒论》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年
任小燕;健脾益肾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两虚挟浊型的理论与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