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领悟道家思想:你越懂老子这3种智慧离成功越近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在我看来,是因为曹雪芹认为这段话包含了《道德经》中的三种道家智慧,而甄士隐正是在悟懂了这三种智慧之后,跟着跛足道人飘飘而去。

  曹雪芹认为世人越懂这三种智慧,就会越懂人性,离真正的成功越近。那这三种道家智慧分别是什么呢?

  在《红楼梦》第18回,贾元春回家省亲的时候,说“今富贵已极”,这说的正是她和贾家,都处在持而盈之的“溢满”状态。

  然而那个时候的元春和贾家,都不知道“不如其已”。不懂得及时停下来的后果是,元春在省亲后没多久就倒下了。

  曹雪芹给她写了一段曲词:“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从曲词可以看出,元春在命赴黄泉之后,才明白其实要退一步、尽早从名利场抽身。她把这个用生命换来的教训,托梦告诉父母,只可惜贾政(元春的父亲)他们却没能及时领悟。

  甄士隐注解的“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正是贾家的写照。

  秦可卿死前曾托梦给王熙凤,劝诫她要带领贾家做到以下两点:1、在祖坟附近多买田地2、在祖坟附近的田地上设立书塾。

  那时候,国家崇尚“孝”的文化。贾家即使是被抄家,但是因为他们的“孝”,所以在他们的祖坟边缘的田地是不会被没收的。而只要还有书塾,贾家的后代依然有通过教育东山再起的机会。

  如果元春、王熙凤和其他贾家的人当时能考虑并做到这两点,贾家也不至于在被抄家后万劫不复。

  曾经“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家,金银财宝多到数之不尽,而作为贾家当家人的王熙凤,更是通过放利银和操办官司等一切方法搜刮银子。在外界看来,贾家是何等的富贵。

  然而“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花钱大手大脚、注重排场的贾家每况愈下、入不敷出,后来更是每年都亏几千两银子。

  最终,贾家人都守不住满堂的金玉。后来被抄家后,王熙凤和贾宝玉等人更是穷到沦为乞丐。

  本来从富贵人家变成乞丐已经够惨了,更惨的是他们还要遭受众人的嘲笑和指责,成为千夫所指的恶人。

  这跟今天的很多“富二代”和“富三代”的情况很像。很多“富二代”和“富三代”就活成了贾家那些纨绔子弟的样子,所以最终也步了贾家人的后尘,验证了“富不过三代”这句话。

  可见“金玉满堂,莫之能守”,没有人能永远地守住财富,“财散人聚”才是王道。

  如果贾家懂得“财散人聚”,把财富散发给更多的人,让他们受惠,别人自然会聚集在你的身边帮助你。合聚众人之力,贾家的悲剧说不定就可以避免。

  在《红楼梦》第46回写道,贾赦意图强娶贾母的丫环鸳鸯为妾,可惜未能如愿。他放下狠话说,只要贾母一归西,就会对付鸳鸯。鸳鸯哪怕是逃到天涯海角,都逃不出他的手心。

  因为贾赦依仗贾家是富贵人家、自己又是一等将军,有钱又有势,所以目中无人。

  后来,贾赦为自己的骄傲自大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最终沦为阶下囚、把锁枷杠。

  不止是贾赦,贾珍、贾蓉和贾琏等人,也凭借贾家有钱有势、胡作非为,最终都自掘坟墓。

  可见,“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富贵了以后,贾家的人骄傲自满、任意妄为到荒唐至极,所以他们最终的下场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由此可知,贾家其实是假的贵族。能做到“富而不骄”,才是真正的贵族应该有的样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甄士隐注解的《好了歌》,切合了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的三种道家智慧:“持而盈之,不如其已”、“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和“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非常认同老子的这三种智慧的。在他看来,贾家的人如果能读懂《道德经》,能领悟到以上那三种道家智慧,是可以避免日后的悲剧的。

  而彻悟了这三种智慧的甄士隐,最终离开了眼前的苟且,选择了远方,避免了日后的悲剧。

  曹雪芹通过在《红楼梦》中展示老子的道家智慧,就是想警示世人:“当你越懂得运用这三种道家智慧,就越懂人性,越真正的成功越近”!

  对于《红楼梦》和老子的《道德经》,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欢迎在下面留言和我互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从《红楼梦》领悟道家思想:你越懂老子这3种智慧离成功越近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