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日,当很多人还蜷缩在家里“冬休”的时候,城市中却活跃着一群爱跳舞、跳操的人。宽阔的广场或空地、公园的长廊都是他们活动的场所。
这些人有的是由居委会、街道组织在一起的,有的则是自发组建的健身团队。休闲健身的同时,他们也成为了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清晨或傍晚,在公园长廊或小区的空地上,只要有一两组音响、三四个喇叭,便能构成一个露天舞场。人们从四面八方聚拢来,笑脸相迎、互相问候,然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或蹦蹦跳跳,快乐洋溢在每个人脸上。
于阿姨退休后,一直帮子女看孩子,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只有到了晚上八点以后,她才迎来一段属于自己的休闲时光,她和很多年长或同龄的阿姨们在广开街文卫科的组织下组建了一个舞蹈队,由她亲自去老年大学“学艺”,回来再教给大家。大伙儿都亲切地叫她“于老师”、“于姐”。
于阿姨平常的活动地点是本市某小区门口的空地,这里每天晚八点左右就会变得热闹非凡,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有步行来的、也有骑电动车来的,其中有位家住汾水道的宋大夫,白天要去上班,晚上吃了晚饭就往这儿赶。“我们最早是在永基商城那儿跳,后来还去过南开公园,现在跳到了富力城,别看我们爱跳舞,但只要到了孩子们中考、高考的时候,我们就是瘾再大也绝不出来扰民。大家都很有毅力,说实在的,每天就这点时间是属于自己的,别的时候都得照顾家、帮子女看孩子,哪有自己的空间呢!”于阿姨说。
音乐声响起,阿姨们虽然服装各异,但是步调却十分一致,脸上洋溢的笑容也是一样的。播放的音乐有比较传统的民族歌曲,也有时下最流行的“潮”歌,踏着音乐节奏,阿姨们向前退后、转身抬腿,每个姿势都有板有眼。“凤凰传奇的歌我们都爱跳,还有什么《套马杆》、《我从草原来》、《骑车到拉萨》我们也都跳,最爱的是那个‘小小的人儿啊,风生水起啊······’一听到这个音乐,我心情就特别好!”一位身穿蓝色外套的阿姨笑着说,“有一百多首歌了,每首歌都有配套的舞蹈,都是于老师从老年大学学艺回来教给我们的!”一位七十二岁的老奶奶说道:“整天闷在家里有什么意思,我乐意出来跟大伙儿聊聊,跳跳舞就觉得身子骨也灵活了,人也感觉年轻了,而且跳起来也不感到冷,反倒更热乎了!”
几年来,她们的“广场舞”已经吸引不少人加入其中,大家也成了很好的朋友,还经常组织一些去天津周边旅游的活动,有时也会给一些活动做“表演嘉宾”,敲鼓、扭秧歌都十分在行。谁要是生病没来,大伙儿还都惦记着。在于老师的组织下,舞蹈队还参加了许多比赛,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以前在市教委教研室工作的王葆荣,孩子在北京工作,退休后她和老伴儿都备感寂寞,与“太韵舞”结缘纯属偶然。“一次我俩到水上公园散步,碰到了正在跳舞的聂松涛老师,我们被他跳舞时的愉悦深深地感染了,从此我们老两口就加入进来,跳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真的很开心,我们的团队从最开始的几个人,现在已经发展到一百多人。”王阿姨兴致勃勃地说。
到底什么是“太韵舞”?这种舞蹈究竟有怎样的魅力能让王阿姨跳得如此开心呢?笔者带着几分好奇,于冬季某日清晨跟随王阿姨来到水上公园的湖畔,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既有上岁数的大爷大妈,也有正值中年的叔叔、阿姨。只见他们每个人随着舒缓的音乐,翩翩起舞,看起来又像是在操练武术,舞姿柔中带刚,“我们练习的‘太韵舞’,是我从网上下载歌曲进行编舞,然后刻成视频光盘,供大家观看学习。”带领大家跳舞的聂老师介绍道:“这个舞其实是将太极拳和舞蹈结合在一起,里面也融入了体育的元素,而且呼吸也很有讲究,要跳出一种吐故纳新的感觉。”聂老师以前是做广告工作的,今年61岁的他看起来全然不像这个年纪的人,他穿着一身白色运动服,头戴一顶Hiphop风格的帽子,十足的都市潮人范儿,“跳舞在强身健体之余让心态和身体都变得年轻不少!”除了新潮前卫,聂老师还特别爱好文学,在教大家练舞的过程中,他没少费心思,“我希望大家能够用文学来跳舞、多点哲思,把生活也过得像艺术一样精彩。”
除了带来快乐,“太韵舞”也给大家带来了健康。笔者利用舞蹈间隙与跳舞的大爷大娘们攀谈起来,通过聊天得知,队伍中有不少是带病出来锻炼的,有心脏搭桥的、也有身患癌症的,“别看天气冷,跳起来就不冷了,还能治病呢,我以前吃了很多种药,总是提不起精神,自从出来跳舞、活动,就觉得气力比以前强了,想要不吃药,就得坚持锻炼,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不行,那样看不出效果!”一位穿蓝色防寒服的阿姨说道:“这么冷的天气,大家都是真的感到受益才会起大早出来跳的。”“和大家一起跳舞,这种气场特别好,感到自己年轻了,去了暮气,跳得有滋有味的,一天不来我就感到不舒服。”年过七旬的王大爷乐呵呵地说。
卢女士退休之前在出版社工作,退休后就经常到公园晨练,渐渐认识了一群“好姐妹”,自发组成了小型舞蹈队,“大部分人都退休了,现在虽然天气冷,但大伙儿都特别有毅力,没有什么今儿来明儿不来的现象,每天这一个半小时,都是在愉快中度过的。”
早上八点左右,公园长廊的亭子中,她们就已经按照队形站好,穿着羽绒服、带着毛线帽,跟着音乐一套一套地跳,每一套都有其特点。录音机里传来优美的旋律,既有《大地飞歌》,也有《南泥湾》,踏着音乐的节拍,她们或手搭莲花状、或模仿孔雀的姿态,扭腰摆胯都像模像样,别看很多人都已年过六十,但姿态依然优美动人,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笑得十分灿烂,“卢老师选的都是特别悦耳的音乐,我们在家跟着网上视频学习,然后自己出来跳,这个过程挺有意思的,每天听到音乐声响起,我这精神劲儿就来了,心情特美!”一位戴着口罩、包着头巾,穿着大红袄颇有“民族范儿”的阿姨说道。
“我们人不算多,三十几个,但能在一起跳舞就是缘分,舞蹈动作也是挑不太难的,有民族舞的动作,也有健美操的动作,为的就是锻炼身体、身心舒服,出来就是和在家憋着不一样,在公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整个人都清爽了。”卢女士边说边招呼着大家再跳下一段,“姐妹们,喊起来!嘿!哈!”爽朗的声音十分响亮,喊出了她们的好心情。
今年68岁的钳秀伶是“老人家跃远里晨练队”的骨干,队里很多老年人都喜欢她开朗的性格,“其实是受我老伴儿的影响,他原先是这个团队的组织者和积极倡导者,且热心地奔走在南开区的各个小区之间,为大家传播健康知识、为老年人组织活动。”但几个月前钳女士的老伴儿不幸辞世,队里一下子少了主心骨,更少了一位热心的联络人,“以前为了组织大伙儿活动,他没少费心思,而且是一一打电话通知,搭了不少电话费,他这一走很多人都非常惋惜。”于是,钳女士接过了老伴儿的接力棒,继续为这个队伍无私奉献着。
提到“老人家跃远里晨练队”,钳女士特别有感情:“我们团队大约三四十人,都是年龄在五十岁至七十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原先只是晨练,现在吃完晚饭后,大约七点半左右都有人练。”“老人家跃远里晨练队”锻炼的内容以“回春保健操”为主,“这是从北京传过来的一套操,一共60节,我们跟随光盘一节节地学习,40分钟做下来,从头到脚,包括鼻子、耳朵、眼睛各个关节、器官都能活动到,非常舒服。而且动作舒缓,简单易学,很适合老年人做。”这套健身操的确起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有位50多岁的女士,原来是一位半身不遂患者,她从今年夏天开始跳操,一直坚持到现在,越练越有劲头,现在走起路来跟正常人一样了。”坚持不懈,是“老人家跃远里晨练队”每位成员遵守的信条,“雷打不动,无论下雨甚至下雪天大伙儿越练越起劲儿,空气好,跳操的质量就更高,对身体更有益处。”钳女士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