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强调“推动课堂教学革命”。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革命的实质是落实“在改进中加强”的总体要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达到优化课堂生态和强化教学质量的目标。任何教学改革只有经过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教育成果。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革命的第一资源,课堂教学革命的概念中包含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张扬教师主体性的要求。江南大学在“启拓教学”的改革实践中,将师资攻坚作为思政课课堂教学革命的抓手,从明确使命、团队协同、勇于革新三个方面对提升教师主体性的路径进行了探索。
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革命既是一次整体性深度教学改革,更是一场关乎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靶向式攻坚战。只有明确高校思政课教师独特的主体使命,激发教师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才能实现思政课新作为、展现新气象。高校思政课教师独特的主体使命生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的制度规定,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性:“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任务就要跟进一步。”教师作为思政课课堂教学革命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主导者,肩负“进教材”的政治使命、完成“进课堂”的教学使命、实现“进头脑”的育人使命。
首先,明确教师主体“进教材”的政治使命。高校思政课是我国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的重要标志,思政课课堂教学革命不能舍本逐末,一味追求新颖的教学形式,而是要始终紧扣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的政治使命。思政课教师是高校落实“讲政治”这一核心理念与根本要求的专业队伍与骨干力量。因此,必须强化教师政治使命,将学生的价值塑造和政治信仰培育作为教师全部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旨,要求教师全面把握教材体现的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自信,坚守政治上的坚定和信仰,更积极地学习和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自觉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更加自信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和信仰养成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其次,明确教师主体“进课堂”的教学使命。当前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革命最为紧迫的任务是用好新教材,落实从“进教材”到“进课堂”的使命转换和战场转移,用国家统编教材教育武装青年大学生。教师是完成“进课堂”任务的核心,“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关键是教师能否准确完整地解读、阐释和丰富“教材体系”,制定出具体、详实和鲜活的“教学体系”。因此,必须组织教师协同合作,深耕教材专题,充分调动教师主体意愿和充实教师专业知识,激发教师深入备课的热情,实现教师专业知识体系和教材体系的有机耦合,把教材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知识和价值体系。
再次,明确教师主体 “进头脑”的育人使命。课堂教学革命最终要在学生头脑中掀起头脑风暴,实现“进头脑”的育人使命。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革命强调教师的主体能动性,这并非“教师中心”,而是强调通过教师主体教学理念、方式和技术的转变,实现“学生中心”的课堂生态变革。因此,教师必须以问题导入驱动学生思考,以现实问题激活理论思考,贴近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回应学生思想的困惑,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态度转变,从被动听课、应付学分要求,到真切感受思政课与自身成长成才的密切关系,从而抬头听讲、主动学习,最终实现从“信自己”到“自己信”的信仰养成,引导当代大学生自主生发价值认同和信仰归属。
建构师资协同团队,盘活思政课师资,发挥团队优势,是解决思政课教师队伍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江南大学推行“启拓教学”改革,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建构“专题—教研—发展”三位一体的协同式团队,发挥教师团队的集聚优势、集群优势和集成优势,形成共进合力。
首先,以专题协同发挥团队集聚优势,释放教师多样性的红利。近年来,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总体上不断壮大,更多新生力量的加入为发挥团队多样性集聚优势奠定了基础。江南大学“启拓教学”的改革措施是将教材体系转化为专题式的教学体系,突出教师的优势互补和强强协同,针对不同专题配置最适合的教师,发挥教师的专业研究特长,实现专题教学的深耕细作,以协同实现整体效果最大化,从而让思政课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思想盛宴。在专题协同备课机制上,为同时保证教学的整体连贯性和专题解读的深刻性,“启拓教学”建立“纵横交错”备课制度,每月两次的通盘式集体教学研讨成为常态,辅之以形式多样、时间灵活的专题小组内部深度备课。目前,“启拓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已根据《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打磨出14个“有料、有理”的专题教案,完成了“有颜值、有内涵”的14份专题教学课件,形成了《教学指导参考书》,其中既有贯穿始终的理论逻辑,又体现了不同知识背景和研究专长的教师的教学精华。教学改革的实践显示,由教师团队专题协同授课,是化解“一竿子到底”“单兵作战”的传统通盘式教学的“审美疲劳”和“边际效应递减”难题的有效路径。
其次,以教研协同发挥团队集群优势,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团队的集群优势体现在将多学科教师队伍与马克思主义学科进行精准对接,形成多层次的“教”“研”良性互动,搭建具有粘性的教研团队,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减少有生力量的分散和流失。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科研的桥头堡,聚合了多种专业学科背景的教师。但现实中存在的“学科归属感不强”“科研和教学两张皮”现象,既不利于马克思主义学科的系统发展,长此以往还会钝化和消弭教师教学的激情和信心。“启拓教学”在启动之初就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亮出马克思主义学科团队的鲜亮底色。在具体操作中,结合教学的核心问题,以课题和项目为纽带,老中青结合组建“首席专家—主讲教师—责任助教”的教研结合梯队,整合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课程首席专家对该课程的教学负全面责任,主持和引导主讲教师围绕教学问题进行研究;专题主讲教师对本专题教学负责并组织本专题的教学研究,主持或参与相关课题,深入挖掘专题的理论和价值。在教学重难点攻坚的过程中,不同背景教师发挥研究专长,优势互补,既弥合专业知识与从教学科的鸿沟,又激发教学激情和动力,使得“学科有归属、专业有着落、科研有方向”,能够在“真信、真教、真用”的基础上悦纳思政课教师身份。教师个体也在教研协同的团队集群发展中,源源不断获得育人事业信念感和思政课教师职业的价值感,树立起终身奉献思政育人事业的职业发展规划。
再次,以发展协同发挥团队集成优势,强化教师成果的培育。教师的职业发展以教师感受到的和实际发生的育人价值和自身专业成长为基础。“启拓教学”发挥团队成果集成优势,通过对教学和研究成果的集体攻坚,实现高效率的成果培育。“启拓教学”孵化教学科研项目,以课题和项目为抓手带动教学团队合作,人人有课题,互相做支撑,实现了教学和研究成果的集中式涌现,课题有支撑、论著有基础、申奖有底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发展。
进行课堂教学革命必然需要教师的自我革命。自我革命是主体自觉进行自我扬弃和自我“改造”的过程。引导教师主体进行自我革命,意味着脱离原来的“舒适区”,有破有立,克服教学的“惰性”,确保主体参与教学革命的能力与活力。
首先,理念更新。我国高校思政课主旨清晰,但同时结构复杂且内容丰富,“面面俱到”造成教师备课和授课精力的过多消耗,“讲无巨细”也让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重点、理解难点。就教材内容和教学时间的配比而言,对教学内容进行“量体裁衣”势所必然。“只讲该讲的”前提是打破“面面俱到、讲无巨细”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吃透教材、讲透理论、点透价值”,不能剑走偏锋、详略失当,而要浓墨重彩、讲深讲透重大问题。“启拓教学”将深耕式备课和滴灌式教学相结合。在备课理念上,强调“依据教材、跳出教材、回归教材”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性提炼、分解和整合,挖掘教材体系背后的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价值逻辑,但又避免关键知识和价值的遗漏和损耗。在授课理念中,倡导教师减少“正确的废话”,抓住最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原则、观点和方法,防止出现孤岛式解读和碎片式传授,让学生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获得高密度的知识和价值双重体验。
其次,方法更新。互联网时代,教师需要借力新媒体新技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将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是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需要教师克服教学惰性,克服畏难情绪,敢于尝试、主动创新,攻关技术使用难题,奋力跟进技术进步和信息环境的快速变化。“启拓教学”探索“智能课堂”,引入移动终端实现教学时空拓展,推动考核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改革。教师将手机作为教学的载体,引入超星“学习通”“中成智慧课堂”等学习平台,自主探索即时“指尖互动”模式,实现“零距离沟通”“第一时间引领”。考勤、提问、测验、抢答等诸般手段齐上阵,实现课堂高效管理,掌握课堂“小范围”的学生思想认知“大数据”,更精准地答疑解惑。教学手段的更新,使课堂更为灵活、高效和活跃,拓展了教学时空,重塑了课堂生态。
第三,能力更新。教学与研究并非对立。事实证明,没有持续的学理研究就没有教学的源头活水,没有理论的透彻性,就没有现实的关照性,也就没有教学的实效性。高校思政课教师站稳讲台,讲出自信,关键在于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升教学的科研含金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理论磅礴复杂,思政课教学内容充实丰富,而学生思维和价值养成需求迫切,思政课教师必须以深厚的研究作支撑,才能克服教学中不断涌现的“本领恐慌”。“启拓教学”集中教师精力,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专业学术研究,对核心问题攻坚克难,寻找学理支撑,以科研的“一潭水”,盛满教学的“一桶水”,转化为课堂的“一滴水”。教学促科研,科研成果即时上课堂,既增强了授课的科学性,又加强了科研的针对性。“启拓教学”实践中还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反馈机制,即在充分备课和专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获得学生的积极反馈和对教师专业性的认可,这能使教师更愿意投入时间,以教学为科研的展示空间,以科研反哺教学。
第四,管理更新。高校思政课课堂管理松散,不但影响教学效果,也损害教师的权威。教师“不敢管、不会管”,往往造成“管不听、说不得”的恶性循环。提高思政课出勤率和抬头率,不仅要增强课程吸引力,还要加强外在约束,教师要严于要求、敢于管理,逐步改善思政课教风和学风。“启拓教学”完善轮转授课的课堂管理,探索教学团队设置责任助教制度,配备研究生助教驻班管理,跟踪整个学期的学习纪律和作业反馈,从而分担教师的大班级授课管理压力,将教学纪律管理常规化和制度化;探索了“排定座位”课堂出勤率考核方法,班级学生主动配合,自主排定座位,增强课堂仪式感,防止边缘化;同时建立微信群、QQ群、学习终端班级群等即时互动小组,用新技术解决考勤难、考勤费时、沟通不畅的问题。“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确保课堂严格管理,将教师从繁杂的教学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于改善教学过程和增强课程和课堂本身的吸引力。
[本文为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2017年度课题“‘启拓’教学法及其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探索研究”(项目编号:2017JSJG148),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高校课程协同育人机制的中美比较与本土建构研究”(项目编号:C-a/2018/01/10)的阶段性成果]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两周年特别报道】蔡 瑶 徐玉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推动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