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凤凰安徽特约摄影师乐途旅游专栏作家同程旅行家今日头条、搜狐、一点资讯自媒体
虎头崖怪石林立、崖奇谷幽,集道佛仙踪、天然野趣于一地,自然人文、田园风光相辉映。
黄庭坚、王安石、徐桂等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数以百计的摩崖石刻赞美这块洞天福地。
虎头崖为天柱山八大风景区之一,千年古道为祭拜南岳天柱、仙人炼丹圣地之道。
虎头崖景区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是亲近自然、消暑度假、养生旅游的极佳选择。
虎头崖自驾游休闲基地,开启了虎头崖旅游区的自驾游道路以及配套的自驾游服务项目。
位于安徽潜山县境的天柱山,自然风光神秀,奇绝瑰丽,山中云蒸雾绕,峰壑烟霞迷离,溪谷霭雾升腾,为天柱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历代道徒释子都将这里视为风水宝地。公元前 106年,汉武帝南巡,登临天柱,封为“南岳”,历代均有加封,备受世人仰慕。
道教将天下名山列封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天柱山为第十四洞天,五十七福地。以天柱山为核心的皖江丹道学术传统,自周秦时代起已延续千年。至唐宋时期,天柱山道业兴盛,成为天下闻名的洞天福地,天柱山成了历代仙家羽客精思修真、采集灵药炼制仙丹的灵山妙境,仅天柱山风景区范围内的 42座山峰中,以道家羽纱命名的山峰就有 21座。宋以后,天柱山道场日趋衰败,虽时有重修之举,已不复往日旧景。不过失去了皇家的关注,天柱山则复归清净桃源之境。
虎头崖景区位于天柱山风景区东部偏南,野人寨东北约4公里处,为天柱山八大风景区之一。其北面是磅礴厚重的玉镜山,从西面看,优美的山脊线形似睡美人,当地人称为仰天观音。玉镜山南端突出崖石形似虎头,故名虎头崖。又因长年云雾缭绕,亦称白云崖。虎头崖怪石林立、崖奇谷幽,集道佛仙踪、天然野趣于一地,自然人文、田园风光相得益彰。正如清代“名达乡里”的潜山金梦先诗云:“峰顶看平野,洞中窥小天。云来添石发,风起碎炊烟。”虎头崖古道是祭拜南岳天柱、仙人炼丹圣地之道。踏千年古道,觅道教遗踪,入万代洞房,拜送子观音,赏田园野趣,享天然氧吧,业已成为天柱山景区旅游的新亮点。
虎头崖景区生态环境优良,空气质量优越,森林覆盖率高、水源比较充足,空中悬浮物、飘尘甚微,二氧化硫、氢氧化物等各项指标均在Ⅰ级标准范围之内,地表溪流、泉水,清澈碧透,水质优良,可饮可浴,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是亲近自然、消暑度假、养生旅游的极佳选择,置身其中,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虎头崖曾是远古鲁道人炼丹修身成仙之所。公元一世纪,张道陵之孙张鲁云游天柱山,在白云崖(虎头崖的别称)建起天柱山第一座道观“白云观”而潜心修炼;唐代高僧崇慧大师在此讲经说法;宋代黄庭坚、明代徐桂在此读书…… 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数以百计的摩崖石刻赞美这块洞天福地,如:“元气磅礴”、“无量寿塔”、“仙洞重华”、“宛然仙境”、“云居”、“中天峻拔”、“超然物表”、“来云”等。每一块形态别样的巨石,都有着一段美妙的传说;每一处摩崖石刻,都有着一段曲折动人的故事。无论你是否喜好人文,还是热衷户外,都是非常值得零距离的来一场千年穿越、古今对话,去目睹它们的尊荣,探寻其背后的奥秘与文化内涵。
同行的皖文化研究学者徐而缓先生为我们讲述了天柱山虎头崖道教的前世今生,以及道教文化所倡导的阴阳两极文化精髓在古代乃至当今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道家语言中的“辟谷”之意。在现实生活中,大力倡导的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理念,其实就是“辟谷”内涵的延续和弘扬。
“辟谷”一词最早的记载源自庄子《逍遥游》,在很多古书典籍里亦有记载。“辟谷”源于道家学说的“不食五谷”养生法,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养生方式。道家认为,人的一生需要吃多少粮食基本都有个定数,在多少时间内把这些粮食吃完,就意味着生命行将结束。为了延长生命,就需要想方设法采取少吃或不吃或摄入其他辅食的方式对身体机能进行调节,以减少食物的消耗。辟谷,就养生方面说,确实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其意义实际上不外乎减轻机能负担、节食减肥带来的好处,但其功效不应过分夸大。
虎头崖下最值得一提的是铁笛龛,一块巨石,凿空后室内净空约 4平方米,长约3米,高、进深皆约2米,呈拱形,外圆内方,龛壁端方光滑,不知何代何人所凿,楣槛轴宕依然。龛内两边有工艺石凳、地面刻有中国象棋盘,两侧满壁明代石刻。后壁“铁笛龛”三个大字为明嘉靖御史大人云南太和人李元阳楷书,左侧壁题刻曰:“兹龛何代凿,灵壑含幽光。讵意空岩里,仙人有盖藏 ……”右侧壁也满凿明人诗章。人坐龛内,说话便生回音。相传古时有道人常坐龛中吹弄铁笛,百怪恭候,众仙聆听,声随风传,百里皆闻,故名铁笛龛。有诗咏曰:“万山含翠著云烟,与客携壶醉洞天。长笛一声青鸟外,却嫌金屋贮婵娟”。
“仙人洞房”是虎头崖风景区遗存的千年以前古人修身炼丹时在花岗岩体上凿出的石屋,实为道家双修之所。道家的所谓双修就是“调和阴阳”的过程,其目的就在于使阴阳维持平衡状态。道教认为世界万物皆阴阳构成,真正的男女双修不是为性欲而修,不是为享乐而修。真正的双修是达到男女性命同源,生死一起,你生我生,你死我亡,心灵相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敬互爱,互帮互助,相敬如宾,共享生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虎头崖属于没有完全开发的景区,自然生态保护良好,人文遗迹处于原始状态,旅游资源有待保护性整治管理。前年在虎头崖下建立了一座集山乡民宿度假、康体养生、户外活动、休闲农业、文化旅游、民俗体验和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天柱福元乡村民宿休闲区以及虎头崖自驾游休闲基地,开启了通往虎头崖旅游区的自驾游道路以及配套的自驾游服务项目。
此次虎头崖之行,是逢潜山县“首届皖文化探究座谈会”召开期间,组织前往虎头崖实地探究摩崖石刻遗存,考察体验渊源流长的天柱文化。安徽省社科院、安徽省文史馆、安徽省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安徽省艺术研究院、浙江大学、安庆市历史名城保护研究中心及桐城、怀宁、太湖、岳西和潜山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了考察活动,共同为抢救、搜集、发掘与整理古皖文化资源、助力天柱山旅游经济发展献计献策。(题图摄影:张泽瑞)
【交通指南】从潜山县城(梅城镇)出发,沿通往天柱山风景区南大门的105国道(天柱山路)行经七仙女国际大酒店,车行7公里至天柱山镇政府,按度假区指示牌,沿虎头崖公路车行2公里处进入黄山公路,沿该条公路前行3公里到达天柱福元乡村民宿休闲区,在此即可徒步登山。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潜山虎头崖:踏千年古道 探道教遗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