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3日体育专电(记者高洁、王镜宇)“农民工、留守人群、中西部等经济落后地区人群等没有时间,或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来,残疾人、老年人等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也不能参与部分户外运动。少了他们,全民健身何全之有?”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卞志良在《关于关爱社会健身活动的建议》中表达了对健康和健身活动的关注。
2009年8月8日是我国第一个“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从一个体育新词变成民生热词,健康理念在中国民众中得到普及,体育锻炼成为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然而,逐渐庞大的健身人潮中却依然难觅的身影。
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中对到2015年城乡居民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次数、时间、锻炼强度、人数比例等都提出了具体的量化目标,然而对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比例没有量化目标。
卞志良认为,由于对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目前没有完整的现状调查,因此对其发展目标仅原则性提出要求。
“对社会的关爱程度体现了一种社会制度的文明与进步,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没有特殊的政策照顾,的健康和健身会更加弱势,”卞志良说。
“体育锻炼不是健康人或者富人的专利。但因为种种限制或者条件欠缺,没有公平锻炼的机会。”在北京残奥会上点燃主火炬的残奥会冠军侯斌告诉记者,他的亲身经历证实体育能够让更好地融入社会,的特殊处境的确也需要社会的更多关注和扶持。
“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可以在全国残疾人、老年人、特殊教育等组织机构配置必要的专属健身类器材,”卞志良说,“残疾人、老年人受自身条件的限制,行动不便,部分室外健身运动难以实现,研发适合他们身体条件的室内健身器材能够打破这种限制。”
“适合他们的室内健身器材的研发是需要技术含量的大工程,建议国家新型健身器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参与,同时培养一些指导特殊人群科学锻炼的健身教练,”卞志良说。
卞志良希望国家能出台针对体育健身的扶持政策,并且建议国家体育总局从彩票收益中拿出专项资金,对经济水平不高的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社区适度倾斜,满足农民工、农村留守人员等的健身需求。(完)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政协委员呼吁关注健康 建议研发室内健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