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屯市民族团结主题公园内,十师北屯市秦剧团演员为观众表演节目(资料图片)。 兵团日报记者 陈洋 摄
十师北屯市图书馆内,青少年在挑选图书(资料图片)。兵团日报记者 陈洋 摄
跳广场舞锻炼身体,参观军垦人旧居感受军垦文化的红色基因,社区文化活动室里市民的参与热情越来越高,图书馆里的读书分享会让人眼前一亮,精彩的传统剧目让戏迷们尽享文化大餐……这些生动鲜活的文化缩影无一不让“文化”成为十师北屯市的一张亮丽名片。在历史的年轮和思想的变革中,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文化,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悄悄繁荣起来,兴盛开来,让戍边人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
初冬来临,8时的边陲,微露的晨曦唤醒额尔齐斯河,也唤醒了北屯小城奔跑的人。他们以奔跑的姿势迎接全新的一天。
10公里打卡、中秋打卡、“半马”打卡、“全马”打卡、异地打卡……保持每天最低10公里跑量是段泽江的日常状态,轻松跑个“半马”,高兴了再跑个“全马”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段泽江在北屯经营一家广告商铺,2017年以前,他的朋友圈还是转载的各种“鸡汤文”和离奇惊悚的内容,如今,他的朋友圈只有一个主题:跑步。
在北屯,和段泽江有相同爱好的“跑者”有近百名,他们为团队命名为“飓风”,寓意强大的力量和飞快的速度以及不可阻挡的勇气。
今年10月7日,阿勒泰地区在哈巴河县举办首届半程马拉松赛事,“飓风”团队组团参加。金秋的白桦林为体育文化染上迷人的色彩,健康生活,健康运动是“飓风”跑团成员所喜爱的方式。
初春的乍暖还寒,盛夏的骄阳如火,秋日的黄叶飘零,冬日的白雪皑皑,这座城市的春夏秋冬,他们都跑过。
得仁山的树荫知道,额尔齐斯河的飞鸟知道,玉带河的风知道,仲瀚路街角的路灯知道,这座小城的每条街道,他们都跑过。
如果说,在过去一些老者看来,跑步是“吃饱了撑着的人才会干的事”,啥也不干,只是这么白白在路上跑着。如今,在这个地处偏远的小城,人们在为生活打拼、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的同时,他们选择用奔跑的方式积极面对一切,这种精神和态度换来的是在汗水中蜕变的全新自我。
11月1日,北屯“千阳燃脂工作室”开课了,自由职业者刘雅洁把Zumba(尊巴)这种健康时尚的健身课程带给北屯人。刘雅洁从小就喜爱跳舞,从求学到步入社会,她一直没有停止的运动就是舞蹈。从外地归来,定居小城,越来越喜爱北屯的美丽和安静,于是她找到了和这座城市对话的方式。
“尊巴”一词最早源于哥伦比亚俚语,意为“快速运动”,是将音乐与动感易学的动作还有间歇有氧运动融合在了一起,是由舞蹈演变而来的一种健身方式,它融合了桑巴、恰恰、萨尔萨、雷鬼、弗拉门戈和探戈等多种南美舞蹈形式。一节60分钟的尊巴健身课分成节奏强度不同的几个阶段,即便没有任何舞蹈基础的人,也可以得到放松和乐趣。
每天两个时段,在刘雅洁激情带动下,越来越多追求健康和美丽的人加入“尊巴”中来。健身房、瑜伽馆、舞蹈工作室、燃脂训练营……在繁华热闹的街区,除了商场、饭店林立,健康时尚的运动场所更加醒目,成为北屯人的“新宠”。
北屯,北纬47度的一个圆点,这里每年冬季长达6个多月,零下30多摄氏度的天气经常遇到。人们曾一度用“猫冬”打发漫长而难熬的日子,之所以难熬,并不是无以取暖或者无肉可食,而是渴望获得文化和精神的滋养。
如今,这里的人们过冬既不用“猫”,更不用“熬”。12时的十师北屯市图书馆,已经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他们奔着阳光和书去的。
“走,去图书馆。”不论是酷暑难当还是寒气逼人,在北屯人的心里,有一个地方既可避暑又可取暖,给心灵以宁静,让思想和大脑无比宽广和充实,这个地方就是在北屯人心中占有重要位置、散发浓浓墨香的十师北屯市图书馆。
为吸引大众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多读书、读好书,十师北屯市图书馆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满城飘佳句,相逢说读书”成为城市最美丽的风景。
“除了周一,其他时间均开馆,就是为了满足人们越来越强烈的阅读愿望。”十师北屯市图书馆负责人宋晓莉表示,图书馆拥有海量的藏书,在优质馆藏资源基础上,图书馆还开展了“读一本好书”“亲子读书游”“成长课堂”等多个系列读书有奖活动,受到了广大读者好评。
周末、节日和寒暑假期,十师北屯市图书馆总会迎来很多孩子和家长,他们是来参加亲子读书活动的。图书馆举办多种形式的讲座,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不仅受到本地人的喜爱,也有不少外地读者慕名而来。
十师北屯市图书馆与十师北屯市党工委联合举办“讲读一本书”公益讲座,师市机关干部320人聆听了讲座。活动中,由各部门推选的讲师,结合个人的读书心得,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分别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另一半中国史》《中国哲学史》《世界是平的》等书籍。讲座气氛融洽,取得了良好效果。
十师北屯市图书馆于2015年1月15日正式向公众开放,是黑龙江省文化援疆项目,总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主体建筑地上2层、地下1层,提供免费的服务场地和服务项目,藏书约4.8万种,近16万册,报纸杂志230余种,馆内可同时容纳读者500人,是集学习阅读、信息交流、展览讲座、数字化网络服务等为一体的公共图书馆,于2018年5月被评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
“好震撼呀,这些东西之前都是在电影里才看见过,没想到爷爷奶奶生活的那个年代好艰苦啊!”小学生田依可通过听讲解员的介绍,感受到兵团第一代军垦人的艰苦生活。
在十师北屯市博物馆里,陈列有军装、帽徽、勋章、收音机以及犁地开荒时的老物件,还有当时一个家庭所拥有的全部家当,如水缸、木盆、八仙桌等,真实再现了兵团老一辈人保卫边疆、建设美丽家园的奋斗历史。一个个场景,使孩子们对兵团屯垦戍边历史有了清晰认识,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他们凭着一腔热血与赤子之心,将青春、汗水,甚至是热血洒在了这片亘古荒漠上。”
9月26日16时,在十师一八五团一连的地窝子景点,导游曹玉娟在为游客讲解团场历史:“地上地下各一半,枝条搭上芦苇盖,门往深处走,窗在顶上开,50多年前,一八五团的军垦战士就住在这样的地窝子里,他们戍边巡逻、生产劳动,为国守边防。地窝子是按当时原貌复建的,真实地记录着岁月的沧桑和创业的艰辛。”
“西北之北”地理坐标位于该团一连,是白沙湖景区的系列景点之一。如果从陕西省泾阳县为中国大地圆点进行测算,这里正是祖国西北方向最远的一片国土。
2002年以来,一连两次被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镇”荣誉称号。连队建成军垦遗迹陈列馆,依托一八五团团史馆、军垦人旧居、沈桂寿升国旗旧址等屯垦戍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把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旅游、人文历史旅游与自然风光旅游结合起来。
“一个哨所夫妻站,一段边关两人看,一份责任记在心,一个佳话传世间。”除了自然景观和军垦历史外,兵团戍边模范人物也是兵团精神的真实写照。如今,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一八五团军武哨所前合影留念,感受戍边模范马军武夫妇守水巡边护林生活;在兵团老军垦沈桂寿升国旗旧址前,感受老军垦炽热如火的激情、无私奉献的精神。
“春有百花,秋收百果,夏日冲浪,冬赏雪景”,这是十师北屯市四季风景的真实写照,而比自然景观更加动人的则是十师北屯市红色军垦文化的底色。
2019年,十师北屯市启动“红色海洋”工程,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打造特色旅游。一八五团积极响应,以红色教育基地、乡村旅游区为依托,将兵团文化融入边境团场城镇规划、基础建设、旅游发展,结合旅游宣传推介、旅游项目规划,打造经典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开发红色文化旅游产品。
十师北屯市还全面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发展旅游新业态。推进旅游+研学(教育),以北屯市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城市规划展览馆等为依托,开展内容丰富的研学旅行活动;完善研学旅行公共设施和安全保障措施,鼓励旅行社开发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研学旅行产品。同时,积极打造团场红色旅游品牌,依托红色文化、军垦文化、戍边文化,彰显红色旅游主题,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让游客感受兵团精神。
一名身处困境的环卫工人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供养女儿上大学,为了让女儿安心上学,平时,喜欢喝点酒的老人瞒着女儿将凉水装进酒瓶,一喝就是三年,直到有一天被女儿发现……11月2日20时,北屯剧场里上演的音舞剧《雪的思念》,让现场许多观众潸然泪下。他们沉浸在优秀的文艺节目中,精神受到洗礼。
9月22日,十师北屯市秦剧团选送的节目《雪的思念》在全国民间文艺展演——深圳专场演出中获得多个奖项,其中,十师北屯市秦剧团获得“优秀节目奖”“优秀编导奖”,2名演员获得“优秀演员奖”。
“父女俩真诚的对白感人肺腑,父爱如山的人间大爱激发起观众的强烈共鸣。”观众对来自边疆的原创作品给予赞赏。
10月,由该剧团报送的原创小品《算账》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青睐,进入“中华颂·长丰杯”第十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决赛,这是该剧团今年以来入围国家级文艺创作的第二个曲艺类节目。
小品《算账》真实再现了兵团派出的“访惠聚”工作队队员到地方乡镇,以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群众收入水平为己任,为群众做了很多实事,在“访惠聚”工作队队员完成任务准备返程时,当地富裕起来的群众依依不舍,与驻村干部“算账”的感人情景。作品从始至终贯穿了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血浓于水、唇齿相依的真挚情感。作品用逆向思维的手法、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了富裕起来的农牧群众对的热爱之情。
近两年,该团牢记“人民艺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不动摇,创作了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讴歌新时代的优秀文化艺术节目,这些作品通过在实践中的锤炼和改进,艺术含金量不断提升。
十师北屯市秦剧团成立于1943年,主要创作演出优秀戏曲艺术和民族歌舞,为观众服务。如今,十师北屯市举办的大型晚会、下基层慰问演出及各类不同的演出活动都有该剧团的身影。
无论是面对千百名观众还是两个人的哨所,十师北屯市秦剧团演员在观众赞赏的目光中、开心的笑脸上找到了文化的价值,演员们带着感情、带着热情、带着责任、带着担当,以维稳戍边、深化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精准扶贫、民族团结等为主题,在田间地头、边境线上弘扬兵团精神,讲好兵团故事,不断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向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