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很多人宅在家中不出门,很多事情可以暂缓,然而生孩子耽误不得的事,仍要照常进行。那么疫情期间,生孩子这件事与往常有什么不同?产房里又发生了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昨天,记者前往市妇幼保健院走访了解到,疫情期间该院接生的孩子有增无减,春节至今,已有919名鼠宝宝在这里平安降生。
昨天上午10时许,市妇幼保健院东院区门前,前来就诊的市民排起了长龙,每两人之间保持着一米以上的距离。几名身穿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的医务人员手持测温仪,依次为每位就诊者测量体温,并询问就诊者是否携带身份证,如没有带证件,需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记者和其他就诊者一样,测量体温并在门口刷了身份证后,才被允许进入院区。
门诊大厅里,前来就诊的患者及产检的孕产妇络绎不绝,缴费窗口前可见两排长队,不少孕妇坐在候诊椅上等候。在产科三病区,刚下手术台的该病区副主任陶丽平说,疫情发生后,她们迅速开通了网络平台,许多在院里做孕期保健的孕妇都加的有微信,平时有什么问题一般在网上交流和咨询,虽然门诊量比平时有所减少,可是分娩量比往年同期还有所增加。
该院产科一病区主任高歌也说,疫情期间,她们这里比往常还要忙,医生们按时上班,轮休时还要到防控卡点做志愿者,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由于市妇幼保健院担负着保证母婴就医安全的重任,这里并非新冠肺炎定点医院,这也吸引了不少孕产妇及儿童前来就医。
为确保孕产妇和儿童平安就医,该院在医院大门口、产科楼及病房楼门口分别设置防控点,对进医院的人员进行身份信息比对、测体温,对住院孕产妇、病人家属发放陪护证,凭证出入病区。“春节至今,最多的一天我们一个病区就接了14位住院产妇。我们一般要求产前1名陪护,产后两名陪护,还要为陪护每天测两次体温,我们还成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每天到病房为产妇及陪护订餐、送餐 。”高歌说,“为了加快床位周转,我们将产后住院时间从72小时缩短至48小时,一般产妇及婴儿没啥事,产后48小时就能出院,有啥事可以通过微信群咨询。”
作为市急危重症产妇救治中心,疫情期间,市妇幼保健院也接诊了不少急危重症产妇,所幸这些产妇经积极救治转危为安。
2月14日下午4点,一名33岁的产妇顺产生下一名女婴后,因胎盘植入、粘连出现大出血,一度致失血性休克。陶丽平等人当即成立抢救小组,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各种急救措施施救。在为病人输注近3000毫升血液制品后,产妇转危为安,最终保住了病人的子宫。
3月4日下午1点多,一名已经上了产床的产妇被紧急从舞钢市一家医院转至市妇幼保健院。这名产妇情况非常特殊:41岁高龄,第三次剖腹产,血型属于“熊猫血”(Rh阴性A型血)。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一病区值班医生谢菲一边向主任高歌汇报,一边进行手术准备工作。更加棘手的是,血站Rh阴性A型血没有库存,而征集志愿者捐献已经来不及了。此时,产妇羊水已破,阵痛已1个多小时,不能再等待了。紧急情况下,医护人员与产妇家属、麻醉医师沟通后,决定冒险一搏。术中,谢菲医生采取一切减少出血的措施,钳夹止血、药物加速胎盘剥离、快速缝合、按揉子宫等,由于措施得当,产妇顺利生下一名6斤6两(合3.3公斤)男婴,没有输血,母子平安。“有惊无险,产妇住院4天就痊愈出院了。”谢菲开心地说。
高歌说,产妇一般应提前入院待产,但受疫情影响,孕产妇为防感染常会居家至临产才往医院赶,有的差点就生在路上了。
产妇王女士就是其中一例。王女士家住新城区滍阳镇,生的是二孩,预产期是3月14日,但是3月9日凌晨3时许,她突然出现了腹痛。王女士家的车几天前已停在村外大路边候用。王女士的丈夫李先生和母亲一起将她扶上车,李先生一路闯红灯开往市妇幼保健院。“到医院的时候,我觉得孩子的头就要出来了。”王女士心有余悸地回忆说,“医生一看情况紧急,没有办入院手续,直接将我推进了产房,一进产房孩子就生下来了。”“病人3点50分来的,表情痛苦,我一检查,宫口已经全开,推进产房只有2分钟,孩子就落地啦。”护士笑着说。昨天上午,王女士已顺利出院。
据市妇幼保健院东西两个院区的产房统计,1月25日至3月11日中午12时,该院共接生鼠宝宝919名,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4%。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
尊敬的爱心单位、爱心人士: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全体工作人员恪尽职守、勇担使命,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这特殊的时刻,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众多爱心企业、人士通过各种渠道捐赠物资,为医务工作者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提供了强大的后勤保障和精神动力,使我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病毒无情,人有情。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又是一个种花的好季节。去种下一朵温柔的花,让它在家里盛开,让你的家也“春风十里”吧。网红绿植让家回归自然这两年,一股家居绿植的流行风正在悄然兴起。养花达人星冉就是绿植的忠实粉丝,她说,不管源于对生活美学的追求,还是自然主义的回归,养绿植已经成了很美好的生活方式。
20世纪40年代中原大蝗灾期间,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应该是治蝗最积极也最有效的政权,从1944年到1946年,边区政权用两年多时间成功控制住了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的蝗灾。当时是怎么做到的呢?首先是发挥了强大的动员能力。边区有剿蝗总指挥部,各行政公署有剿蝗分部,各县、各区、各乡、各村都成立了剿蝗队。县与县之间,区与区之间,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也有联合剿蝗组织,杜绝以邻为壑。
3月11日,位于叶县产业集聚区的创大面业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在紧张忙碌着。车间外,一辆装满面粉的车缓缓驶出厂区。该公司总经理赵胜利说:“这车面粉发往湖北。今年销售没有受太大影响,多亏了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积极帮助我们复工复产。”该公司是一家生产面粉和挂面的企业。2月12日,该公司提出复工复产请求。
气温回升,蚊虫“满血复活”,如何及早应对?1。打扫室内卫生,清除床底下、橱柜背面、水池下面的灰尘,拍打飞出的越冬蚊。2。安装纱门纱窗,备电蚊拍拍打成蚊、蚊香驱赶蚊虫、气雾剂喷洒灭蚊、驱蚊剂防叮咬。3。搞好室外环境卫生,清除积水和各种积水容器,如轮胎、盆罐等,暂存缸罐应倒置或加盖;定期更换水生植物盆内的水;地下车库等成蚊聚集处可请专业公司喷洒灭蚊。
疫情之下,普通人究竟要不要戴口罩?在中国,这不是个问题。但对于身在海外的华人来说,他们在戴口罩问题上是有些“手足无措”的,欧美社会普遍认为只有病人才需要戴口罩。随着疫情蔓延,尽管有不少西方人也开始戴起口罩,但一些官员、卫生机构及医疗专家却一再坚称健康者不必戴口罩。之所以如此,除了一些现实因素,更重要的是不同的历史和文化使然。
近期,一场大范围蝗虫灾害席卷了从西非到东非、从西亚至南亚等大部分地区。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此次蝗灾对农作物的破坏力是东非地区25年之最,是肯尼亚70年之最。蝗虫成灾到底有多可怕?1平方米的范围内,蝗虫密度能达到数千只、上万只,密集的蝗虫遮天蔽日,顷刻间就会让庄稼尽毁、颗粒无收。而蝗灾也一直是影响中国农业生产的最大灾难之一,先民们也一直在与虫灾作不懈的斗争。
“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我们新厂房的规划进行了指导,同时对生产经营提出很多指导意见,让我们对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充满信心。”12日,新疆七一酱园酿造有限公司事业部总监贾田元说。近日,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启动“强监管、优服务、解难题、精准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专项活动,通过派出服务队赴一批有代表性的企业蹲点帮扶,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在复工复产、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现实困难和问题。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919名鼠宝宝在市妇幼保健院平安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