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没有头衔之说,真实就好,让作品讲话,作品才是书家的通行证。”刘万鑫的言辞诚恳,语调不快不慢,但语气却是不容置疑的:“一件好的艺术品不一定是艺术家的创作,艺术家的作品也不一定就是好的艺术品,是否精品还得看它有没有真正的学术价值。”
他说:“近年来,艺术市场风起云涌,普通收藏者蜂拥入市,具体收藏过程却有不少人屡屡失败。这就是因为有很多人只是看重作者的‘头衔’,而忽视了作品的质量,所以尝不到收藏的乐趣,反而吞下了错买藏品酿就的苦果。”
的确,国内著名收藏家郭庆祥也曾说过:“收藏艺术品最主要的还是要看作品本身的艺术质量,而不是所谓的头衔。”
刘万鑫感慨地说:“经常有人会说高手在民间,其实书画也一样。因此,我宁愿做一个没有头衔的民间高手,一个真正的农民艺术家,书写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他与朋友之间也常调侃:“夫乃一酸丁耳;酌酒半壶,诳语一片,嗜书品茶饮酒同趣之君,涉艺林近廿载,名不达州,声不扬县,德不济乡邻十户,擅书意在果腹而后自娱也。”
刘万鑫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书画界市场内,他很少投稿,更不应酬。在展览上很少露脸,每日只是潜心研究,甚至弃画从书,专攻书法和篆刻。他学习诗词格律,阅读大量书籍、名碑、名帖,旨在不断加深理论知识,提高文化功底和写作能力,彻底把书法艺术作为了毕生的追求。
“人书俱老,其乐融融。”刘万鑫笑着说:“艺术在生活中得到检验,生活在艺术中得到升华,优秀的艺术家必然会志存高远,意志坚定,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才会开启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2008年,刘万鑫不仅创建了中川书画院,还成功举办了中川牡丹杯书画展。他为打造书画艺术市场而努力近十载,先后在省书协、中书协高研班学习深造。
“刘万鑫就是从秦王川成长起来的青年书法篆刻家。”我省知名作家、书法家宗孝祖这样评价:“在一次书画界友人小聚时偶遇刘万鑫,闲谈中对这位老乡竟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后来渐渐熟知了,从他初次见面时的质朴、腼腆,到一番酒后秦王川人所具有的几分豪放里,知道了他对书法篆刻艺术的执着追求与迷恋,他是把书法篆刻当作毕生事业来奋力以搏的。”
“刘万鑫的习书道路已有20余年。”他由衷地表示:“与众不同的是,他并无美院科班或‘幼承家学’之类的经历,而是完全凭借对书法艺术的酷爱走上自学之路的。由自我揣摩起步到多方求师问道,他沉潜于‘学习传统、以古为师’的习书氛围里坚持了多年,完全依靠悟性和恒心得到了今天的收获。无疑,作为自学者,他的学习观念和态度是正确的。”
的确,刘万鑫的书法篆刻学习轨迹比较清晰。一是临习古人法帖最早起步于颜、柳唐楷,基础扎实。后来转习行书,取法于“二王”,对《圣教序》、《兰亭序》、《鸭头丸帖》、《中秋帖》等揣摩日久,熟记于心。
进而对颜真卿《鲁公三稿》、苏东坡《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和米芾《蜀素帖》《苕溪诗》亦有临习。此后,对赵孟頫、文征明、董其昌间有涉猎。因此,他的行书作品行笔从容流畅,结体稳健,行云流水中透漏着洒脱秀逸之气,从中可以看出以“二王”为骨骼、以延续一脉的诸家为血肉的书法风貌。
二是临习草书多见风采。他对张芝大草《冠军帖》《终年帖》、张旭《古诗四帖》《草书心经》和怀素的《自叙帖》以及黄庭坚的《诸上座帖》都下过功夫,在怀素《小草千字文》、孙过庭《书谱》中也汲取了不少营养。
故而,人们在看到刘万鑫写成的《王维·送别》、《韦应物·滁州西涧》、《白居易·垂钓》等很多草书作品后,都能感到其笔法圆健,线条有力,字势飞动。墨色枯润相间,奔放自如而不失草书法度,明显感觉到他遵循传统而努力抒写自我情怀的内心轨迹。
三是习书治印齐头并进,相互滋养,将篆刻刀法的意味融于行书,使笔下多了些金石气息;将行书的笔意融进篆刻,使篆刻作品多了些灵动的意味。
四是他的篆刻在汉印和砖铭的遗韵里,汲取“西泠八家”的养分和启迪,尤其在赵之谦、吴昌硕的格调中融进自己的理解,有的刀法老练,印势厚重;有的刀法轻灵,意态自然,具有强烈的个性化、情趣化色彩,令人喜爱。
“习书治印,不是刘万鑫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早年他曾迷恋国画尤其是人物和山水,在水墨晕染的情景里寄托过年轻而浪漫的梦想。”宗孝祖直言不讳地说:“但是,艺必专攻,方有所成。”
他说:“司空图曾在《二十四诗品》中描摹过的‘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的豪迈和奔放,‘俱到是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的自然和洒脱,那是一种令人神往的诗的意境。”
“但书法艺术的至高至美,何尝不是专精以求才能达到的境界呢?”宗孝祖认为:“追求此情此景,当然必须专精一域,深入探求,才可深海寻珠,获取瑰宝,并非多管齐下者都能面面俱到。因此,刘万鑫开始把书法篆刻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
刘万鑫为人诚朴、豁达、不喜张扬,他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所喜爱的书法事业上面。他说:“我以后会在书法艺术上更加努力,为文化的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就算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也会永远做下去。”
随着交谈的逐渐深入,便不难发现他略显文秀的外表背后有着一颗对书法艺术极其痴迷的心。因为每当谈及学书法的感悟、风格的创变,他都是语气和缓、娓娓道来,既不虚饰,也不张扬。他的为人就如同他的书法作品,字里行间无不折射出隽秀、古朴、灵动、豪放的风格。
“要想在书法上有所成就,先决条件是喜爱。”20多年倾心书法让刘万鑫对书法自有体会:“开始学书法的人,楷书是基础,犹如人生学步走路,只有楷书基础扎实,才能提笔稳健,左右逢源,切忌开始提笔就想成为书法家。”
“如果老是学一个师傅的,那么你就永远是落在师傅的后面。”他说:“因此,学书法,要广泛学习各个年代、各个风格的书法,要学习先人的‘古’意,入帖还要出帖。要博众之所长,融合楷书、行书、隶书的优势,形成自己的风格。”
“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发展至今,创新很难。”刘万鑫感慨地说:“就像是登山一样,越上越高,越登越难,能至高峰者方才能看出书学功力。但是,书法一定要变、要创新,从创变中求得新生。不仅要继承传统,而且要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融于自己的书法作品之中,方能成为书法艺术道路上真正的成就。”
“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黛去争艳。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这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所描绘的画法与书法之路,也几乎是刘万鑫书法生涯的真实写照。
多年来,刘万鑫始终在竭力给自己营造一方精神家园,一种许多文人都要追求的“文气”,一种远离名利之心的那种悠然、舒逸、坦荡的情怀。这必将推动他在书法艺术道路上尽书胸中笔意,勾勒精彩人生。
刘万鑫,字孤砚,号西坡、西坡居士,生于1977年,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中川镇(今兰州新区)人。2008年结业中书协西部素质教育高研班,现为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员,甘肃省工笔画协会会员,甘肃省书画联谊会会员,中川书画院院长,书法兼职教师。作品曾多次在全国、省、市、县书画展览中入选或获奖并见诸报纸、杂志。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刘万鑫 尽书胸中笔意 勾勒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