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的那部分,流光溢彩,还拆解得无限平白,上之上,密中密,掰开了揉碎了,拿出来放敞亮了,做法布施~如果不是他讲,我可能下辈子都听不到~
错的那部分很逗,错就错吧,还能扯得那么一本正经,错得那么得意,哈哈哈哈哈哈~
治世里,有太平岁月安定温养出来的学究。知乎上,有生在新中国长在九年义务教育体制下的小年轻。
还是那几十年的乱世里,有那种家世显贵,哪朝哪代都是爷,炮火连天摇不动他书桌的公子哥。
我却更喜欢看南老这一生,看时间和空间在他身上剧烈地爆炸,看密学被他摇醒,看法脉被他接续,看政经文界的磅礴能量在他身上凝聚,又看他把得到的能量还给众生。
就我个人而言,只为他让我接触、学习到《宗镜录》和《瑜伽师地论》,就够我谢谢他一辈子。
如果没有他,这两本书到今天也不会消失,但大概率,会依然沉睡。他盘活的书,远不止这两本~这儿列出来是供管窥用~
一切唯心造。管他所讲的正误,至少他给了这两本书更大的生命力和活跃度,我心中认定他是我的接引者。谢之不尽。
他修铁路也好,还路于民也好,建合资企业也好,开学堂也好,当国共桥梁也罢,一生行的是菩萨行 。
菩萨不是神仙,是菩提萨埵,觉有情。求学求知的路上,最苦情莫过于求之无门。
我求知有个标准,领我入门不是说让我懂得所有,甚至也不是教我懂得所有基础常识,也不是传授我起手式。我甚至不要求老师的传授绝对正确。他可以犯错误,包括低级错误。
当我学到面对眼前的知识能自我纠错,我就觉得我被领入门了。(这句想加黑加粗)
我们受过当代科学的思维训练,所以对那些不符合现实的知识,明显是谬误的理论极度敏感,一有不对,第一反应就是鄙视不认可。
我没说南怀瑾讲的那些明显的假的东西是对的,事实上,在中国大陆之外,其他华人聚集的地方,并没有对科学与传统做过明确的区分,各种看风水,算命,儒释道文化,清清楚楚的展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南怀瑾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人物。
南怀瑾脑海里没有,在他眼里科学只是一种世界观,由于没有这堵墙,所以他说出来的东西没有经过科学世界观的过滤,因此偶尔显得那么的文盲,那么的民科。
不过,许多人喜欢他,并不是因为他讲的东西有多么科学。而是因为,他脑子里虽然没有装科学知识,但是装了许多佛学知识和体验。南怀瑾毫无保留的分享这些知识和体验,并且身体力行,于是他显得十分有魅力。
在很多追捧他的上层人士看来,他身上的那种做人的智慧和态度,才是他们需要学习的,所以他才会如此受欢迎。至于因为没有严谨的科学训练而导致的民科和谬误,正常人都可以自动过滤吧,而且从这个老人口中说出来是可以容忍的,事实上,市面上他的著作多数是演讲稿,而且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动辄连续好几个小时的脱稿演讲,就算是真正意义上受过专业训练的学者,出现谬误几乎是必然,抓着这些谬误不放只能说太过于幼稚和自以为是。
最后,我认为南怀瑾这个人抓住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无论是闭关于乱世,闻达于人间,还是去佛道修行,布施弘法,每一步都走的稳稳当当。他和我们是反过来的,我们用西方的现代的科学思想去理解古代发生的事情,去分析古代的著作。他则是用古代的世界观去分析现代的事情,并且自圆其说,自称一局,通过他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被我们抛弃已旧的世界观,也可以感受到传统意义上我们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是怎么样的。
阁下怎样评价自己,包括顺序由言行、学问、待人接物、品德、财富、事业、性格、家庭背景、健康、才智、修行、身高、样貌......批评一下自己。
如果阁下未能清楚了解自己,建议勿公开指名道姓去评价别人,因为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是无资格去批评别人,因为代表头脑不清晰。
头脑不清晰的情况下,如果仍坚持想去别人批评,不具说服力,更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犹如醉酒驾驶,害己害人,轻则制造事端,重则祸及人命,这并非危言耸听。
这就是佛教论坛的特色,佛教徒已被标签为厌恶一族,唯有自强,誓不同流合污,把自身的一小烛光正能量,为社会增添一点可爱。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建议先批评自己,这样才显得公道、风度、厚道、人道,盼君消化。
Handsome:常思己过,不论人非。修行是修证自己,并非修证他人......
Handsome:坊间充斥流传的全部是一些是是非非的形而上点子,终日说三道四......
被(邪淫)弄得心理压力很大,担心这种行为影响功名怎么办? - 知乎用户的回答
为什么感觉学佛人难相处的比例大于普通人,作为普通人该如何与他们相处? - 知乎用户的回答
Handsome:这个问题其实问得很好,但是如果要我分享,可以长到丝绸之路一样......
南先生走了~ 悼念南先生~虽然说修行人无所谓来去,了的也就是这个生死,但我前两天听说南先生病重,心里还是有些难受~ 毕竟受了他老人家太多的益处~ 记得当年我问师父,我从什么书开始~ 师父就给我指了他的《如何修正佛法》,和《楞严大义今释》~真所谓开我迷雾,示我入路~ 颇有失物复得之感~不过话翻过来说,正经最算上南先生著作的,不是这两册,也不是毁誉参半的《论语别裁》,在我看来就一本:《禅海蠡测》~ 这册据南先生自己说,是为了针对日本人铃木大拙批评我国学者胡适不懂禅宗而著~ 唉,也难怪,胡适对中国文化的外行话也确实不少~ 不过,也轮不到他日本人来说,他们的禅宗是从我们的曹洞宗来的,他们的东密是我们的唐密演变的~ 今天居然有朋友跟我说,禅宗在日本,我心里想笑,日本人连门都没摸到哈哈~ 好了,反正当年南先生就写了这本书,从禅宗的发展,到宗门的宗旨,演变,修行方法,到和道家密宗的比较都谈到了~今天有不少人批评南先生的学术,我建议从这本书开始批~ 我真想看看,这群了不起的,博学多闻的,著述等身的,知名内外的,诸多学者,面对这一则则的公案怎么评价~ 说起禅宗公案,话头,有不少是无厘头的语句~ 什么麻三斤啊,干屎橛啊~ 就即便是有义语,也颇需要些实证功夫才能判断,了解~里面诸多南师对很多古人是否开悟,到了哪个程度的见解:“此也只悟了前半截”“到此方悟也”,非过来人,无法判断~其他的著作呢,主要就是南先生讲课的笔录,主要是分成儒释道和杂类~儒家:儒家的书比如,《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啊,《原本大学》啊,等等是南先生被批评最多的~ 这类书我倒也是懒得评价了。南先生确实疏于训诂,说句心底话,一辈子太有限了,各位千万别把时间浪费在训诂上面~ 有时间多去体悟,少去给东家注,西家解的~我们读书,如病人吃药,若觉得自己没有病,大可没有必要读书~ 读了书,挑人家书的毛病,就如同拿着药片说药片不圆一样~ 小孩子的毛病,我们成年人就别范了~这里面的重点核心,我觉得有两条,一条是老先生对“仁”字的讲解~ 另一条是对孟子修阿那般那的讲解~就是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那一段~ 这两段是修行的核心,那群教授肯定站出来说东说西的。嗨,历史上面这么干的可不仅仅是南先生一个人,有位禅师当年是这么解释独乐众乐的。。我放到这里面供大家把玩:什么是独乐:“无事闲静坐,一日是十日”~ 与人乐:“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众乐:“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道家:有《老子他说》啊,《庄子喃哗》啊,《列子臆说》~ 都很棒,也有不少人出来批~中国的道家啊,广义的可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原始道家,一部分是丹道~这些伟大的教授呢,主要针对的是第一部分,原因很简单,原始道家的老庄列啊,把修行方法藏在语言里面了,你可以把这些语句理解成哲学思想,而且呢,相对来说比较好懂~即便是讲修行的部分,要不就用寓言,要不就干脆只讲原则,不谈方法~至于后半部分,就不那么简单了,这部分书,从魏伯阳,魏祖的《参同契》开始,到后来的唐朝的吕洞宾,吕祖发扬光大~ 后期又分出来东西南北几家~ 这部分书呢,这群教授很少提,为什么呢,因为多数他们看不懂。这个更没办法,里面句句都跟密码一样,语句都读不通,又没有老师教,又自己不修行,当然搞不懂。当年朱熹老人家摸了一辈子,也糊里糊涂~ 而且据说,朱熹按禅宗话说可也是破了初关的人。他都读不透,更何况现在这群人呢~ 说到朱熹插一句,当年朱老夫子把四书的顺序都给颠倒了,还被捧成圣书,现在南先生不讲训诂,就这么多人出来骂~ 正经说,论修行,我不觉得朱熹真修到位了,那个年头一等一的人才太多,实在论不到他~ 好了话说回来,南先生的著作里呢,有一本《我说参同契》,讲了参同契的一部分,参同契这本书,从古至今,道家的东西南北四家都有注解,各有各的理,南先生用的是最折中的朱元育的底本,但是说实话,即便用的是这个相对浅显的版本,依然是不好懂。而且说的还是大原则,里面的关于火候和秘密的方法,他基本也不太多说。这里面的核心,要看几个,一个是南怀老在《庄子喃哗》里面《逍遥游》和《齐物论》里面的讲解~ 庄子内七篇的核心,就是第一篇,而每篇的核心就是开始和最后的两个寓言,一脉相灌~ 老子就不多说了。。本来就几千个字,真的是没法再提炼了。列子有两个重点,一个是他对壶丘子给算卦的显现四种形象那点。。这部分在庄子中也提了。一个是南先生对杨朱的讲解。这个是个秘密~在《如何修正佛法》里面,南先生强调了吕祖的《百字铭》~ 可惜只说了几句,就不多讲了。幸好这一百个字都比较好懂~其他也在南禅七日中也对《灵源大道歌》有所讲解,都是无上珍品~释家:南先生以禅宗悟道,精通显密,说到底,老本行还是佛家~ 他基本上把几部大经都一一讲了一遍,应该说是他所有书里的核心~ 不过其实不用都拿来看,大原则都是一遍遍的重复,倒不是南先生罗嗦,或者是吝法,实际的修行也就是抱着一个方法,走下去就可以了,没必要朝三暮四,这山望着那山高~佛法中呢,要不是从空说,要不就是从有说~ 反正最后都归结成向上一路,本来也就没有什么分辨~其中楞严,楞伽,维摩,金刚,南先生均有讲述~ 可惜的是没有华严和法华经的系统讲解,这两部大经,他在其他的地方有散论,但是没有整合起来~ 尤其是对法华经的提婆达多那部分,和华严经的五十三参的部分,若是南老有所讲解,那一定是精妙绝伦~《如何修正佛法》是非常的值得一读,里面对法华的前一部分,做了个综述,里面有几则,我觉得很重要的地方,一个是龙女八岁成佛,一个是文殊菩萨的两则公案,“尽大地皆是药”,和“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 后面是《楞严经》的七出征心,八还辨见~ 又在后面把具体的修行方法,和禅宗的门路梳理了一遍~ 把见地,行愿,行持的关系,强调的很好~ 看似没有逻辑,实际上是盘中走珠,别有洞天~ 南先生讲话的逻辑,很像庄子讲话的逻辑,完全不按西方那一套来,看上去东扯一句,西来一句,其实把龙脉藏在里面了~ 有一天弄通,弄顺了,你就发现,这套逻辑很合口,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的缘故,这种逻辑藏在我们的血脉里,西方那套逻辑是孙子的逻辑,我们放着自己祖宗好端端的逻辑不用,学这群孙子干什么~最后是杂家:南先生早年带兵打仗,后来也在官场中呆过不少年,对古代谋略那一套是太熟了。。所以他的谋略学的几本书,都是相当的不错,他讲《老子》的下半部,没出版的那半也是讲谋略学的~ 其中这基本里面我觉得写的最可爱的是《历史的经验》,真是妙趣横生,里面不少部分读来让人喷饭,如果看官对古白话比较了解,而且能看出古白话里面特有的一种幽默,完全建议读读这本书~ 其实什么谋略不谋略的,谋略不是从书里面学的,若是从书里面学,就肯定成书呆子,这些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印证自己的见地,另外就是拾趣找哏~还有两外两册讲《易经》的,和参同契是一个系列思路的,因为要看懂参同契,必须懂易~ 若是有空也都可以看看,此处也彰显南先生学问之广博~另外讲《黄帝内经》那一册呢,说的主要是大原则,其实那次讲座正经说一般,因为给南先生的时间太少,很多话,没开头就结束了~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和《禅和生命科学》《人生的起点和终站》我都很推荐,说的都是修行和人生生死的大问题~ 语言又很直白~说两句关于南先生的老师:他的得法老师,是袁焕仙先生。不花时间介绍了。各位可以百度~ 此翁有书《维摩精舍丛书》四册,由南怀瑾先生和其他几位弟子整理,真可谓是字字珠玑,言语瑰丽,颇值得玩味~ 里面更有南怀老和杨光岱,等几位大佬的开悟因缘,很是珍贵~ 其中《中庸胜唱》,禅与中庸,两面说道,融通两派,确实非大儒而不能为~ 各位若得空,真可一窥,实不可多得之佳物~南先生对藏密早有修习,师从贡嘎活佛~ 其文字中对藏密也有所涉猎,但均是浅说辄止~ 盖不能泄密尔。每次均以显宗说密宗~ 说来也真是有些可惜~但是他老人家对准提法确实一次次的强调,传了法,甚至录了音~好了就说这么多,南先生诸多著作,东西闻名~ 不知道给诸多学人开迷雾之时,也让多少人徒增迷雾,执着言句~若我碰上南先生,我定会问:德山云: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入巨壑~ 您老人家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真是劳神费力,无情说法,遍满法界,关汝何事啊?岂不闻: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我估计南翁听我一言,肯定以他特有的坏笑,嘿嘿一声:我几十年来未说法一字~你不要受骗啊~正所谓,山迥迥,水潺潺,片片白云催犊返; 风潇潇,雨洒洒,飘飘黄叶止儿啼~!为何如此老婆心切?只愿汝到家尔~咦,斯人去矣,愿南先生安息~尔德童于半乐斋
我的爷爷南怀瑾,他看起来现在是非常聪明的一个名人,也是一个文化大师,有人称他为国学大师,但爷爷也有对自己的评价,是一个三无老人,爷爷对自己的评价是一无是处,一无所长,一无所成。
我父亲叫南小舜,是南怀瑾老师的第二个儿子,我们全家都叫爷爷“南老师”。我生活在浙江温州的乐清县,这里集聚了约一万人口的南氏后裔。
爷爷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太公,我认为他是一个商业的奇才。他从挑货挨家挨户叫卖开始,白手起家,逐渐经营起一家杂货店,叫“南杏春”。
我的太婆当时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万银完”,就是说有一万个银子马上就会用完。太公当时有了钱以后,非常热心公益,常把钱用于修桥补路,有次村里需要修建陡门,用来灌溉和泄洪的水利设施,太公倾注了很多的财产和心血,牵头把陡门修好,南杏春的状况因此急剧下降,举步维艰。
太公又重新把所有的精力投到南杏春,生意又起死回生,而且越做越好,越做越大。不算首富,但也算非常富,因为当时没有首富这个概念。
南老师天生就非常聪明,七岁的时候就能够写出诗,记忆力惊人,也很顽皮。他静不下心来,小时候非常好动,喜欢玩。太公的教育方式我认为不同寻常,他就是让孩子这种天然的玩性发挥出来。
然后太公第一个要求,让爷爷去做生意,继承他的衣钵。爷爷很奇怪,做生意一点兴趣都没有,当时开杂货店的时候,太公叫爷爷下来帮忙,帮忙大概几分钟没到,又跑到阁楼去读书了。
大概是13、14岁左右吧,太公就把他送到我们南家的家庙,在井虹寺,让他自己去读书,比较荒凉,四十几口空棺材,整天对着几尊佛像。
这个庙当时有一个管庙的和尚,又矮,好像又是一个瘸子,两个人在那里一起生活,爷爷竟然适应得很好。太公还请人过来教他四书五经,一个叫叶公恕的老先生,这一段经历对他影响非常大。
爷爷17岁离开乐清以后,1936年短暂地回过一趟家,只住了一个月, 便又起身返回了杭州。他离开时并不知道, 奶奶已怀上了我的父亲。
1937年的4月份我的父亲出生,成长的过程当中,一直只有太公、太婆跟我的奶奶把他抚养成人。
他离开家乡后,后来到杭州,到成都、上海、台湾、美国、香港,然后回到上海,最终是在江苏吴江这里,2012年9月份过世的。他前面的生活经历是非常丰富的。
爷爷他少年时有剑侠梦,在杭州的浙江国术馆学习武术。后来战火蔓延,撤退成都,成为中央军校教官,一有空就访求高僧奇士。
他曾经出过家,为什么出家?为了阅读佛教禅宗经典《大藏经》,当时没有像现在这个印刷技术,经书流传很有限,峨眉山大坪寺藏有全本《大藏经》,要想阅读,必须剃发出家,于是爷爷当了三年左右的僧人。
出家前,他当着僧众立下志愿,希望将来出关,能够弘扬三教百家。1946年,还俗的时候还写了首诗,叫“不二门中有发僧,聪明绝顶是无能。此身不上如来座,收拾河山亦要人”。
这就是南老师对自己还俗最好的诠释,从这首诗,也可以反映出来南老师的大抱负。
还俗以后,爷爷大概47、48年去过台湾,当时回来以后,想请太公跟家人一起到台湾去,安顿下来,主要是在战乱的时候可能想要更加安稳。太公他可能不想拖累爷爷,就拒绝了。1949年爷爷只身去了台湾。
那时的台湾,文化生态一片狼藉,当时有日本的禅宗和尚宗演、居士铃木大拙,去美国弘扬禅宗,声望很高,还批评中国学者不懂禅,就有人劝爷爷执笔中国哲学史的禅宗部分。
当时爷爷在台湾娶了另外一位奶奶,家中等米下锅,他一脚推摇篮,一手抱孩子,另一只手写书,每天写六七千字,三个月下来,写了几十万字,出版了《禅海蠡测》。
他自己曾说过,他并非学者,只是读了各式各样的书,又学了不少杂家的学术,因而希望把自己的所知所学用在社会上。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 台湾经济逐渐繁荣,邀请爷爷讲学的学校、机关和社会团体也越来越多。
蒋介石是王阳明学说的忠实信徒,1966年, 蒋介石、蒋经国邀请南老师去各驻地巡回演讲。
我三叔写的《父亲南怀瑾》中有一段爷爷自己的回忆:当天,我到清泉岗演讲,我一上山就感觉气氛紧张,到处都是当兵的站岗, 一问才知道蒋介石在这里休息。讲演结束后,参谋告诉我,蒋先生也听我讲课了。我当时很意外,没有看见老爷子啊,原来蒋介石在会场后面拉了个布帘,牵了根电线在幕后听我讲。
那次演讲,爷爷特别强调:“若民族文化亡掉,中华民族将万劫不复!” 在帘后听讲的蒋介石深为所动,三天后便宣布,要推广中华文化复兴。
也是从我三叔那听说,1979年的一天,蒋经国先生到爷爷位于台北市信义路的住所登门拜访。可是,当蒋经国先生的专车徐徐地停靠时,却看到爷爷只身一人,依旧穿着和平时一样的素衣长衫。两人一番寒暄过后,蒋经国先生提出想要去楼上一坐,爷爷却微笑着拦住了去路,缓缓地说:“陋室过于狭窄,还是借你的座车一谈。”两人这一谈就是两个小时。
蒋经国先生临走之时,爷爷从怀中拿出一枚刻有“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两句话的言志章,赠送给他。
爷爷曾跟人说:在这样一个乱世中, 人命轻贱如草芥, 世事都如过眼云烟。老实讲,我来台之前,曾与蒋经国及陈布雷先生的长子在杭州相遇,三人同去布雷先生墓地拜别祭奠。听了蒋经国的言谈话语,我发现他对身边人都有疑心。
我们家族祖孙四代吧,应该讲有一个特点,都不喜欢跟官方去打交道。因为爷爷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力,按照现在讲的包装也好,去影响别人也好,太婆教爷爷是教他不要去当官。爷爷一生没有走上仕途,但做了些社会事务。
1988年初,温州有一个访问团到美国访问,爷爷提出来,在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中,有一条铁路从温州修到金华,修了7次都没有成功,他想投资修建这条铁路。
爷爷在经济上没有余钱,但他有影响力,出面筹资上亿美元,建成我国第一条中外合资铁路——金温铁路。
爷爷曾说,“这条铁路大家期望了80年,今天我就决定一定要修。”修建完成前夕,他还提出“还路于民”,将铁路公司的股权转让给浙江省政府和铁道部。
太婆年纪大了,奶奶会每天早上给她梳头,老人容易掉头发,奶奶就很仔细地把这些头发一根一根地收集起来。后来,温州市的领导要去找爷爷商量金温铁路的事,正愁带什么礼物给爷爷。奶奶便把平时收集的太婆的头发丝拿出来,请温州的一位发绣大师魏敬先老师,用头发丝绣了一幅太婆的画像,带给了在香港的爷爷。
80年代,爷爷去了美国,我们和爷爷通信方便了起来,每月至少有一封。因为太婆不识字,父亲又外出做事,通信都是由念初中的我读给家人听。
太婆、奶奶其实对爷爷是非常关心的。他们知道这个儿子很有出息,或者说我奶奶知道爱人有出息,但是她不知道他具体做什么,因为相隔的距离太遥远,但他们从未抱怨过。
(PS:what?没有看……没有看,就一边凉快去吧,少在这里从网上摘抄几段早已远离语境的文字,来误人误己!)
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不能在家里抱孙子、哄孙女,安享天伦。还要在外面为了传统文化奔波。为了这个民族的未来,实验生活教育。每次提到传统文化后继无人,这位九十多岁的老人都几度哽咽!!!
图名?……你忍心让你八九十岁的老爸爸,整天不合儿女在一起。出去划块地,建个学校,实验教育!有些人想出名想疯了吧!到底有没有良心?
金温铁路,有多难修!从孙总理的《建国方略》就提出来了。政府几欲动工,又由原因种种而搁置!
怎么办呢?又是这个爱管“闲事”的南怀瑾,一口答应下来!没钱,硬着头皮筹资!没人才,让自己的学生上!几代人都做不了的事,他南怀瑾做到了。这条铁路打开了华东地区内地到沿海的通道,造福无数!是中国第一条中外合资的铁路,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人们都以为南怀瑾要借着铁路,大捞一笔的时候。他“还路于民”啦!南怀瑾若是真为了谋取私利,又何必如此呢?他是真做到了“过手家财如白云”啊!
如今回过头看去,南怀瑾老师一生也是被尘世俗名所累啊!南师的皈依师父,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虚云老和尚临终前,给南师留下偈子:
虚老威武~我们南老师的所作所为,应该可以让您满意了吧!哎呦,扯远了……回归正题,南师没有“周游他乡”之前。老蒋和小蒋以及“锅皿D”高层,想要南师上他们的贼船,南师都拒绝了!
避祸海疆,已属无奈~南师岂不知他们都是些什么货色?当然,联系还是要联系的。88年南师受邀回到香港,早在回来之前就在为祖国统一大业操心!经南师在中间搭桥引线,搭建了两岸官方沟通的管道。并于92年亲自起草《和平共济协商统一建议书》,为九二共识的达成奠定了基础!
一个有如此家国情怀的老人,他的人品道德会差吗?当然还有许多小事,例如筹建禅堂,设立基金,资助大学,这些就不一一细说啦!有兴趣,大家可以私下做了解。
语言文化是经常变迁的,想要真正了解古人的思想是非常困难!普通人这个月过了,上个月的事情基本就忘了。所以考据是非常麻烦的。
南怀瑾老师推荐的方法是以经解经的研究方法,前面经典有疑问,后面经典可能就解释出来了。这是个比较保险的方法,也是最接近本意的方法!还有某些断章取义的,送你们一句话:
目前市面上流通的书,多半南怀瑾老师的朋友或者学生根据其讲课录音整理的。所以,叫做著述!
南师讲课多半是观机设教,根据听众的程度差别,所讲的内容也有深有浅!变成书籍出版之后,可能当时听课的人觉得很受用!但是到了你这,如果不知道讲课的语境时,可能就会产生误解!
因此,不论读书还是做事,要靠自己的智慧去理解行动。不能因为手指指出了月亮的方位,就只能看见手指,而忽略了你要寻找的月亮!
南怀瑾老师虽然没有经历过系统的理工科学教育,但是对科学领域的事情一直非常关注。
一个老人为传统文化奔波了一辈子,还想要他做到什么程度?你们学科学的青年,就不能接上手啊!
不要把南师真不懂科学,他是在有些时候装糊涂罢了!也是他老人家用心良苦的教育方式!南怀瑾老师若是真没有科学常识,为啥身边一群大医师,大教授,大科学家?所以,大家不要被一些居心叵测的小人误解了。有些人就是见不得别人“发光”!
虽然在南师生前,以对目前大多数出版著作,做过批阅!但是,仍有一些是南师没有来得及审阅,就被学生出版的!这样就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
(例如,宗镜录的讲稿。刘雨虹老师曾多次请求南师出版此书,但南师都回绝啦!距我们所知,这本书和录音虽然残缺不全,但早已网络市面上流传了。据说宗镜录的讲稿是一位学生私自出版的,南师得知后曾非常气氛!)
通过最近南师著作版权的争讼和遗产的丢失。不难看出,有些学生是不太守规矩的。这也算是接受南师教化人中一丝遗憾吧!也是难以避免的。毕竟佛陀门下还有个提婆达多,耶稣门下还出了犹大。
我们有句老话,说人不如人。时代不一样,背景不相同,评价这些完全没有意义,与其易地处之,谁敢保证更胜之?所以逝者安息,生者前行。对错是非都和逝者无关了,莫再相扰才是最起码的尊重。
见识知识都是随着时代变对错的。没有什么绝对的真理。以前适合的东西,现在拿过来不见得适合,反之亦然。兰亭有记:
孔子讲:“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怎样评价一个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取其精华,摒之糟粕才是最要紧的。南公虽不及圣人,但毕其一生传授所学,是精华也好是糟粕也罢,我觉得此精神足已值得称赞。
是啊。那就去学好的地方。不要再打搅逝者安宁。谁也保证不了这样的形式,都是赞扬,没有恶语相加。那么真的有一丝敬意的话。就不会继续讨论评价啦。学问讨论可以说具体某事某说而已。哪里用得着这样?一上来就评价人家整体如何的。一人活了九十余年。三两句话就能评价得了吗。评价人无非自我为中心的体现而已。这不过是个实现尔等评判对错精华糟粕快感的借口而已。真是很无聊唉。一律不回了。抱歉。
他的每一本都在看,有的看不下一遍,我学计算机的,但是看他的书已经快10年了,我不评价,我按他的方法能治好自己病,能让自己生活状态平和,遇事及其安静,就算是迷信和骗子,我乐意极了
老实说南老先生是接引菩萨,不管南老讲解的佛法对不对,他对于我学佛是相当重要的接引者。当然越学到后来越知道南老先生说法多有谬误,可我觉得这个根本不重要了。
好吧,我想爆个粗口,学术算个P啊,人家也没往你学术圈子里靠,也没自称啥大师,就是搞搞宗教活动,你吃饱了撑的批判他不是大师啊。就像一画国画的,自己画画本来没啥事,突然冲过来一帮画油画的说你画的画透视既不标准,又没有处理好光影关系,你根本就不是什么油画大师,说完一甩头发,得意的退场。
我老老实实的承认,初次接触南老先生,我多多少少有些偶像情结。南老先生这副皮囊实在是太棒了,不来搞宗教就是宗教的损失。那位说了你咋不相信轮子啊,开玩笑,当初看到轮子李那一脸赘肉,我没看轮子理论都知道轮子是啥东西了,这就是区别啊童鞋们。
之所以有人批判南老,可能是因为现代人注重知识,而非智慧。南老对儒释道均有涉猎,最终选择佛门,也是因为南老可能更注重智慧的修行,而不是知识。
南老精于用善巧方便来讲述断了几代的中华文化,就是因为我们已经对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已经陌生了,就连思维模式也是批判性的了。所以对前辈、对尊长、甚至对古圣先贤都没有恭敬之心。
南老对社会、对学问、对众生的贡献是令人尊敬的,我辈何德何能妄自批判前辈?
我觉得南怀瑾是有智慧有学问的人,不是那种“这个字怎么解,那个词怎么讲”的死学问,而真的是能启迪众生智慧的大学问。总有人揪着南怀瑾那些训诂错误不放,但忽略掉那些错误,南老板讲的道理其实是不错的。人家南老板也说了,自己跟正统的搞学术的教授们不是一条路。自己关起门来搞学术,跟大众生活完全脱节,这样的学问对这个世界有何益处,对众生又有何帮助?我觉得南怀瑾的讲座是有功德的,反而是某些死抠字眼的学术家应该反省一下。
南先生是我此生最感激的人之一,我说这句话,并没有丝毫放大了自己的情感而说,不管其他人认不认同,这个也不需要别人认同,我个人就是这么感受的。
知乎上有个问题,有什么秘密你只能匿名说。有个人如此回答:因为怕妈妈哭,所以不敢死。我看到之后流泪了,很感同身受。这个世界有很多我不想面对的苦难、缺陷、离别以及时代带来的迷茫、无助、疲惫甚至是知晓有些人性后的无奈、失望、厌离。
但每当想到某些人的名字,南先生就是一个,我看看他的书缓一会,我的心是温热的。
有一个人曾经评论过南师,大意是,“如南师这样的人,一生都做了最正确的决定,绝对是深谙中国国学精髓的”。
他十来岁就可以背诵所有经典,据说在当时他们这种出身的人都可以做到这点。他家非常有钱,自办私塾,就是为了给他读书,就是这么一个读书很不错的人,在动乱年间,他离家去追寻剑仙的梦想,而后去参军,当国军退居弯弯时,他跟着离开,避开了中国最黑暗的那几年,后来在大陆还未腾飞之时,又返回做桥梁。
想到看南师的一本书,他提到年轻时见到李宗吾(写厚黑学的那个),李宗吾告诉他如果想要快速成名,就登报写文章骂我李宗吾,我再回骂几次,包管你一定成名。
太老师来给我们讲课,当时已经高龄92岁了,但是讲课全程都是站着的。我们几百个小朋友一直坐着,但是太老师为人师者始终保持风度。
本人最喜欢看的书也是太老师的各种关于儒释道三家的作品。只能说觉得太老师对于儒释道三家精髓的解释非常透彻。绝对的大师。
还记得太老师走的那天听到爸爸告诉我这个消息,很是难过,一方面是自己非常喜欢的老师离世了,一方面是中国少了一位大师,少了一位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