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的智慧解析

  《伤寒论》中的智慧解析_基础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伤寒论》中的智慧 陈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 张仲景写的书叫《伤寒杂病论》 ,一共 16 卷,其中伤寒病 10 卷、杂病 6 卷。《伤寒杂病论》 成书于公元 205 年以前,此时张仲景已 50 多岁

  《伤寒论》中的智慧 陈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 张仲景写的书叫《伤寒杂病论》 ,一共 16 卷,其中伤寒病 10 卷、杂病 6 卷。《伤寒杂病论》 成书于公元 205 年以前,此时张仲景已 50 多岁了。张仲景在世时,《伤寒杂病论》 保存完整, 而在他逝世后的几年 间,即开始散乱,但并没有丢失。因竹简容易散乱,不易保存。公元 105 年,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改造了纸张的制造技术,使我国的文字记录方式脱离了使用竹 简的时代。但由于 造纸技术及产量的限制,纸张使用并不普遍。在《伤寒杂病论》散乱四、 五年之后,由魏晋的一个太医令叫王 叔和的人,对张仲景遗著的伤寒部分进行 “撰次 ”整理, 改名为《伤寒论》 ,后又流落到民间。至北宋 时,经国家 “校正医书局 ”的校正,整理成了我 们现在看到的《伤寒论》 ,史称宋版《伤寒论》 。 《伤寒论》的学术成就 1.总结了我国汉代以前医药成就,将医经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2.创立了 “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是中医的一个主要辨证方法)的理论体系,以理、法、方、 药相结合的 形式论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和许多杂病的辨证论治。 3.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先河,使辨证论治的诊疗原则在中医临床医学上确立下来,并且作 为中医特色之一沿 用至今。 4.创制与保存了诸多精当灵验的方剂及剂型。有汤、丸、散、含咽、灌肠、肛门栓剂等不 同剂型,共有 112 方。 总之,《伤寒论》的问世为中医临床医学树立了里程碑,同时也是《中医方剂学》 、《中医药 剂学》、《中 医护理学》等多学科发展的基础。 什么是伤寒和六经 伤寒 伤,是 “感受 ”的意思;寒,统指外邪,也就是一切外来的邪气统可称为 “寒”,当然也包括外 来的 “寒”邪本身。所以 “伤寒”就是“感邪”的意思。 “伤寒论 ”就是论述感受邪气后所发的疾病 及其并发 的疾病,比如我们通常得的感冒,在《伤寒论》中称作 “太阳病 ”,如果太阳病没有 得到及时、 正确的治 疗, 就有可能转化为心脏病、 肾脏病、 脾胃病等诸多疾病, 这些都是 《伤 寒论》中所论述的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所说的 “伤寒”与西医所说的 “伤寒”、 “副伤寒 ”传染病不是一个概念。 六经 六 经,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的统称,每一经又分手、足二 经,所以实际上是十 二条经脉,称为 “十二正经 ”。六经辨证就是根据六经以及它们所配属脏 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特点, 来对临床上所出现的疾病进行定位、 定性的过程, 从而判断 出某种疾病是属于哪一经、哪一脏或哪一腑,从 而采取相应的治法和方药。 值得一提的是, 《伤寒论》的六经是经脉、脏腑、气化的统一体,既包括十二经脉,又内涵 十二脏腑。 所谓 的六经病, 既有十二经脉经气不利的病症, 也包含十二脏腑生理功能失常所 出现的病症。 1、阴阳升降与小柴胡汤(上) 阴阳升降消长理论与小柴胡汤 《黄帝内经》认为, 日月星辰的运转,形成了 阴阳二气的升降与消长, 所以阴阳的升降与消 长是自然界的固有规律, 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生长与死亡, 皆 本于此规律。由此,一年之中就 有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换, 一日之中就有昼夜晨昏的变化。 也就是说,阴阳的 升降与消长,明 显地表现有年节律、日节律等。一年之中,冬至一阳生,到了夏至,阳气升发达到顶点,而 一阴即生, 一直到冬至, 阴气达到顶点, 进入下一个轮回。 一天之中也是如此, 子时一阳生, 到了午时 阳气最盛,此时,阴气渐生,一直到子时最盛。人生活在自然界里,天人相应,体 内的阴阳二气也随着自然界的阴阳的升降而升降、消长而消长,以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 若违背了这个规律,如作息不规律、熬夜、疲劳等,就会导致阴阳的升降紊乱,发生许多疾 病,而这些疾病, 又往往具有定时发作的时间性的特点, 最常见于阴阳二气交接的时间,如 午时、子时等最多。 中医治疗疾病就要顺接阴阳,顺接阴阳关键在于 “枢机 ”。原来,人体的阴阳、气机的升降出 入,有一个枢纽或像门轴一样的东西掌管,叫做 “枢机 ”,它的位置在少阳经,阳气的外出, 阴气的内入, 由少阳来主管。 少阳的枢机不利, 就会像门轴坏了一样, 使得这个门或打不开, 或关不上, 这就是阴阳不顺接,因此少阳和解、顺畅了,阴阳二气就顺接了,所以有一种治 法叫和解少阳。中医方剂里和 解少阳的首选方剂就是《伤寒论》的 “小柴胡汤 ”。 在《伤寒论》 里,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 少阳病的特点是口苦、 咽干、目眩、 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而最具代表性的症状,或具有标志性的症状有三个, 一个是口苦, 代表着少阳的 胆火上炎。 口苦代表着胆内有热, 在中医临床上治疗口苦也多从 清胆热着手, 往往收到很好疗效。 第二个 标志性症状是往来寒热, 就是发热与恶寒交替着出 现,因为少阳经就像一个门轴,主管门的开和关,中医称 之为 “枢机 ”。同时少阳属小阳,少 者,小也,抗邪力量比较弱。因此,邪气侵袭少阳,由于枢机运转的作用,往往导致正气与 邪气的分庭抗战, 表现为 “拉锯战 ”,《伤寒论》里称作 “正邪分争 ”。当正气能抗邪时,由于 正邪的交争就会发热;而当 正气无力抗邪时, 邪进正不争,就会恶寒, 于是就会见到病人寒 热交替出现。寒热往来不但见于外感疾病, 也见于疟疾、 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所以这些疾 病都可用小柴胡汤治疗。 第三个标志性症状就是胸胁苦满, 就是胸胁发胀, 这是病在少阳经 的典型表现,因为手、足少阳经都走胸胁,所以胸胁苦满是定病位在少阳的 眼目。 由于胆与 肝相表里,肝经也走胸胁,所以一旦见到病人有胸胁苦满,就可以首先考虑肝胆疾患。 通过 上述症状我们可概括出少阳病两个最基本的病机, 也就是两个基本的病理状况, 一个是 枢机不利, 也就是 门轴坏了,使大门开阖不利;再一个就是胆火上炎, 少阳病多有火热的表 现。所以小柴胡汤除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伤寒论》中的智慧解析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