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封面图频现“双胞胎” 出版社陷入指责混战

  这两天几家出版机构吵得不可开交,原因则是图书封面“撞脸”。本报记者日前在书市探访中发现,书店中封面雷同的“双胞胎”甚至“三胞胎”,让读者挑花了眼,造成了大量误买。据了解,克隆封面的背后固然有跟风的不良心态,但更多的则是由于长期不受重视,图书封面正在成为无人监管之地。

  这几天,著名的北京磨铁图书公司老总沈浩波手机一直关机。据悉,磨铁的2本书《算死人不偿命》和《嗜血的老狐狸》被另一家著名图书机构读客图书公司指为封面抄袭。读客抗议的公开信前天已经发出。

  读客老总华楠昨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还愤愤难平,他表示,磨铁的《算死人不偿命》和《嗜血的老狐狸》的封面,无论是历史人物像、书名字体,甚至人物像和字体的摆放位置,都抄袭了读客出版的畅销书《卑鄙的圣人》,这明显是“指望借着畅销书的风头火一把”,故意误导读者。

  记者了解到,其实在今年世界知识产权日前夕的4月16日,磨铁总裁沈浩波同样在微博上发出了一封措辞严厉的公开信,指责古吴轩出版社的《内心强大的秘密》的封面抄袭了磨铁的畅销书《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从书名、封面设计到网站销售的宣传语,甚至编辑和读者的评论,都照搬照抄。”

  其实封面“撞脸”由来已久。七八年前上海译文出版社“米兰·昆德拉系列”火爆之后,那种大片留白、小字体的简约风格的封面,就曾引来争相仿效,一时间书店内尽刮“简约之风”,让人乍一看根本分不清究竟谁是昆德拉。

  《明朝那些事儿》火了之后,立刻来了一本《唐朝那些事儿》,如果将“唐”字换成“明”字,那基本就是同一张封面。《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成为畅销书后,便有大量有关“玩意儿”的书出来,封面自然也向前者靠拢。走进如今的书店,“双胞胎”真是比比皆是。

  在封面普遍“撞脸”之下,越来越多的读者遭遇误买。读者孙小姐对本报记者抱怨,她曾买想去买一本由哈佛大学教授所写的经管书,她事先见过这本书,所以到书店看到封面同一式样的,想也没想就买来了。结果回去一看,竟是一本由内地某老板写的企业宣传书。让人大呼上当。

  读者邹先生告诉记者,有一次买了一本“撞脸”书,他气愤地打电话去找出版社理论,要求退货,结果对方没好气地说,“谁叫你不把书名看看仔细呢?”

  据本报记者了解,尽管国内目前有针对封面装帧的“最美图书”的评选大赛,但在很多出版社,人们大多没把封面设计太当回事儿,这也导致了“撞脸”的轻易发生。

  记者了解到,现在除了一些大出版社会有专门的封面设计师之外,很多出版社都实行“封面外包”的政策。也就是把封面设计的任务包给一些工作室来做,支付一定的稿酬。但问题是,由于对封面设计并不重视,出版社支付的稿酬极低,一个大牌封面设计师每个封面设计也只能拿到3000到5000元,至于一些新手,每个封面也只有500元到1000元之间。

  按照封面设计的行规,设计师应对图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然后再结合自己的审美,才有可能做出一张好的封面。但是因为稿酬太低,“深刻理解”的脑力支出远大于经济所得,所以“借鉴”别人的封面便成为必然。有的设计师则干脆将同一类图书的封面,改头换面为己所用。

  尽管对被“撞脸”一事义愤填膺,但华楠昨天也对本报表示,想维权很难:要维权必定要花精力,即便维权成功,对抄袭者的处罚力度也难以让人满意。另外,法律上对“撞脸”的界定也很模糊,到底模仿到什么程度,算作抄袭,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来源中国新闻网)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图书封面图频现“双胞胎” 出版社陷入指责混战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