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饮食与养生》二

  虽然过饥过饱都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但《黄帝内经》更侧重于饮食过饱对健康的影响。同时,从实际情况来看,因为吃不饱、营养缺乏而导致的病症确实不多见了,特别是在城镇居民中,饮食所致疾病多数是过食所致,也就是说,疾病多数是撑出来。

  怠惰乏力。摄入食物过多,胃肠道消化食物就会耗费大量的气血,人体其他组织反而会营养不良,很多人都有餐后容易困倦的体验,这是大脑血液供应不足的表现。所以,很多体形肥胖、饮食无度的人,不但没有表现出营养充足的精力充沛、活力四射的状态,反而呈现出懒惰、倦怠、有气无力的样子。这是由于人体气血长期聚集在胃肠道消化食物,人体其他部位的脏腑组织气血供应反而不足。

  胃肠疾病。由于不断的、大量的进食,胃肠道负担加重,极易损伤胃肠道,《内经》说的“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就是饮食超过了自己适合的需要量伤害了肠胃。在临床上由于暴饮暴食而引起的胃病并不少见,如胃脘胀满、疼痛、消化不良、腹泻等,日久则会导致胃炎、肠炎以及慢性肠道病变。

  代谢障碍综合征。饮食中营养过剩,导致体内蛋白质、脂肪过多,是一种变相的多食。人体不能充分代谢与利用这些营养,就会变为痰、湿、食等病邪损伤脏腑,发生疾病。《黄帝内经》说:“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受如持虚。”膏是指油腻的食物,粱是指精美的食物,二者相合表示过食肥美油腻的食物,这不仅可以使人变生疔疮类疾病,而且这种体质容易招致任何疾病。人罹患疾病,如拿着空罐子装东西一样容易。《黄帝内经》说:“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这其中包括肥胖症、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脑中风、肢体痿废、心肺气虚等疾病,均与此类饮食有关。

  提前衰老。过多肥甘食物,容易引起的另外一种损伤是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及粪便,这些粪便产生的浊气、毒素,会损害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加速人体脏器的衰老,面容的损伤。我们在临床上可以看到,很多便秘的人不仅容易发生咽痛、头痛等病症,而且还会出现面部痤疮、皱纹增加、头发变白等现象。

  其实,古人早就发现,适度的减少食量,对身体的健康、长寿都是有益的。谚语说得好:“吃饭省一口,活到九十九。”美国医学家通过一项实验,在大鼠体内发现了一种基因叫长寿基因,这种基因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表达,也就是没有生物学活性,只有在饥饿情况下,这种长寿基因才表达其活性,延长动物的寿命。因此,适度的饥饿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而且有助于长寿。调查资料显示,体形肥胖的老年人要比身体偏瘦者寿命短3~5岁;90岁以上的老人,80%都有节食的习惯。所以俗话说:“有钱难买老来瘦。”都告诉了我们少食对健康的重要性。

  我记得早年王朔的电影《顽主》中的女主角曾经出现这种情况,在与其男朋友的恋爱终止之后,先是大哭一场,继而开始一个接一个的吃冰淇淋,本来就已经很肥胖的体形也越发“充实”。生活中,多数人在精神极度受挫的情况下表现为厌食、饮食难下的症状。但有的人则表现为贪食的症状,比如在失恋、高考落榜、失业、离婚等生活挫折出现后,用不停地吃东西来缓解当时的痛苦。最后,把自己吃成了大胖子。这是神经性厌食的一种表现,这种神经性厌食常与焦虑、抑郁、紧张等情绪相关联。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有五个层次,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五种需求中上一层次需求的提出均是以下一层次需求的满足为基础的。其中,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主要包括了吃饭、穿衣、性欲等各个方面,而“吃”在所有生理需求中又处于中心的地位。

  马斯洛认为,生理需求不单是指个体身体上的反应,它和爱、归属感一样是一种心理上的感受,并且这种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满足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上层需求满足的质与量。西汉初政治家贾谊就有“仓禀实而知礼节”之说。人只有在吃得饱、穿得暖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当一个人在追求这些高层次需求的过程当中遭遇挫折时,他会再次退回到最低层次的生理上的需求,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人在人际关系受挫、失恋的时候会选择用“吃”来发泄、缓解心理上的不良反应。这个时候的“吃”不再是源自生理上的“饥饿”感,而是在受挫后心理上的补偿性行为。

  另外,心理学有关研究表明,人在咀嚼的过程中,大脑中枢会释放出一种“愉快”的信号,使得个体抑郁、焦虑的心情可以暂时得以缓解。如果个体在受挫后偶尔采用了贪食的方法并且有效缓解了心理上的压力,那么在他以后的生活中会逐渐强化这种行为,并使之成为应对压力的惯用方式。

  这种神经性贪食症的治疗,需要与其相关的精神症状结合在一起分析,进行综合治疗才有效果,单纯提醒他进行饮食控制,往往没有效果。

  很多人为了减肥瘦身拼命节食,常常从晨起就不吃饭,这样一来,时常饿得头晕眼花,有气无力,不仅感觉不到身体的健康活力,甚至饿出很多疾病。那到底何时少吃为好呢?古人有句养生口诀,就告诉了我们适当的少食时机——“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吃申后饭”。

  申时即下午3~5点,这实际是建议我们晚饭要少吃或不吃。当然,古代科技不发达,没有什么照明设备,天一黑就早早上床睡觉,所以吃了东西很难消化。我们现在虽然夜生活较长,但晚饭后的工作量、活动量相比白天要少很多,所以,建议晚饭少吃一些。

  孔子在《论语》中有一段话:“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这里的“斗”,是争斗的意思,而“得”是摄入的含义。年少之时,人的性欲旺盛,自制力差,意志薄弱,很容易沉迷于女色之中,但少年之时,肾气未达到最充盛的时段,所以色欲过度,肾精流失,就会导致体质的衰惫与虚弱,对人体健康影响甚大;中年人处于事业的巅峰阶段,心性争强好胜,人与人之间的明争暗斗、情志内伤,都会导致气机郁滞,疾病丛生;老年人则生机衰退,机体代谢能力低下,同时活动减少,所以最怕饮食过多,大量的饮食不仅直接伤及脾胃,出现脾胃不适的症状,而且摄入的营养不能及时代谢排出体外,反而会变成有害物质大量堆积,成为痰、湿、淤等附着在人体内,加重脏器负担,加快人的衰老。《黄帝内经》中的“年长者求之于腑”,即对老年疾病的治疗及保健的关键,在于保持腑气的通畅,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

  宇宙大自然,人身小天地,与自然万物的生命活动需要依靠阳光照射一样,我们体内的脏腑、经脉、气血等的功能活动,或者人类生命的维持,同样也依赖人体的“阳气”,这种阳气的温煦,是生命存在的前提。而人体的这种阳气,又是很虚少、很脆弱的,稍有不慎,就会受到损伤。明代大中医学家张介宾,就打了一个比喻来说明人体阳气的重要性以及其虚弱易损性,说道:“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宇宙如此博大,所有的生命所依赖的太阳也不过像一个小小的药丸,以“一丸红日”来说明自然界阳气的珍贵;而我们人体所依赖的阳气,只有一息,亦足见其小、其量少,说明人体阳气的不足。所以,人体阳常不足,阳非有余,为了保证我们身体的健康、长寿,就要好好呵护我们身体中的阳气。

  人体的阳气,是人体的生命之气。严格说来,阳气损伤后,可以导致人体所有系统、脏腑、经脉、肢体等发生各种各样的病症。

  脾胃虚寒证。由于寒性食品是从口而入再进入胃肠道,所以,饮食寒凉最先见的病症是脾胃虚寒症。很多人会出现胃脘疼痛、胀满、堵塞感、呃逆、腹痛、泄泻等病症,饮食日渐减少,身体消瘦。

  呼吸系统的病症。中医叫肺阳虚,临床可以见到过敏性鼻炎。这类患者往往受不得一点寒气,晨起一打开窗户,出门吹一点凉风,都会喷嚏不断,清涕涟涟,甚至有的患者的过敏性鼻炎继续发展,变成过敏性哮喘等。这类患者,除了一些人先天禀赋所致外,大多是由于受寒凉引起。

  生殖系统疾病。女性身体中,最虚弱的就是生殖系统了。各种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后,会首先损伤生殖系统,出现相关疾病。就阳虚而言,女性最早可以见到宫寒的一系列症状,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闭经、痛经、月经后期、不孕、自然流产、胎停孕等。就像三九天气,因严寒而河流冰封一样,人体气血也会因阳虚寒盛而气血阻滞不通,这种阻滞的结果就是气血凝聚成肌瘤、囊肿等。在寒冷的季节,自然界寸草不生;同样,宫寒的女性,也会出现受孕困难,即使受孕了,也容易出现流产、胎停孕。

  养生保健,要从保护人体的阳气入手,同样,凡是损伤人体阳气的行为,都对人体不利。俗话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饮食不当,是导致人体阳气损伤的第一因素。阳气是温热之气,因此,最畏寒凉,凡属性质寒冷的食物,均会导致人体阳气的损伤。

  冷饮冰寒,请敬而远之。首先是冷饮。到了夏季,很多人为了消热避暑会饮用大量的冷饮。男性通常会大量地饮用冰镇啤酒,女性则嗜食冰淇淋、喝冰镇饮料,而且人们又有吃冰镇西瓜等的习惯。为了对抗这些寒气对人体的损伤,人体就要耗伤大量的阳气,这样人体的阳气会不断地消耗。从这一点来说,冰箱的发明实在是弊大于利!

  在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张大民的母亲到了晚年就嗜冰,每天都要不停地嚼食冰块。这个影片如果请一个医生做顾问,张大民的母亲可能等不到乔迁新居,而是会很快出现身体全面崩溃。

  海鲜,请食有节制。食物中,除了像冷饮这种直接能感受到的低温寒冷之品,还有很多虽然感觉上温度并不低,但是按照中医药属性的划分,属于寒凉之性,如海鲜类。在海鲜类产品中,除鱼、虾、鲍鱼等极少数属于温热之性,大部分均是寒凉的,像螃蟹、蛤蜊、生蚝等。这些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冰冷的海水中,自然容易形成寒凉的体质。所以,像螃蟹类的海鲜,一是不能吃太多,二是吃的时候一定要蘸着姜汁等食用才行,这样可以用姜汁的温热制约一下螃蟹的寒凉之气。有的人一吃螃蟹,就会出现胃痛,原因就是螃蟹的寒凉之性损伤了胃阳。

  水果蔬菜,饮食有法。水果大多是凉性的,如西瓜、梨、脐橙等,很多减肥的女性常常不吃主食,而以水果、蔬菜代之,日久同样会出现阳虚寒盛的症状。我们在临床上可以看到,很多减肥的女孩,多数会出现痛经、月经量少、月经后期甚至闭经的情况,这就是因为不食谷物、肉食等主食,而大量食入水果、蔬菜的缘故。这样一来,不仅没有五谷、肉类补充阳气,而且大量的水果、蔬菜又会不断损伤人体的阳气,最后发生阳虚寒盛,这种寒邪留滞于子宫内形成宫寒,出现一系列月经失调的病症。因此,水果也不是吃得越多越健康,水果的食用也要有节制:一是适量食用,一天一个水果即可;一是空腹时不要食用,最好在饭后吃。

  绿茶,饮之有度。同样是茶,红茶的性质偏温热,而绿茶的性质偏寒凉。绿茶有清热去火的作用,严格说来,适度地饮用确实可以使人体的上部,如咽喉、口腔、头目等清爽舒适。但凡事就怕过度,“生病起于过用”,再好的东西,如果用得太过,也会造成损害。绿茶是凉性之品,喝太多,就会削伐人体的阳气,导致阳气的不足,这对人体健康来说是弊大于利。

  同时还要注意,茶水不能空腹饮用,空腹饮用茶水,茶的寒凉之性会直逼下焦,损人真阳。很多人空腹饮茶后都有心悸、头晕的症状,就是体内阳虚水乏的一种表现。

  正确的饮茶方法应该是在饭后,这样既有助于消化,又可以清解火热,而且对人体没有损伤。

  难以觉察的寒凉伤害——抗生素。其实,还有一种寒凉的东西最容易被我们忽略,就是西药中的抗生素。很多人都有一种感受,就是在服用几天抗生素之后,都会出现一定的胃肠不适感,要么胃痛、胃胀,要么食欲不振,要么腹泻等。我们一般会说抗生素有一定的刺激胃肠的副作用,这种副作用是什么呢?从中医角度来讲,就是损伤人体的阳气。因为抗生素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均为苦寒之性,口服之后最易伤脾胃。所以,长期服用、滥用抗生素,对人体的损伤,不仅仅是损害肝肾功能,最重要的是伤人阳气,导致生命力的整体衰弱。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轻易不要服用过量抗生素,也不要滥用抗生素。

  不知从何时开始流传这样一种保健方法:早晨一杯凉白开,可以调节内分泌,同时,还有润肠通便的作用。一时间大家纷纷效仿,晨起饮用凉白开者甚众。但从临床调查来看,很多晨起喝凉开水的人,在数月至半年之后就会逐渐出现阳虚的诸多病症,女性会出现痛经、月经后期、甚至闭经,男性则出现胃病、关节疼痛、性功能降低等,有些人还会患上过敏性鼻炎及其他缠绵难愈的病症。因为,晨起空腹时直接饮用凉开水,会大伤人体下焦阳气,这种保健习惯,实在是害人不浅。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基本上有些明白了,晨起空腹的时候喝凉白开水,也会导致寒凉之气直逼下焦,伤人阳气,对人体的健康是不利的。

  中医将所有的色彩归纳为五类:青、赤、黄、白、黑。呈现出这五种不同色泽的食物,与五脏存在不同的入通关系,这种关系按照《黄帝内经》的记载,是: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南方赤色,入通于心;中央黄色,入通于脾;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北方黑色,入通于肾。

  由于五色入的脏器不一样,所以食入人体之后就有不同的作用。青色是入肝的,青绿色的多为蔬菜,吃了可以清肝火、疏肝气,那些血压高、脾气大,动辄肝火上冲的人,就可以多吃点绿色的蔬菜,比如青皮萝卜、芹菜、莴笋、油菜等;红色是入心的,红色、温性的食物如辣椒、羊肉、荔枝、樱桃等,就有温补心火、心阳的作用,而红色、寒凉的食物,则有清心热、心火的作用,如红心萝卜、番茄等;黄色为脾的色彩,黄色的食物多有补益脾胃的功能,像小麦、小米、玉米、板栗、香蕉、桂圆等,就有补脾益胃、长养气血的功能;白色入肺,所以百合、银耳、莲藕、白果、鸭肉等可以滋养肺阴;黑色入肾,凡黑色的食物,像木耳、香菇、紫米、桑葚、紫菜、海带、海参、乌鸡等都能补肾。所以,一桌品质比较高的菜肴往往色全,而色全也意味着味全、营养均衡,食入人体之后就不会出现脏气的偏盛偏衰,疾病就不容易发生。在平时饮食中,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择不同颜色的食物,脾虚者,多选黄色食品;肾虚者,多选黑色食品。

  生活中我常常遇到朋友们问这样的问题:“同一类农作物或蔬菜也有颜色的不同,比如萝卜分青萝卜、白萝卜、红萝卜、胡萝卜,不知道这种颜色的差异,是否会导致它们的作用也不同呢?”

  我给大家举个具体例子:青萝卜色青入肝,所以清肝火最好;白萝卜色白入肺,所以通肺气、利大便作用强,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而红萝卜色红就入心,所以可以清心火,口舌生疮的人食用效果就比较好;胡萝卜是黄色的,就偏入脾,所以补益脾胃的功能最强,在萝卜之中最有营养。同样如米类,我们常食用的有小米、大米、紫米等,大米色白偏入肺,紫米色黑偏入肾,但小米色黄就偏入脾胃。同是米类,以小米营养价值最高,所以,女性在分娩之后,一般习惯性地用加红糖的小米粥补身体。

  食物中黄色的食物营养价值是最高的,以黄为贵,我们可以多食用。这一点,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一致的。你发现了吗?不同的颜色在我们中国人眼里也有不同的地位。

  这里,我们就要从五行与颜色的关系说起了。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这五种物质在中国古代逐渐被抽象为哲学的概念,古人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分别用五行来分类和认识。颜色也是如此,首先颜色被分为五个基本的类别。继而五色被五行规范分类,就是青色与树木的颜色接近,所以属木;红色是火的色彩,所以属火;黄色与土地的颜色接近,所以属土;白色为部分金属的色彩,所以属金;最后将黑色与水对应,所以属水。五行之间依靠相生和相克的关系,彼此间建立密切的联系,比如相生关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而相克关系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这种联系中,看似五行中都有自己生的事物,也都有自己克的事物,好像五者是完全平等的关系,但实际上,这五行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中国是农耕国家,土地是立身活命的本钱,所以“土”的地位比其他四行要高,占据着主导之位。中国古代的很多重要理论中都反映着这种思想。所以,在五行规范自然万物之后,但凡与土结合,或属于土的事物,就高于其他事物而占据主导地位。这样一来,五色中就以黄为贵,数字中就以5为贵,脏腑中就以脾胃为贵。所以西汉政治家贾谊在上疏给汉文帝的改革方案中就建议“色尚黄,用五数”。而中医理论中,以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就是这一哲学思想的延伸。

  这样来看食物与人体的关系,与在整个传统文化中黄色地位尊贵是一致的。按照《内经》的要求,饮食应该五味均衡,什么都吃一点,但是黄色、甘味的食物可以作为主食,多吃一些,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化产生的源头地域中原地区,饮食主体的色彩是黄色,农作物如小麦、玉米、小米、土豆、红薯、南瓜、黄豆等,肉类如黄鸡、黄鱼等。同样,对人体有明显补益作用的药物,也多是黄色的,如人参、党参、桂圆、红枣、枸杞子、山药、蜂蜜、甘草等。

  食物的颜色除了对五脏有不同的补养作用外,颜色与食物的寒热温凉性质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黄帝内经》有“黄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这句经文本来是出现在一篇论述疼痛的文章里,告诉我们怎样根据病人的面色来辨别患者病性的寒热。如果病人面色发黄、发红,则为热证的表现;如果发白,则为寒证;如果是青黑色则为疼痛,是大寒所致。因此,黄、赤面色主内热,白、青、暗黑主有寒,是我们医生临证诊断疾病的重要辨证依据。而这一诊断人体疾病的方法,实际上也适用于植物,我们可以见到,一般暖色的食物多是温热之性,而冷色的食物多是凉性。即黄色的、红色的食物,多为温性、热性的;而白色的、青色的食物,多为寒性、凉性的。黑色亦属于暖色,故黑色食物也多温补,如黑桑葚、黑蘑菇、何首乌等。这种例子不胜枚举,比如西瓜、梨等色绿、色白者,多为凉性;而橘子、荔枝、香蕉、桂圆等色黄、色红的,多为温性。同样是糖类,白糖就是偏凉的,红糖就是温热的。女性在出现痛经、月经量少、月经后期这些宫寒症时,熬上一碗生姜红糖水喝,症状就会明显地改善;而白糖具有清热的作用,孩子感冒、发热、出疹子等,用乌梅与白糖煮水,给患儿喝就可以退热。

  说到红糖,我还想多谈几句。记得儿时红糖还是家中主要的食用品,家里有人得病,或谁家有人喜得贵子,来往交流的礼品中总有两包红糖;逢年过节,父母款待客人的常用饮品也是红糖水。但现在,红糖却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这种变化尤其对女性来说,真是莫大的损失与遗憾。红糖对人体的作用,是口感精美的白糖远远不能代替的。“黄赤为热,白为寒”,因此,同样是糖,红糖却比白糖多了一种温热之性,是温补之品,具有祛寒、活血、补血等功效。

  红糖是指甘蔗榨汁,经浓缩形成的带蜜糖。红糖按结晶颗粒不同,分为赤砂糖、红糖粉、碗糖等,因没有经过高度精炼,它们几乎保留了甘蔗汁中的所有成分,如铁、钙、锌、锰、铬等,因此,营养成分远比经过提取、精炼的白糖要高。另外,红糖还含有少量的维生素B2及胡萝卜素。日本科研人员还从红糖中提取了一种叫做“糖蜜”的多糖,实验证明它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功效,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

  阳气主“生”的季节。到了春季,随着太阳与地球相对位置的变短,白天开始延长,日照时间开始增长,气温逐步升高,并且随着这种气温和日照的变化,自然界的各种生命开始活跃起来,不仅植物开始发芽吐绿,动物也蠢蠢欲动,昆虫、青蛙、刺猬等从冬眠中慢慢苏醒。因此,《说文解字》有“春,蠢也,动也”之说,似乎春之本意就是虫类生物的蠢蠢欲动。

  在自然万象出现以上活跃的征象的同时,人类的生命也伴随自然界阳气的上升呈现出相应的变化:处于生长期的孩子,在春季生长速度加快;人体的气血开始向头面部、四肢等聚集,人的面色开始红润;女性在冬季变重的痛经此时有所缓解,等等。我们说四季万物的生化特性是生、长、收、藏,实际这也是对阳气不同状态的一种描述。

  春天气温上升、日照增加,就是阳气的“生”,有了春季的阳气之“生”,才有夏秋冬季的长、收、藏的变化,也就有了生命活动的生长、发育、成熟与结果,因此,春季阳生顺利,是一年自然界中生命活动健康的保证。

  我们人体也是如此,人身小天地,宇宙大自然,要保证人体生命在四季的健康,就要顺应春季阳气这种“生”的特性,养生就要围绕促进人体阳气的“生”来进行。

  肝气主令的时段。《黄帝内经》认为,我们人体的五脏与四季存在着一种通应关系,即五脏分别有各自所主的时令,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五脏在其各自主令的季节,会表现出其功能属性最强,并最易受到内外致病因素伤害的特点。

  这就像是学校安排值日生,某生在其值日的日期,不但会把个人的性格、能力非常充分地展现出来,而且,因其负担整体的工作较多,气血耗损最大,因而也最易患病。

  春季在人体是肝气主令的季节,因此,春季最易影响的是肝的功能。肝在人体之中,通过主持气机的疏泄而影响情绪,调节血液,开窍于目,色主青,味为酸。

  养阳为上,宜性温热。《内经》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语,说的就是春天的主要养生原则是要把人体的阳气养好。

  实际上,对我们人体来说,十之七八的疾病都与我们人体的阳气不足、寒邪内盛有关。“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是说我们人体的阳气就像太阳一样,如果阳气失常,我们就会得病甚至死亡,因此,养护好我们人体的阳气,对预防疾病至关重要。

  而《内经》又告诉我们,养阳气的最佳时令在春季,春天把阳气养足了,才能保证这一年阳气均不虚衰,保证身体在四季中的健康。

  养阳气的方法,饮食上可以多食用一些温热性的食物,比如葱、姜、牛羊肉等,所以火锅并非冬季的专利膳食,春季也可以吃。而对那些有明显阳虚阴寒体质的人来说,可以服用小剂的四逆汤、桃花酒等,这样等到了秋冬季节,身体会感到很舒服。

  对于儿童来说,春天是身体长高的主要时节,同时,《内经》认为阳主生,因此,在春季对于生长期的孩子,饮食尤其要注意阳热食物的补充,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各种肉类,包括鸡肉、牛肉、羊肉等均为辛热之品,故可以给孩子多吃一些,以满足身体的需求:一则顺利长高,二则不至于出现各种营养不足的虚弱病症。

  色宜青绿。这里的“绿色食物”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健康或卫生的天然食品,而是指青绿色的蔬菜,因为青色、绿色是入通于肝的,为养肝气,除眼睛多看绿色的景色外,饮食上也可以多食用一些绿色的蔬菜和水果,以助益肝气的升发。同时,春天阳气上升,有很多人会因此出现一些火热上扰的征象,绿色的水果、蔬菜还可以清解虚火。

  味宜增辛甘、减酸。在五味上,《内经》对于一般人的饮食与肝气异常患者饮食的规定有所不同,一般健康人应以辛味为主,食酸要少些,因辛味主于发散,酸味主于收敛。因此,辛味符合春季之气的生发特性,而酸味不利于肝的疏泄。大葱、生姜、薄荷、大蒜、竹笋、豆芽、韭菜、香椿、荠菜等亦为辛散之物,为春季的宜食之品。

  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除了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之外,还要多吃些甘甜的食物,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甘味气性柔和,可使肝气柔和的生发;同时,甘味能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

  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壮,人可延年益寿。春为肝气当令,肝的功能偏亢,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木土相克,即肝旺可伤及脾气,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因此,为了预防肝木克土,出现脾胃之气的衰弱,要多食用甘甜的食物,如五谷中的糯米、黑米、黍米、燕麦、红枣,蔬菜中的冬葵、南瓜、胡萝卜、菜花、莴笋、白菜等皆为甘味。因此,甘味食品对于所有的人,都是适宜的春季食品。

  红枣枸杞糯米粥。做法:红枣100克、糯米100克、枸杞子30克,淘净后入水,熬煮40分钟。功能:健脾和胃,补益气血。可用于脾胃虚弱、气血虚少的患者。以晚饭食用为宜。

  胡萝卜菠菜粥。做法:将胡萝卜1~2根、粳米100克加水煮粥。功能:清热疏肝,润肠通便。可用于春季火热上炎而致的皮肤干燥、大便秘结的患者。以晨起饮用最佳。

  春笋鸡汤。做法:土鸡500克、春笋250克、香菇50克,生姜、大葱、料酒各适量。将所有食材洗净,入锅内炖煮40分钟。功能:疏肝养胃,补益气血。可用于任何体质的人群。

  对一般人而言,上述的原则和饮食都非常有利于春季的养生,但对于某些春季易发疾病,如高血压、失眠、抑郁症、过敏性疾病等,则应根据情况选择适宜的饮食。

  高血压。高血压易于出现头晕、头痛,属于肝阳上亢所致。春季阳气发越,是高血压患者病情易于出现波动或加重的季节,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春季的饮食应在温补阳气的基础上辅以清肝热、抑肝阳。

  食物以温补为主,再加辛凉酸收之品,如在食鸡肉、羊肉、牛肉时,辅以芹菜、荠菜、青皮萝卜、薄荷、乌梅、山楂等。同时,保持大便的通畅,并使用一定的祛湿利尿之品,以降低血容量。

  抑郁症。春季是抑郁症的高发季节,从临床表现来看,这类患者多表现出痰热内盛的症候,其原因就是肝气升发不利,郁滞于内,随阳化热。因此,对于此类患者,一方面应该疏泄肝胆之气,促进肝气的升发;另一方面清其内在痰热。饮食也要围绕这两方面进行。

  只要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就会接触“阴阳”一词,阴阳是什么呢?人体中的阴阳,如果以养花做比喻,就会很容易明白。养活一盆花需要两个条件——晒太阳和浇水,即阳光的温暖和水的滋润对植物的生长、存活必不可少。植物是这样,人的生命也是这样,我们把身体之中那种温暖的功能称为“阳气”,把人体之中具有滋润功能的血、水分等称为“阴津”。了解到这些再理解后面的阳虚、阴虚就很容易了。

  怕冷是阳虚体质的典型表现,阳虚的人总比别人多穿一个季节的衣服,严重者,暑热季节依然要盖棉被,且常年手足发凉。《黄帝内经》说:“四肢者,诸阳之本也。”认为四肢的冷暖,是诊断阳气充足与否的重要依据。

  喜欢热饮热食,不喜欢寒冷食物,冷饮、西瓜、冰镇啤酒、海鲜等,统统避而远之,这也是阳虚体质的常见征象。

  阳虚质在睡眠方面多表现为嗜睡,别人6~8小时的睡眠即可满足身体恢复之需,而阳虚者常需要10小时以上的睡眠,否则就会出现疲劳、头痛、头晕等不适。

  半数以上阳虚体质会出现脾胃功能的异常,表现为对寒凉食物畏惧,或稍食用则出现胃痛,平时易于腹胀、腹泻,消化不良,或有堵塞感,或泛酸等。

  女性阳虚多出现月经紊乱,可有剧烈的痛经,或月经延期,或月经量少,或颜色发黑,或血崩。就像到了寒冷的冬季,江河会结冰、水流会凝固一样,如果人体阳气不足,人体的气血也会运行不畅,甚至会凝滞不行,表现为一系列宫寒的征象(女性阳气不足,最易导致子宫寒冷,简称“宫寒”)。这种宫寒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就是生殖系统功能低下,表现为激素分泌的含量下降、卵泡发育不良或排卵障碍;或宫缩无力,导致子宫内膜脱落不彻底;或子宫供血不足,导致子宫内膜增长厚度偏薄等问题。

  最常见的宫寒是痛经,中医有“痛则不通,不通则痛”之说,阴寒凝滞,气血阻滞不通,则出现痛经,表现为腹痛剧烈,或伴有腰酸冷痛,轻则持续1~2日,甚则持续更长时间,不但影响正常的工作或生活,有的甚至需服药止痛剂。除痛经之外,月经延期不至,常会拖延1周以上,甚至两三个月不见经水的迹象;或月经量少,具体表现为月经色黑,甚如煤渣状,或见紫黑血块,有的则点滴即无。这些都是宫寒的征象。有些女性在怀孕之后还会出现流产或胎停孕的现象。

  出现大量清稀的带下也是女性阳气虚、寒气内盛的常见症状。因为,在人体阳气充足时,子宫内膜会按时彻底地脱落,不出现残留物;但当阳气虚、寒气内盛时,子宫内膜脱落不彻底,或局部血液运行不畅,均会使子宫内水湿加重,而以带下的方式向外排泄。这类病人,往往可以同时见到月经量少、色黑、后期等症状。

  女性的雌性激素大部分是在子宫、卵巢产生,因此,宫寒的患者往往会精神疲惫、面色苍老。阳虚体质的女性,最容易出现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等病症。

  男性阳虚体质多数会出现性功能减退的情况,有的在30多岁就出现阳痿、早泄等,伴有易于疲劳、腰膝酸软、精力不足、脱发、失眠等征象。男性阳痿,除湿热型,即前列腺炎引起的外,多数属于肾阳虚所致。

  阳虚导致寒邪内盛,影响血液的运行,有的表现为面色晦黯、青灰,有的表现为下眼睑发黑,有的在两颧、眼睑周围、口角部出现点状或片状褐斑等,这些均是体内阴寒盛,气血淤滞的外在征象。此类患者,或者已经伴有痛经等经水状况的改变,有的则将出现此类症状。

  《内经》认为“腰为肾之府”,腰的感觉是判断肾阳充足与否的“风向标”,大多肾阳虚的病人,都会有腰痛欲折、腰部酸软或腰部发凉的症状,女性月经期这些症状尤为明显。

  背部是人体阳经汇聚的部位,统率人体阳气的督脉就行于背部脊柱之内,足太阳经也分布在脊柱两侧。同时,人体从部位上分阴阳,上为阳,下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因此,背部是集中体现人体阳气状况的部位。如果一个人背部发凉,是阳气开始亏虚的表现;如果背部如负冰块一样,或夜间背上冷汗淋漓,则是阳气已经大虚的征象,出现这个症状,往往身体已经出现了很多部位的寒凉症,如易于胃痛、手足关节疼痛、心悸、失眠等。

  当阳气虚,不能温养周身时,还容易出现四肢小关节的疼痛,这种疼痛表现为平时有轻度症状,在触及冷水或天气寒冷后加重,但西医血象相关检查并无阳性发现。

  以上征象,如果你有其中的一项,就已经代表着阳气不足,阴寒内盛;如果出现其中的2项以上,说明你的阳气已经大虚,需要进行一定的养护或治疗了。

  人体阳气的正常循环,是白天行于表、行于经,晚上行于里、行于五脏。行于表则人精神爽慧,精力充沛;行于脏则人进入睡眠状态。如果阳气极度虚弱,不能维系正常的巡行,就会表现出白天精神委顿、疲惫,晚间烦躁不安、难以入睡的情况。因此,如果在失眠伴随手足发凉等症状,常是阳气极度亏虚的表现。若以阴虚或实热证治疗,则病情愈发严重。

  很多人阳虚的症状是以过敏性鼻炎表现出来的,这些人在早晨起床后一开窗,或一出门,或天气稍有变凉,只要吹一下凉风就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鼻塞、喷嚏、鼻流清涕等,有的会发展为慢性病变,如鼻翼肥厚、息肉内生等,严重的还可以发展成哮喘。西医过敏原检查,有的能检测出过敏物质,有的则没有明显的过敏物质,但总的结论是:没办法治疗。这种过敏性鼻炎,实际上是人体阳气虚的表现之一,具体是肺阳虚所致,因为肺开窍于鼻。通过温补肺阳,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

  《内经》曰:“清阳出上窍。”指的是依靠阳气的温养,头面七窍才能目能视物,耳能听声,思维敏捷,头目清醒。当阳气虚,不能温养头目时,阴浊之气就像天空中的阴霾一样充斥人体,人就会有昏沉不清,甚则头痛的症状。这种阳虚性头痛,常在劳累、失眠后加重,因为无论是劳作过度还是失眠,皆会进一步耗伤人体的阳气,使本来不多的阳气更虚,而出现头面失养的表现。

  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人体阳气不足,在五脏中最易表现为心气虚弱的各种病症,可以见到心胸憋闷、疼痛、心悸、结代脉等症状,西医学检查可能会出现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同时,大部分病人可能仅有心胸不适的症状而检查很难有阳性发现,这是阳虚患者的发病特点之一。

  当然,由于失于阳气的温养,寒邪内盛,人体的诸多部位均可易发相应的疾病,如骨关节功能退化出现的疼痛,萎缩性胃炎,乳腺肿瘤,记忆力衰退,失眠等。因此,拥有充足阳气的人,就同时拥有了健康与青春;保护好人体的阳气,就握住了通往健康、长寿与美丽的金钥匙。

  气郁质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心理、性格特征上,由于长期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形成的,以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忧郁脆弱、敏感多疑为主要表现。气郁质平素忧郁面貌,神情多烦闷不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一个典型的气郁质。气郁质伴随的不适有:胸胁胀满,或走窜疼痛,或伴善太息,嗳气呃逆,或咽间有异物感,一般睡眠较差,食欲减退,惊悸怔忡,女性可表现为经前乳房胀痛。

  1、抑郁症《黄帝内经》有经文记载:“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这个“愁忧”就是现在的忧郁,而情志忧郁会导致人体气机闭阻,从而导致多种疾病。当然,与古代相比,现在的抑郁症患者肯定是增多了,因为抑郁症的发生,既有体质因素、遗传因素,又有环境因素。现代社会竞争增加、压力增大、节奏加快,导致人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这都是抑郁症增多的原因。

  有调查显示,现在的抑郁症患者数量是20年前的4倍,有人说抑郁症是“心灵的感冒”,可以看出,忧郁是非常容易发生的。

  根据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2001年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如果接连2周持续性表现下列症状中4条以上的人,就可以被诊断为患有抑郁症:

  没有乐趣——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做起来也缺乏快乐感;对周围的亲人、朋友,也没有感情。

  没有能力——由于思考能力降低,思维活动迟缓,遇到问题常觉得束手无策。精力、体力下降,对工作、学习都有一种畏惧感,所以会自我评价过低。

  没有希望——心境是灰色的,对未来的一切都感到灰心,每天晨起的感觉不是很快乐,觉得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但不知一天该怎么度过。

  没有意义——看任何事情、任何人都觉得没有意义、没有价值,所有的事情都是多余的,所以最后会出现自杀。

  名人、有成就者、白领,都是容易被忧郁击中的高危人群。因为这些人往往普遍表现出过度劳累、责任心过强、对自己的期待和要求过高等等情况,这些都是导致忧郁的重要原因。同时,越是聪明人,内心往往就越敏感,情感越脆弱,各种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对他们的影响就会越大,挫折感就越强,情绪就越容易忧郁。历史上,有很多名人像海明威、丘吉尔、林肯、三毛、牛顿、王国维等都曾得过抑郁症。所以崔永元说:“得抑郁症的人都是天才。”倒是那些山区居民,每天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内心世界非常轻松,只要有饭吃、有衣服穿,就很知足了,思想、感情都很简单,很容易怡然自得,所以抑郁症就很少在他们身上发生。

  (1)、青春期这个年龄段的人,受体内激素的影响,情绪波动大,对周围环境要求多,一旦遇到挫折,就很容易出现精神的忧郁。所以,在校的大学生是青春期忧郁的高发群体。

  (2)、女性产后女性产后也容易出现抑郁症,即产后抑郁症。因为这时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再加之产后每天面对新生儿,生活劳累而且单调,所以,很多女性会出现精神忧郁。

  (3)、女性更年期女性在这个阶段由于体内雌性激素骤然降低,容易出现相应的精神、神经系统的症状。

  (4)、老年性抑郁世界各地老年人精神疾病调查显示,抑郁症发病率最高(16%~26%),其次才是老年痴呆症。因为老年人生活孤独,家庭地位、社会地位骤变,再加之其他病痛的影响,最易罹患抑郁症。

  (5)、春秋时节除了人生的这四个时期外,季节也会影响人的情绪,使之出现变化。一般而言,抑郁症在春季发病率最高,因为春季是阳气发越的季节,如果不能及时调摄人体,与自然界同步,促进人体的阳气正常发散,就很容易罹患抑郁症或出现抑郁情绪。

  其次,是秋冬之交,这个季节易发忧郁可能与秋季的气候特点有关,秋季凄风苦雨,万木凋零,很容易使人的心情低落、悲忧,所以,古人也有“佳人伤春,才子悲秋”之说。“愁”字是怎样写的?上为“秋”字,下为“心”字,“愁”就是秋天的心情。所以,在这两个季节,尤其要注意调整情绪。

  2、躯体感觉障碍——隐藏起来的忧郁《黄帝内经》有“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忧郁造成身体“气”的阻滞,因此,这种“气”阻滞在何处,就会造成人体哪个部位的病症或感觉异常。所以,部分患者可能精神上抑郁的症状,如情绪低落、感情淡漠、做事没有兴趣等并不是很明显,但却存在明显的躯体症状,且表现多样化,这种抑郁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某些躯体的疾病,而忽视其抑郁症的本质。如有的人出现头部的不适、胀感、疼痛,胸闷、胸痛、胁下疼痛,胃肠道的系列症状,肢体感觉的异常,等等。

  这类患者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精神情绪出了问题,而认定自己罹患了各种躯体的病变,所以会不断地进行各种各样的检查、治疗,因有实实在在的痛苦存在,所以,患者的心理压力常常很大,以为自己有什么器质性的疾病。因此我们把这一类忧郁称为“隐藏起来的忧郁”。

  除了容易引起脾胃之气的阻滞,忧郁情绪还可以导致咽部的气机阻滞,从而引发“梅核气”。“梅核气”是中年女性常见的一种疾病,表现为咽部如有梗阻物,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很多人会以为自己咽部长了什么东西,反复去医院检查,并无任何异物存在,西医通常认为是慢性咽炎。这个病过去通常认为是女性的专有病,说“此病得于女子”,因为女性那时在社会、家庭中地位低,除了家庭,没有自己独立的生活圈子,遇到家庭问题,比如丈夫常年不归或有三房四妾、婆媳关系紧张等,女性就很容易气郁而出现梅核气。但这个病现在男性患病人数似乎更多,这与男性所面对的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有关。

  4、女性月经紊乱气郁易引起血淤,因此,气郁体质最易引发女性月经的紊乱以及经前综合征,包括经前胸部胀满疼痛、经期腹痛、月经量少、延期甚至闭经等。

  5、肿瘤虽然肿瘤的成因非常复杂也非常多样,但精神情志因素在肿瘤发生中的重要影响是难以忽略的,尤其是消化系统肿瘤,如食道癌、胃癌、肝癌等的发病,更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从中医的角度而言,气郁多属于肝气郁滞,肝郁最易引起脾胃之气郁滞,而出现气机郁结在消化道,逐渐导致血淤、津凝等,形成积证,即现代医学所说的肿瘤。

  6、阳痿抑郁症患者多数都有性功能障碍,从中医学的经脉理论来说,肝经绕阴器,如果肝气郁结,或者肝经湿热,均会导致男性阳痿的发生。从临床发病情况来看,老年性阳痿多与肾有关,而青年人的阳痿,却多数与肝有关,有的源自肝气郁,有的源自肝胆湿热。

  1、先天遗传父母的气郁体质,多会复制到儿女身上,形成儿女的多愁善感,抑郁不乐,多思多虑。

  2、精神刺激有的人虽然父母没有气郁体质,早期也是属于开朗乐观的性格,但由于自己生活经历挫折多,本身频繁接受负面精神刺激,如父母离异、高考落榜、车祸、失恋、婚姻挫败、身体疾病等原因,也可以逐渐形成气郁质。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黄帝内经——饮食与养生》二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