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体育局检查组来扬验收“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情况,经检查验收,除了高邮市今年没有参加验收申报外,扬州主城区(含城中乡)及江都区、仪征市、宝应县的主城区达标率均为100%。其中,刚刚建设完成的古运河畔的万米健身长廊成为亮点。这些身边的健身设施能否促进全民健身的实现?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扬州“10分钟体育健身圈”已经基本建成,这项民生工程的目的就是推动全民健身,让所有人参与到健身中去。那么,扬州市民究竟有没有行动起来呢?
记者日前走访了市区一些社区,发现大多数小区都已配备了相应健身器材,每天清晨或傍晚,总能看到不少人在健身。越来越多的体育健身设施供人们使用,健身俱乐部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如今,扬城百姓的健身意识正在飞速提高,全民健身水平也发展迅速。
家住广陵路的老林一直很喜欢体育运动,羽毛球、乒乓球都能打两下,经常带着家人去体育馆运动。“以前还要找场地打球,现在好了,家门口就有,真是方便。”老林对记者说,以后锻炼身体可以随时随地动起来。
在连福社区邻里活动中心,记者看到,几位老人正在打羽毛球,一些小孩则在家长看护下做游戏。室外的健身器材也十分健全,健身设施旁还竖立了功能示意图。据社区工作人员说,小区内的健身器材使用时间长了会有部分损坏,但基本都及时进行了维修,保障居民能够无障碍地使用。
记者在市区几家健身房内看到,来进行锻炼的人群大多数以中青年为主,其中也不乏老年人。相较于社区体育锻炼,健身房内的运动项目更丰富多彩,游泳、瑜伽、肚皮舞等运动吸引了很多上班族的目光。下班后换上运动装走进健身房,在跑步机、动感单车、器械上酣畅淋漓运动一番,成了越来越多的人放松休闲的一种选择。花钱买运动、花钱买健康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选择健身房健身的人一方面是为了强身健体,增强自身免疫力,但相当一部分的人是看中了健身房的系统减肥运动。到了晚上,健身房内就热闹了起来,男士多选择器械类运动,而女士则更倾向于操课。
小王非常重视体育锻炼,早晨都在古运河边跑步,下班后会骑着自行车出门锻炼,不仅经常跟着电脑学跳“郑多燕”健身舞,还在健身俱乐部办理了健身卡。然而她如此积极锻炼只是为了减肥,并且这样的锻炼并不能持之以恒,往往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的锻炼不仅难以达到成效,而且一次大强度的剧烈运动后,反而觉得浑身酸痛,甚至会发烧感冒。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使用健身设施的人群中,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和孩子,在校学生通常有固定的课间操和体育课,老年人也有固定的健康活动时间。相对于有固定健身时间的学生和老年群体来说,中青年群体不容乐观。
家住莱福花园的陈小姐告诉记者,由于工作很忙,每天都是工作地点和家庭间两点运作,根本没有时间去锻炼,周六周日也就是和朋友聚会或者购物,几乎留不下锻炼身体的时间。
鸿泰花园的李先生也说,自己很少有时间去锻炼身体,“毕业两年,现在自己重了30斤,主要是工作和应酬太多,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锻炼身体。”李先生告诉记者,虽然他也知道附近有很多健身场所,但还从未去过。“搬到鸿泰家园7年了,我还从没去过对面的曲江公园。”
27岁的小张在扬州一家机关单位工作,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去单位办公室,打开电脑整理数据材料,时时刻刻要盯着电脑屏幕,一坐就是一天。下班后小张不是与朋友们聚餐就是要喝酒应酬,闲暇时间也一般是上网游戏,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在单位的体检中,小张各项指标都超出了标准,年纪轻轻就成为“三高”人群。尽管知道自己的身体不适,但他也无力改变自己的工作状态。在扬州,像小张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大多数属于中青年人,往往都仗着年轻力壮而忽视了自身的健康状况。
记者在1912对面运河畔的塑胶篮球场地上,看到一群正在打篮球的年轻人,询问后得知这是市区一家公司组织的员工培训,公司旨在让员工工作的同时也增强身体锻炼。不少员工表示,如果不是公司组织,自己不会主动锻炼身体。“工作太忙没时间运动。”这家公司的员工这样对记者说,这种理由也是大多数青年人逃避健身的最好借口。尽管他们知道自己的健康状态不好,但是由于工作、生活习惯等难以改变,因此很难从根本上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记者体验10分钟健身圈(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