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图)

  随着我国社会逐步步入老龄化,不少老人出于对疾病缠身的恐惧,开始把目光投向了保健品市场。

  在旺盛的市场需求及高额利润的引诱下,不少黑心商盯上了保健品生意,与此同时,现行法律法规的失位和相关部门的监管乏力,致使当前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

  “所谓的健康讲座,很多都是打着免费、公益的幌子欺骗消费者。”提起目前火热的保健养生市场,曾经上过当的冯大爷非常生气。

  前不久,年近八十高龄的冯大爷参加在兰州市定西路某宾馆举办的健康知识讲座时,被免费查出患有气血不足、血压偏高、心跳紊乱等疾病,举办方告诉他,某生物公司生产的一种“金丹再造丸”对治疗这些疾病具有奇效。

  经不住忽悠的冯大爷和众多听课的老人们以上百元至几千元不等的价格,购买了商家大力推荐的这种“万能神药”。但拿回家后才发现,这种“金丹再造丸”包装简单、没有任何产品信息,后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鉴定,所谓的灵丹妙药原来是假冒伪劣产品。

  冯大爷的遭遇并非个案,近年来,各种保健养生讲座、保健产品宣传广告不断充斥着人们的眼球,不少不良商家打着各类“免费”旗号招摇撞骗、欺诈老年人的案例越来越多,老年人上当受骗的事时有发生。

  连日来,记者走访兰州市内部分药店,发现各类老年保健用品和食品很受欢迎,同时不少保健品都在打着具有治疗功效的幌子进行宣传。而且,一些老人痴迷养生讲座、购买保健产品已经达到走火入魔的地步,为了听课,或者得到商家们免费赠送的一些小礼品,不少老年人凌晨四五点就开始排队等候,更有甚者,对保健品一掷千金。

  “我这病属于慢性病,医院也没法根治,厂商宣传说保健品能够缓解痛苦,比一直上医院便宜多了。”家住兰州市酒泉路的杨艳蓉老人告诉记者,自己年轻时得了老寒腿,走路很不方便,而且子女都不在身边,她只能试着吃一些保健品减轻痛苦。采访中,不少老人也表示,由于身边无人照顾,他们平时最担心生病,所以经常买些保健品进行预防。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目前无法根治,患者出于病急乱投医的心理,面对伪专家的忽悠,轻信其‘特效’和‘偏方’,所以才会不惜高价购买其保健品、药品。”省第二人民医院中老年心理医师白振锋指出,老年人痴迷养生保健,一方面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发产生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因此用吃保健品等方式去抵抗恐惧感;另一方面,现在大多子女不在老人身边,对老人的关怀不够,使得他们会通过养生保健等方式使自己的安全感得以弥补。

  而在老人们痴迷养生产品的背后,则凸显出了目前整个社会老龄化加剧下出现的养老困局。

  有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我省60岁以上老人达315万,65岁以上老人210万,分别占总人口的12.32%和8.23%。此外,全省有17.6万高龄老人生活处于无自理或半自理能力状态,有120万左右老年人子女不在身边,属于空巢家庭。

  老龄化日益加剧的现实下,养老床位奇缺也导致不少老年人无法安享晚年。据悉,截至今年年初,全省共有养老床位仅6.25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养老床位为17.9张。

  “保健品介于食品和药品之间,主要功能是用来补充人们从食物中难以获得,同时又是人身所需的营养成分,以促进人体健康。”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化工系老师周军介绍说,保健食品适用于特定人群,具有调节机体功能,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但当前保健品已成为公众投诉的热点,不少非法厂商利用非正常营销渠道,打着“名贵中药”、“高科技”等旗号,号称包治百病,夸大宣传蒙骗群众,使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功效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扰乱了保健品市场的正常秩序。

  记者就此致电食药监部门时,有工作人员表示,不法商家在吸引、忽悠老人购买保健食品时,大多采取免费授课、体验营销等“人性化”手段,打法律法规的“擦边球”,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目前主要监管保健食品的质量,对于保健食品的推销行为并无执法权。

  据周军介绍,目前,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有1万多个品规,保健品的销售渠道十分复杂,大到商场、超市,小到小卖部都有销售,仅仅依靠传统的经营许可或备案制度,很难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可防可控可追溯。所以,消费者要提高自我保护防范意识,明确保健食品并不能代替药品,不为虚假夸大宣传所迷惑。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图)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