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一词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黄帝内经》约成书于秦汉时期,它托名黄帝与岐伯的对话,直接关注人与人、人与心灵、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集中阐述了人类社会天、地、人和谐的正心诚意、中正平和、宽厚仁慈的思想。对生命的认识深度远远超越了当代医学。自古以来,它是人类关爱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东方智慧,也是人类战胜疾病与瘟疫的灵兰秘典,这部人类的思想圣典直接影响了东方人类社会儒、释、道、医等传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数千年来,中华养生文化秉承《黄帝内经》核心理论传承发展、生生不息,形成了完备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中华养生文化始终把人置身于天地之间,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理念。正是这种与天地协调一致、和谐共存的理念才使中华养生文化久盛不衰、源远流长。
当现代人登上养生殿堂台阶,推开大门时才知道,高于现代保健的传统养生学已经等待他们数千年了。那么,中华养生文化既然优秀,为何近代非但未成为主流,相反难登大雅之堂?其实这只是阶段性的历史必然。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由于落后挨打开始向西方学习,由于在科技经济上的落后,在文化上也变得极不自信,西方文化引进的同时,西方科学技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于是,在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和急功近利崇拜西方的双重心理之下,西方科学和文化受到了重视,中国人积累并经过数千年证明有效的养生经验,反而被冠以“无科学根据”而淡出主流社会。
可是,真理是永恒的,金子再被埋没也是贵重的。活在世界上的百岁老人绝大部分靠的是传统养生,而绝非现代的维生素、营养素及高级医务保健等。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亲身遭受现代西医保健带来的各种副作用之后,人们开始痛定思痛,逐渐清醒过来,发现脱离事物本质的概念越花哨,其效果越南辕北辙。于是,人类又开始向健康本质回归,那就是符合自然的中华传统养生。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回归自然的养生保健。人类绕了个大弯子还是回到中国五千年以来的养生文化上来,于七味产品就是在这种传统回归及现实需求的大势下应运而生。
世界医学史上,只有中医有一套悠久而完善的预防疾病的方法——养生之道。中医秉承《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的先进健康理念,强调养生之道,强调不得病为最优选择。中医养生不仅让无病之人使用后,能够保障生存质量和自然寿命,而且让有病之人使用后,能够减轻疾病痛苦、促进快速康复及避免病情的复发。
养生方法简单、有效,短期内可验证效果。在生活中真正落实养生方法一个月后的人普遍有以下感觉:面色好看了、体质增强了。用现代科学手段检测可发现血液干净了,血液粘稠度、血脂也逐渐趋于正常(血液各项指标最能体现人的健康状况)。
实践证明:落实养生方法之人,他们的身体基本健康无病,精神和体力充沛,容貌与同龄人相比明显年轻;他们节约了医药费、避免了生病的痛苦、没有给家庭带来麻烦;他们的健康状态说明一个人是可以避免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胃病等慢性疾病的,说明一个人到了老年也可继续生龙活虎、精力充沛、头脑清楚……
养生不仅是健康人预防疾病和延年益寿的方法,也是生病之人的基础疗法。有病就去治病的道理似乎是正确的,其实是片面的。病人应先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中医认为:生活方式也是具有药理作用的。那些严重违反健康生活方式的病人,一边在治疗一边在造病,是极难康复的。因此,大家都应纠正错误的生活方式。我们要学会向生活方式要健康,这样病才好的快。
如果你能了解和掌握养生之道,如果你能遵守符合自然的饮食起居并保持健康和谐的心态,那么健康长寿就有希望。人的自然寿命大约是120岁,但绝大多数人因病过早离开了,其实是自己把自己折腾死的。健康的钥匙就在每个人自己手中。
《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也就是说:百病源于人体正气不足,阴阳失衡;激发培补人体正气,调理阴阳平衡,则百病自愈,健康长寿。
于七味秉承《黄蒂内经》核心养生理念创立,继承“扶正调平”的养生精髓,遵循中华民族“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哲学思想,提出自己的养生学说,于七味养生不治病,只培补正气调理平衡,平衡百病自愈,平衡健康长寿。简而言之:养正除疾,养正延年。
从中医观点看,百病源于人体内部脏腑阴阳失衡,源于人体内环境气候失调。于七味的养生本质就是通过培补正气、调理人体内环境的气候,恢复人体平衡。
于七味在百年的传承秘方中,坚持外敷为主内服为辅,继承了于七味的“宽以待人、济世养生”的家训,打造了“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的自修团队,感恩国家,感恩客户,感恩同仁,感恩先祖,回报社会,打造正能量高品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