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起来,包起来,就有人喜欢我了。”在李悠的梦中,时常梦见一个丫头,她做出了种种努力,却总是无法获得他人的认可。烦躁时,她甚至希望把真正的自我“包起来”。
这样的梦境,其实是李悠本人心理世界的真实写照。为了扮演好学生、好同学、优秀学长的角色,他在迎合公众评价的过程中,忽略了自我感受。咨询师点评指出,探索自我、接纳自我,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命题。
台上,演员们展示着情感冲突、内心彷徨、对人生的感悟;台下,观众因贴近现实的剧情体验着自身的心理变化;剧终,由心理健康指导教师进行专业点评。
这种名为“心理情景剧”的新鲜事物,目前正在浙江省的高校加以推广。在社会综合压力激增的今天,如何增强自身的心理修复能力,事实上,也是每个人需要面对的问题。
作为学生眼中的“好大哥”,杭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师黄岳杰已经记不清,这些年来,半夜里接过多少个学生的电话。
情况最为紧急的一次,是一位失恋的学生徘徊在钱塘江边。把他接回校园、彻夜谈心,安顿他睡下,黄岳杰才松了一口气。
老实说,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像这位学生一样徘徊迷茫的失意时刻。有人在身边,有人倾听,有时甚至能够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这或许就是黄岳杰热衷指导心理情景剧的原因。在他眼中,排练和演出心理情景剧,就是和更多的人一起共同直面自己的内心,共度心理危机。
他此次编写的剧本《谁说你别无选择》,反映的就是失恋的话题。寝室里,珊珊因失恋而失魂落魄,其他三名女生在拨打心理热线后确认了这个方案:由唯一一个也在恋爱的室友假装失恋,让姗姗通过劝导别人来告别自己的内心创伤。
“这本书,放在这里只有这么大,可当它遮住你的眼睛时,就像一片天那么大。”道理很简单,可是只有“跳”出来,客观地看,才能真正接受这个道理。
怎样“跳”出来?黄岳杰在点评中再次强调,尽管我们愿意帮助别人“跳”出来,但如果方法不正确,效果也许会适得其反。
这样的时候,寻找专业的心理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可遗憾的是,尽管众多高校都设置了心理咨询室等机构,安排专业教师通宵值班,但总是乏人问津。
一次调查显示,超过60%的大学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心理偶尔感冒,并不等于不健康。但是,通过适度的心理调试摆脱亚健康,世界不就会更美好?
“在创作和排练过程中,我们不自觉地加入曾经有过的心理感受。这种表达,其实是很好的宣泄和释放。”
在叶星看来,相比于传统的心理疏导方式,心理情景剧的优势在于“同伴互助”。
叶星执教的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在层层选拔后将《罂粟花的诱惑》送呈给高教园区的“邻居”分享。父母感情不和、失恋,这两个贴近不少学生实际的元素,被补充到原先的剧本中,获得了更加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去年年底,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内部的心理情景剧比赛中,一剧终了,迷你报告厅忽然鸦雀无声,一时间所有的观众都陷入了沉思。这样的效果,让叶星颇为满意。
“同伴用艺术表演的形式告诉你,该如何进行心理疏导,远比接受心理教师的咨询更能让学生接受。因为,面对教师,学生会有敬畏心理,‘你能解决的,我不一定能解决’。而学生之间,完全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和影响。”叶星如此解释“同伴互助”的意义。
胡程程更为看重的,则是在创造和演出心理情景剧过程中,所实现的心理宣泄和压力释放。
这名中国计量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二女生,从在心理情景剧演出担任导演的经历中,收获着成熟和自信。
在她的团队中,曾经有一名贫困生,主动要求出演心理情景剧中贫困生的角色,并且通过在舞台上公开展示心结的方式,结束了现实中困扰自己的自卑症结。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作为主创人员,我们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感受放到剧本和演出中去。”胡程程说,用一种“开放”的心理,不仅仅在舞台上讲故事,同时跟大家分享自己曾经的心路里程,“这种表达,其实是很好的宣泄和释放。”
“当不可言说的心理困扰,成为公布于众的情感冲突时,我们就会释然。从这个角度讲,排剧的过程,成为我们的一种心理享受。”面对广大同学,直面内心的很多问题——这样的舞台经历,被胡程程视作“成长必需的心理准备”。
“人生总有不可抗拒的挫折、分离甚至灾难。跳出来看,会看得更真切;直面现实,才能接受和放下。”
记者发现,不少心理情景剧都来源于发生在校园中的真实故事,中国计量学院选送的《迷失》就是其中之一。
剧中,名叫秦川的男孩不时看到一个身穿红色连衣裙的女孩。这个女骇,总是旁若无人地挽着一个并不存在的男孩的手,对“他”微笑,跟“他”谈心,喂“他”吃爆米花,甚至靠在“他”的肩膀上……
场景切换。心理咨询室内,秦川表达着对红衣女孩的担心:“她是一个可怜的、迷失在自己臆想世界里的女孩。她这样一个女孩,会不会被人撞到,会不会被周围人嘲笑?”
事实上,红衣女孩是秦川臆想世界里的人物。一起车祸之后,秦川痛失心爱的女友,产生了上述幻觉。在惨痛的心理刺激后,他丧失了部分记忆,甚至想不起来自己看到的红衣女孩,就是自己的女友小秋。
感慨之余,听着专业教师的点评,观众开始意识到,人生总会有不可抗拒的挫折、分离甚至灾难。面临生离死别,我们往往会有分离焦虑,此时,应急心理修复就显得至关重要。
“跳出来看,会看得更加真切;直面现实,才能接受和放下。心理危机发生时,我们需要的是平和宽松的心态。”中国计量学院曾延风老师的点评,给感人的《迷失》增添了理性的色彩。
方婷介绍说,与普通的相声、小品不同,心理情景剧注重的不是娱乐性,而是找出现实中蕴涵的心理冲突点。抓住针对人群的心理冲突,用艺术的形式加以表现,往往能起到比单纯的说教更好的心理疏导作用。
去年,他参演的《重修班的故事》,在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中深受大家欢迎,获得了一等奖。剧中,3个主角屡屡“挂科”(考试不及格)几乎丧失了自信,但最终,他们通过心态的转变扭转了“人生颓势”。
“不是不能做到,而是我们的态度不够积极。”赵晓晓说,这样的心理体悟,对于大学生来说就像是一锅“心灵鸡汤”。
“几十个人的团队,无论主角还是配角,都需要彼此间的沟通和协作。悦纳自己、悦纳他人,忽然变得容易起来。”
点评心理情景剧的教师,基本上都来自各个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这是近年来才出现在高校中的一个教育机构,其角色和作用,也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而显得日益重要。
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李梅曾经担心,“独独一代”是否能有足够的合作能力,把一纸剧本变成完整的一台戏。她惊喜发现,每个人,哪怕是专门负责搬道具的学生,都在参与心理情景剧的过程中得到了成长。
杭师大中文系的大二学生史瑾就在暗自庆幸,如果不是初入校园就接触了心理情景剧,她对友谊的理解可能就不会像现在这么深刻。
大一时,史瑾创作了剧本《祈祷的手》。丢勒和他的好朋友都很热爱绘画,但很贫穷。他们决定以抓阄的形式,由一个人工作,资助另一个人学画。多年以后,画家丢勒功成名就,想要回报无私的好友,无意间发现,好友当年写了两张“画画”的纸条让丢勒先抓!
这两张代表着珍贵友谊的纸条,史瑾和伙伴们想了很久,最终设计成用投影仪打在背景下的方式让观众看到。他们也希望,无论剧本中还是现实中的友谊,都能感染到台下的观众。
方婷也曾接到这样的反馈。不少辅导员老师都发现,心理情景剧推广开来后,班级氛围变了——“独行侠”少了,欢声笑语多了;寝室矛盾少了,坦诚交流多了;“人人都想当主角”,变成了“选合适的人当主角”,即使跑龙套,也要全心投入。
“几十个人的团队,无论主角还是配角,都需要彼此间的沟通和协作。你会发现,在实践的过程中,悦纳自己、悦纳他人,忽然变得容易起来。”22年来一直在杭州师范大学参与“话剧节”组织工作的黄岳杰老师,最近几年成了学生心理情景剧的“非心理学专业指导老师”。
父母离异带来的心理创伤、考试“挂科”造成的人生挫败感、身为贫困学生难以坦然与同学交往、至爱的亲人在车祸或地震中丧生……
如果这一幕幕发生在现实中,一定是我们绕不开的心灵之痛。可当这一幕幕展现在舞台上,内心忽然发出这样的声音:“原来,不单单是我一个人碰到了这样严重的问题!”
5月9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14所高校最优秀的心理情景剧班底,齐刷刷亮相在浙江理工大学的学生剧场。紧张角逐之后,胜出的8支队伍将于5月25日,在浙江理工大学的国际会展中心参加园区心理情景剧的汇演。
“5·25”,是“我爱我”的谐音。谁都希望,能在那个有象征意义的日子里,将自己参与创作表演的,兼具艺术表现力和心理学内涵的心理情景剧,展现在同龄人面前。
作为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国家心理咨询师,方婷曾在去年承担过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委托项目之一的《心理情景剧的应用研究》,此次,她把承办下沙高教园心理情景剧大赛的经历,看成难得的推广心理教育的机会。
“在我们的学生时代,高低床之间放置着书桌,同学之间面对面交流。而现在‘上床下桌’的寝室构造,造成学生‘背对背’,甚至寝室同学间有时都不说话,而是用QQ交流。”这样的现象,一度引起方婷的深思。
近年来,心理情景剧入驻浙江高校并逐步得到推广,成为改变“心理交流匮乏”局面的重要契机。
在浙江理工大学连续几年举行的心理情景剧原创剧本大赛中,方婷每次都能发现四五十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故事。
在她看来,写剧本,可以让学生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彩排,能让身为“独独一族”的剧团成员实现沟通、交流和磨合;而最终的演出和点评,则更是给大家以共鸣——任何时候,你都不是最不幸的那一个。所以,接受自我,珍爱生活吧。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超过60%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 心理情景剧入驻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