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美国人花在保健品上的钱约为280亿美元,比购买健身房会员卡的钱还要多出50亿美元。但保健品真的有用吗?
保健品介于食品和药品之间,是一种定义模糊、范围很广却缺乏监管的消费品。据说有了它们,人们不吃食物和药物,也能同时拥有营养和健康,因此又被称为营养保健品。
相对于科学来说,保健品更像是信仰问题,就像宗教领域的一个经典讨论:即使每周去教堂都遇不到上帝,对你也没什么坏处。所以,只需吞下药丸即可,对吗?
食品、药品和保健品的界限在科学上一直模糊不清,使得是否应该服用保健品的问题变得非常复杂。维生素C药丸究竟是食品还是药品?目前,我们只能说它是极受欢迎却监管不力的保健品世界的一部分。
1912年,波兰裔化学家卡西米尔·冯克创造了维生素的概念,即维持生命健康至关重要的非矿物质营养素。他将其标注为“B1”。1932年,维生素C在化学上被认定为抗坏血酸。20世纪60年代,生物化学家莱纳斯·鲍林开始提倡大量食用当时仍存在争议的维生素C来防治常见的感冒。自此,维生素C的销售开始火爆。1989年,美国营养学博士史蒂芬·德菲利斯正式提出“保健食品”(nutraceutical,直译为营养药物)的概念,能量棒、富含维生素等的保健食品遂开始发展成为数十亿美元的大生意。优莎娜每周生产超过2200万粒保健品。与众多保健品公司一样,优莎娜采取直销模式销售产品,有多达20万人的独立分销商网络——夫妻团队能够在家工作,私人教练可以赚些外快,失业的人有望过得更好。
2011年7月,坚持服用保健品5个月后,我再次访问了优莎娜公司位于盐湖城的总部,一位名叫布莱恩·迪克森的分子生物学家接待了我,并查看了我的检测报告。迪克森和我一起审视我的两份检测报告副本,包括1月的基准检验结果,以及6月加入保健大军后的验血结果。每一份报告显示着31项测量指标,其中第一项是“血糖”,我的测量结果是:1月为83毫克/分升,6月为88毫克/分升。
在统计学和医学上,均没有显著变化。事实上,即使服用了3000多粒药丸,外加日常饮食中的纤维粉和蛋白棒,变化也不大。两份报告中,我的肾脏健康状况(血尿素氮和肌酐的数值)完全相同,钙、蛋白质和钠的数量都没有太大变化。
2011年3月,加入保健大军两个月后的一天清晨,我发现自己的牛仔裤变紧了。1周后,我把皮带放松了一个扣眼。优莎娜要求我记录健康日志。2月初我的体重是170磅(约合77.1公斤),2月底是175磅(约合79.4公斤),3月底,我的体重升至180磅(约合81.6公斤)。
关于我的这项身体变化,心理学家们有一个专有名词:授权效应(营养学家们称之为赔偿)。营养品让我自视甚高。维生素C?烟酸?维生素K?我有一大堆。吃了这些药丸和粉剂,身体可能需要的所有营养我一样都不缺。所以,我打破了常规,其他人可能不得不吃炒芥蓝,但我有权大嚼炸薯条。
此外,一些医生担心,保健品爱好者会笃信,如果服用少量维生素对身体有帮助,那么,吃得越多,效果就越好。西达赛奈心脏研究所所长爱德华·马班博士发现,尽管超量服用维生素的情况极为罕见,但抗氧化剂服用过量可导致干细胞基因突变。他说,实际上他从不推荐使用保健品。“在我所知的所有病例中,正常饮食就足够了,一位每天服用20粒维生素药丸的老太太反倒令人担心。”马班对保健品持很强烈的怀疑态度,在医学界,与他观点相似的早就不乏其人。在20世纪40年代,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心脏病专家恩斯特·博厄斯博士就将维生素行业称为“强加于公众的最邪恶罪行”。
这种说法有点儿过分,但我最终还是将剩下的药丸和纤维粉扫地出门。总有人问我,吃了保健品感觉是不是不一样,停止服用后有没有觉得不同。
现在醒来时,我不再有被迫大口吃药的感觉。但我做了更好的食物选择。在保健品方面,我已经开始认识到,健康不是几片药,而是一些必须兑现的责任:用白开水代替苏打水,用苹果代替炸薯片,用鱼代替鱼肝油胶囊。
如果你相信维生素能让你活得更好,那就吃点儿,但请记住:只有当你正患有维生素缺乏症时,它们才会真正起作用。在获取维生素的另一种方式背后,仍蕴含着科学,那就是,要吃得正确。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保健品到底有多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