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钥匙助你打开太极拳的养生之门

  近日有太极拳拳师来电诘曰:现实中大多数练习太极拳的人,是奔着养生来学太极拳,而不是奔着技击来学太极拳,但是你却很少从养生角度谈太极拳如何研修,你能否也从养生角度谈谈研修太极拳的要点?

  答:若只求养生,则研习太极拳就简单了很多,研习太极拳时只需注意三点即可得养生之效,即平衡、舒展、松净。

  对于一般以养生为目的的练习者,练习太极拳可以先从平衡入手,因此就有必要了解平衡的三个层次和三种状态。如此,练习时才能有的放矢,效果则显著。

  开始练习时,先从身体的力学平衡入手,从静态平衡练起。具体的方式就是无极式,如何站无极式?已讲过多次。

  很遗憾,很多人自以为自己懂得如何站无极式了,可实际上,他们并不懂,一站即错。这个看上去简单的类似立正一样的动作,怎么很多人掌握不了呢?

  从身体平衡的力学角度,你的身体如同浮在水中,身体哪一处都不要作为支点,哪一处都不能有着落。寻求身体的平衡,身上不能较着一丝劲,而是要顺其自然,即使身体出现不由自主的摇晃也要顺其势而不加不减。

  从心意的角度,心中不能着落任何意想,包括“不能着落”这个意思也不能有。心意如何做到没有着落?即来者不拒,驻者不留,去者不追。通过这“三不”法门,逐渐使心意进入到虚无的状态。

  通过无极式进入上述这种身体内外全无着落的状态,则身心内外产生静态平衡的状态才能逐步建立起来,渐臻静中生动。

  因此,身体静态平衡状态的获得就是一个从身体的力学平衡心态平衡气血的平衡的过程。由此产生养生之效。

  若要使养生的效果更显著,只通过站无极式获取平衡是不够的,还需通过行拳走架子进入到运动平衡的状态,使平衡态深化。

  身体内外进入运动平衡的状态,就开始触及动中求静的次第,同样要经过一个身体的力学平衡心态平衡气血平衡的过程。

  在行拳中如何产生动中求静?首先要使身体进入运动的力学平衡,要点有三:顺逆互寓、重心平动、动静自然——合之为中正平稳。

  其次是要在行拳中心态平衡,这个平衡有一个从有意到无意的过程。有意是有意于行拳的规矩,如64字诀。通过练习,逐渐使行拳的规矩成为本能,于是进入到内心虚无的状态,行拳不用意亦合乎规矩。以后进一步将这种平衡的心态转化为智慧,逐步启迪人的认知和格局。心态的转变是养生之径。

  所谓自主平衡能力,请参见《孙氏武学研究》第20章,作为浅显的理解,就是使身体自动调节平衡的这种能力不断提高,从身体力学平衡的自动调节能力,逐渐拓展到身体气血的平衡能力,进而提高免疫力,这不仅是技击能力的基础之一,更直接作用于养生,此外,对于老年人,一旦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就不容易跌倒。

  烟灰了天际,往事不回头,回忆就这样。烟淡了,云散了,一切终将曲离欢散。再好的人,再好的事,总会从你身边掠走。

  每个动作都要在合乎行拳规矩的前提下极尽拉伸之能事,所谓极尽拉伸,不是硬拉,而是使做这个动作时周身相关的关节均匀地节节松开。

  练习太极拳不能有任何周身不舒展的状态出现,这也是检验自己拳架子是否正确的一个参照。

  舒展是有关窍的,关窍是行拳时要使两个十字的走劲、动作的开合、气息的起落三者相合。

  如果不懂如何通过两个十字走劲、不懂动作的开合为何即是同时存在又有承接转换、不懂调息以及调息与开合的关系,则在行拳时舒展就做不到位。舒展不能做到位,行拳时气血贯通全身的效果就差。此外,舒展与对应是一体,否则开合不能同在,即不能成拳。养生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所以舒展是有学问的。当代一些太极拳名家,练拳几十年,伸展仍做不到位,甚至不知道拳中的舒展是种什么状态,故虽名为“太极拳大师”,实则不知太极拳之味。

  第一先体感到自己身体的中,从站立中体感到身体的中轴,再过渡到行拳时体感到自己身体的中轴,重心落位要准确,这个很有讲究。体感身体中轴是进入松净的最初状态的基础。

  第二是体感到自己身体的顺,利用站立时身体受重力的影响,身体有自然顺遂的体感,从呼吸到躯干到四肢。行拳时也是一样,不仅顺遂,而且在起落伸缩运转时,身体及两臂要有悬吊垂沉的关窍和体感。

  第三是体证到自己身体的和,无论是静止站立还是在行拳时,周身内外融合一气,即以身体的中轴为枢,周身和顺一体。

  身劲的松净,其要点是桩式、拳架的架构要真,在这个基础上动力定型,在这个动力定型的过程中要全身松开、松透,身劲通过对拳式中劲路、劲意、劲势的掌握化为虚无的气势,如此才算身劲达到松净,身劲不能存一丝乖力。

  至于如何动力定型?又回到行拳规矩上,把后天之规矩化入先天之本能,对此前面已谈。

  恬淡虚无这四个字说说容易,但要真正做到并非易事,尤其对于两种人,一种是饥不果腹的人,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你叫他如何恬淡?对这类人确实难。但这类人在当今社会练太极拳者中几乎见不到。另一种是在名利面前欲望不断膨胀的人,这种人在太极拳界,尤其是在一些所谓的名家中并不少见。金钱、名利、美女,当年还有大烟,很多太极拳师就倒在这上面。

  看当代一些所谓的太极拳名家行拳,其拳中无物——毫无真气流行那种虚无的气势,其原因之一大概是在恬淡虚无上做不到,或根本没想这样做,因此,谈何真气从之?行拳时没有真气从之,打太极拳就失去了内在依据,更出不来太极拳的真功夫。即使曾经有过恬淡虚无,练出来过太极拳的真功夫,但一旦失去了恬淡虚无的心态,到时候老天爷还会把这功夫收回去,如肖玉昆先生以及其他一些门派中某些拳家的故事。

  孙剑云老师说:练太极拳要恬淡虚无,静修渐悟。这是真正进入太极拳修心的门径。换言之,安于恬淡,才能逐步消解种种欲念,才能逐渐体悟到虚无空静的作用,如此行拳时才可能真气从之,入得门径。所以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对于练习太极拳者而言,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修养,是一种自觉。所以,修为孙氏拳有真实造诣者多是一些隐修之人。他们不是为隐修而隐修,而是他们的心性修到此境,隐修是他们本心的选择,故能安于恬淡。当其心境进入空静的状态,就形成一种虚无的气势,由此造就的风骨、高艺超脱凡俗,近乎神,非世俗拳师所能及,更是当代人望尘莫及。

  当然,对于今天练习太极拳的大众,不可能都做这种要求,而且这也是要求不来的,但需了解什么才是修为太极拳正确的方向。至少要知道以下5点:

  2、理要明,练太极拳,未必都要成为拳理专家,但练习太极拳如果没有一个追求其理的心思,就练不好太极拳。太极拳的特色之一就是这是一个非常讲道理的拳。

  3、气度宏阔,一个气度小的人是练不好太极拳的。太极拳练对了的标志就是越练越想得开、放得下,体现在气度大。

  4、谦和,练太极拳练出功夫的另一个标志就是谦和。为人低调,这是练习太极拳有造诣的一个特征,一个喜欢自我吹嘘的人在太极拳上是不会有线、性情纯真

  练太极拳之所以能够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太极拳有助于培养上述五个方面的气质。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三把钥匙助你打开太极拳的养生之门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