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及其人员不得从事医疗活动;不得使用针刺、瘢痕灸、发泡灸、牵引、扳法、中医微创类技术、中药灌洗肠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侵入性或者危险性的技术方法;不得开具药品处方宣传治疗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6月27日人民日报)
当今各种“伪养生”大行其道,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怎样才是科学养生。看看各地大街小巷的店铺,到处都是养生馆、美容美体馆等机构推出的刮痧、拔罐、艾灸等,只要你进了门,往往人家一上来就给你“号脉”,女士往往“气血不足”,男士多是“肝肾阴虚”,治疗方法都是推拿、艾灸、拔火罐、刮痧等。甚至不少店面营业执照中只有美容美发或健身洗浴服务,却做着“跨界”业务:足疗店里做推拿、刮痧;美容店可艾灸、拔罐、中医理疗。从各家媒体的调查来看,相当多养生保健机构及从业人员不具备从事保健服务的资质,由于缺乏服务技术标准和规范,养生“养出”伤病甚至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
养生离不开辨证施治,保健也要适可而止。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赵学军提出了一条甄别养生谣言的“黄金法则”:凡是没有使用条件、不考虑个体差异、没有限量和使用范围的养生“妙方”,都要打个问号。在养生馆,技师往往没多少医学常识,客人哪里不适就按哪里,很容易出现危险。比如推拿不当会导致颈椎骨折甚至瘫痪,背痛有可能是由冠心病或心绞痛导致。根据统计,2016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卫生保健服务类投诉2725件,而2015年是516件,其中不少是关于养生保健的投诉。
现在是养生保健机构谁都能开,不管注册成什么都可以干养生保健,注册公司就去工商局批,注册为盲人按摩就去残联批,注册为研究院等社会团体就去民政局批。批下来之后,只要不出事,民不举官不究。看似谁都能管,但其实谁都没法真正管。往往是出问题了,才由卫计委联合工商、食药监等部门联合行动,但多部门执法还没有完善的机制,协调起来存在困难。这就需要明确监管主体,规范审批管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16年印发的《国家中医药局关于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要求,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不得以涉及中医药预防、保健、养生、健康咨询等为名或假借中医理论和术语开展虚假宣传,不得宣传治疗作用。除了相应的监管之外,相关部门还要加大养生科普宣传的力度。各地可通过组织医院的中医和社会上具有资质中医,经常进入社区,普及正确的养生方法。
按照《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如果严格执行起来,可能社会上有的养生机构要关门歇业。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引导这些从业者考取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人社部确定的“保健调理师”。另一方面可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对一些从业者进行培训后,鼓励他们到社会去去做健康讲座,或成为相应的家庭护理人员。
总之,要像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的那样,从慢病管理、疾病防控、妇幼保健等方面着手治未病,从治病向治未病倾斜。这也是对中医精髓的尊重。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规范养生保健服务 让健康管理不再出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