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进乡村(图

  “多打一场球,少打一场牌;多了一场比赛,少了一场纠纷……”一名乡镇体育工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农村体育给村民们带来的快乐和变化。

  近年来,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进而推动了农村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津郊不少镇、村都成立了篮球队、乒乓球队、台球队……此外,还活跃着各种健身组织和社会体育团体,发展起来的农村体育活动正在“润物无声”地改变着农民的生活方式。

  此外,几年来本市不断加大对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力度,据市体育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仅去年一年就在涉农区县147个镇街942个社区和村安装了978.5套健身器材。随着这些农村体育设施的陆续投入使用,农民的体育锻炼热情得到了极大加强,也使得社区、农村的文体生活日益丰富。眼下,在津郊各个健身广场上,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农民群众越来越多,“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现代生活理念在农村广泛传播。健身正渐变为“衣、食、住、行”之后的第五要素,成为农民朋友生活的一部分。

  几年来,本市在加快健身场地建设和增添健身设施的同时,积极培训体育爱好者担任义务体育指导员引领群众积极参与健身活动,指导和传授正确的健身方法和理念。如今,津郊大地上活跃着万余名体育指导员,春夏锻炼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户内、户外锻炼的区别,如何预防疾病的锻炼指南及户外器械运动指南等都成为社会指导员指导群众健身的内容。他们活跃在区县的每个角落,成了农民家门口的免费“健身教练”。

  5月31日一大早,家住静海镇华苑小区的李阿姨就来到了县城健身广场,最近一段时间,她迷上了打太极拳。“头要正直,不可低头仰面,左右斜歪,转动时要自然平正,切忌摇头晃脑……用鼻呼吸,呼吸要自然,要求逐渐做到呼吸与动作相协调。动作时,如感觉呼气不畅,可以张口徐徐吐气,吐毕随即合唇,不可憋气……”眼前正在细致耐心纠正动作的妇女被前来晨练的人们亲切地称呼为“侯指导”。她就是这个广场晨练队的队长,也是荣获2010-2012年度国家优秀体育指导员的侯晓东。在她看来,太极拳能让人们锻炼身心,“我推广太极拳的目的就是让群众能科学健身,达到身心健康。”

  “我以前就很喜欢体育运动,现在当上了社会体育指导员,能教给社区居民正确的健身方法,觉得非常高兴。”侯晓东还介绍说,他们制定了一份详细的晨练表,每天的健身时间能保持在2个小时。

  虽然只是个公益性的职务,但侯晓东对于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一身份却格外看重。“太极拳看着容易学起来难,初学者经常是手脚不协调,他们自己也是经常不好意思问,因此需要我们这些指导员付出更多的耐心。”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教学中,侯晓东总是鼓励学员,耐心讲解,从不厌烦,将自己所知的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健身群众。对年纪较大的学员,她更是把动作分解开来给他们做示范,复杂拳势甚至要做几十遍示范动作。对于年轻的学员,自己将“辅导要耐心,习练讲认真,手眼身法步,处处不含糊”等习练要领,应用到太极拳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员的松紧、刚柔、虚实、开合、蓄发、吸呼及对形、神、意、气的理解和体会。由于她的不厌其烦,一批又一批太极拳爱好者加入到了晨练队伍。

  袁世琤也是静海县社会指导员之一。每天清晨他都带着录音机到晨练点义务教大家做《医疗保健操》。几年来,他已在城里建立了八个晨练点,教会1500多人做操并培养了20多名群众业余体育骨干,其中有16名已成为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很多人都问我,分文不取却干得这么带劲,你图的是什么,我就是为了使更多的老年人更健康。”

  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影响与带动下,健身舞、柔力球、太极等已在静海县遍地开花。“目前,我县在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已达到1000人,他们分布在城乡各个健身点为群众提供培训指导。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达到全县人口的46%。”静海县体育局群体科科长赵建军介绍说。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虽然属于志愿服务的范畴,但也属于公共服务范畴。为了使指导员更好的服务群众,一些乡镇积极探索加强队伍建设的管理新模式。

  “我们将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参加培训时间等情况进行了登记造册。将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列入对各村街工作年度考核中,要求各村街、站点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文件、课程表、照片等资料齐全,建立档案库,参加各级培训有不同的加分标准等,通过考核督促各村街重视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在重视和加强队伍管理的同时,使之有序发展,也坚持重视和做好服务保障,为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唐官屯镇文卫办主任魏东军介绍了他们建立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档案,这一招法不仅激发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维护了广大健身群众的利益,产生了良性双赢的工作效果和社会效益。

  “他们的出现,让群众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麻将声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健康、愉快的各类健身活动。”魏东军深有感触地说。

  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运动会在蓟县下仓镇后屯村的健身广场上拉开了帷幕。

  “打起手鼓唱起歌,我骑着马儿翻山坡,千里牧场牛羊壮,丰收的庄稼闪金光……”

  早上8:00,比赛开始前,村民们自发组织了秧歌队、舞蹈队、腰鼓队,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文体节目,为活动增添了喜庆的色彩。60多名参赛村民穿上比赛服装,个个精神抖擞、摩拳擦掌,准备一试身手,观赛村民个个喜笑颜开,早早来到赛场,抢占有利地形,准备大饱眼福。

  8:30分,近20名青中年妇女跳完开场舞后,各参赛选手准备就绪,该村党支部书记方亚峰宣布:“村民趣味运动会现在开始。”此场运动会年龄跨度较大,选手中,年龄最小的只有8岁,最大的74岁。除了常规的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项目外,村里还精心安排了骑自行车比赛、扛重物走、踢毽子等特色项目,要说最热闹的场面还要数夫妻绑腿跑比赛,每对夫妻各绑一条腿,双方互相搀扶着跑上100米,热闹而富有情趣的场面,让在一边鼓劲的农民笑声、掌声不断。

  “加油!加油!”伴着两侧群众的呼喊声,腿部绑在一起的村民老李夫妇,正奋力冲线。“绑腿跑冠军:老李和他媳妇”裁判大声宣布。

  绑腿比赛刚刚结束,拔河比赛又将全场的气氛推到了高潮,比赛分为妇女组、青年组、少年组,各组互不谦让,气氛热闹,村民李大姐参与的小组在比赛中得了名次,领到了一瓶洗发露,她乐开了怀说:“每年村里举办拔河比赛我都有参加,就是图个乐和。”

  后屯村党支部书记方亚峰告诉笔者,最近几年,不少村民通过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走上了致富道路,村里爱好体育运动的村民慢慢多了起来,闲暇时经常组织村动会。谈到这,在一旁观看比赛的村民李大娘插上了话:“现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把身体锻炼好了咱农民建设新农村的劲头就更大了。”“就是,体育对农民太重要了,不运动,干活都不带劲。”一旁的村民附和道。 谈话间,乒乓球比赛开始了,记者在现场看到,观看比赛的村民中既有年轻人,也有五六十岁的老头老太太,不论哪一方赢球,都能赢得村民的阵阵喝彩。

  下仓镇文化站站长杨东风告诉记者,村里开展趣味运动会,聚人气树正气,花钱不多,大家乐和。

  杨站长介绍说:“下仓镇每年镇里都会举办多场运动会,村民参与的热情很高。不少村子也自己举办运动会,除了后屯村还有14个村子经常开展体育活动。”

  蓟县体育局群体科科长贝镇江介绍说:“去年,县里下拨农民体育协会活动经费3万元,用于蓟县广泛开展农民单项体育竞赛和全民健身活动展示。26个乡镇农民体育协会在本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参与县级农民各种竞赛和活动。不少村子还办起了村级体育活动竞赛。”谈到各种体育运动为农民带来的好处,贝科长感触颇深:“各种体育活动不仅增强了农民的体质,同时也融洽了邻里关系,群众深切地感受到了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各乡镇行政村体育健身队伍不断壮大和增多。目前蓟县农村健身站点达到了305个,其中,20人以上的队伍有236个,30人以上的队伍有45个,40人以上的有24个队伍。”

  早上7点半,记者就来到了位于宝坻城区开元路旁的健身公园,这是宝坻区众多全民健身点中的一个。清晨的公园非常热闹,有打乒乓球、篮球的,跳广场舞的、使用各种健身器械的,其中一只健身操队伍尤为惹眼,只见百余号人统一着装,动作一致。在队伍前面领操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人,只见他一招一式动作十分精准。

  这位领操的老人就是这个健身队的队长陈大爷。一套操跳完陈大爷才看见等在一旁的记者。他热情地给记者介绍说:“咱们这个全民健身站点是我们区比较大的一个站点,占地达到近14600平方米,分健身器材、球类、健身和休闲四个区域,健身器材区有26套不同类型的健身器械,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锻炼;球类区有篮球场、乒乓球场,光乒乓球台就有十多套。咱们健身队平时就在脚下这块近250平方米的区域活动,基本上每天6至7点都在这选择太极拳、太极扇、太极剑、健身操还有一些气功来进行锻炼。”

  简单介绍完整个健身公园的情况,陈大爷开始带着记者到各个区域进行参观。来到健身器材区,记者发现26套健身器械没有一个器械是空着的,有的后面甚至还有几个人在排队。此时,扭腰器上的三位老人发出阵阵的笑声,记者上前与老人攀谈起来,其中一位72岁的李大爷告诉记者:“以前家门口没有锻炼的地方,天天闷在家里。自从有了这个健身公园,我基本上每天都来几趟,心情好、病也少了。”李大爷发出爽朗的笑声。

  陈大爷告诉记者,公园内每天都不止一个队伍在活动,但大家相处得都很融洽,有时候一起锻炼,为了避免音响声音大了会互相干扰,他们就尽量把距离拉开一些,声音放小一些。活动完都自觉地捡捡垃圾,保持公园环境的整洁,总之,大家非常珍惜和喜爱这个地方。

  在宝坻还有一只飞翔空竹队,成立两年已经发展到100多名队员,并常年活动在玫瑰湾活动站、宝鑫小区公园、公安公寓公园等健身站点。空竹队的队长李广俊也是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他给记者介绍说:“空竹是一项需要集中精神的运动,很占精力,练习过程很艰苦,受伤可以说是家常便饭,所以能坚持练习的人对空竹都有很大的热爱。像我们队里有一个农民叫姜福海,家里离练习的地方很远,但是仍然坚持每天来站点跟大家一起练习,自己还到过北京、河南学习抖空竹,对学习空竹有很大的热情。”

  “自国务院制定《全民健身计划》便掀起了全民健身活动的高潮,通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社会的体育健身意识不断提高,群众性的晨练和晚练及节假日和双休日锻炼活动的人数不断增长,科学健身锻炼逐渐形成风气。”宝坻区体育局群体科科长邓卫东介绍说。“在宝坻,像健身公园、玫瑰湾公园这样的健身站点,截止到2012年底登记在册的就有67个,其中还有24个被评为市级明星健身站点,现有各类体育协会5个,全区社区和农村建立了642个全民健身路径和健身苑,健身场地总面积达70余万平方米。已经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区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农民逐渐过上了富裕的日子,闲暇时间增多,思想和意识不断转变和提升,对体育健身的需求明显增强,“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已经成为共识。同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强,相关体育事业发展政策也不断优化和完善,特别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的颁布和推出,进一步推动了农民健身工程的实施,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对体育健身的需求,农村体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体育助推新农村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体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首先表现在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改善农民的健康状况,促进农民健康体魄的形成。农民在闲暇时间开展体育运动,掌握正确的健身方式,将大大增强农民的健康素质,使他们能更加精力充沛地投身到生产活动中去,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体育提升农民幸福指数。由于坚持不懈地开展各种体育健身活动,很多乡村的常见病不常见了,农民的体质增强了,更重要的是,乡村日常的健身运动彻底改变了农村传统的娱乐消遣方式,参与体育活动逐渐替代了打牌赌博,绿色、健康的娱乐方式已成为农民群众业余时间的主流,文化生活水准日益提高,此外,还拉近了干群关系,保证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发展农村体育还需“自我造血”。和城市相比,农村体育基础差,总体薄弱。仅仅依靠地方政府、体育部门的力量很难扭转当前的薄弱局面。因此,要探索如何吸引、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共同参与农村体育发展的途径。此外,因地制宜挖掘资源实现“自我造血”。近年来,不少地方在发展农村体育的过程中,探索公益性和市场化的结合,打造特色体育产业,使得群众既愉悦了身心,又实现了致富增收。

  体育设施维护不容忽视。采访中,记者见到,眼下农村地区和城市的公共体育设施越来越多,但时间一长,公共体育设施老化问题普遍存在,极易引起人身伤害。因此,公共体育设施权属、维护等责任,亟待明确。对于免费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议有关部门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维护,及时排除隐患,最好设置使用说明和健身者须知等告示牌,以利于大众体育的开展。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全民健身进乡村(图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